走进鲁迅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上一篇《三题梳理》,是九场专家报告中的沧海一粟。两天的研讨会上,除了九场专家报告,还有六堂整本书阅读展示课。这六堂课是吸引我参会的主要原因,我的整本书教学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我想看看名师们的示范。

整本书阅读到底如何教呢?余党绪老师团队开发出了五种课型:

1.阅读引导课;

2.总体梳理课;

3.议题思辨课;

4.母题阐释课;

5.转化运用课。

这六堂课的内容和课型是:

1.《初心与使命——〈红星照耀中国〉》(母题阐释课);

2.《林黛玉的“小性儿”——〈红楼梦〉》(议题思辨课);

3.《走进鲁迅——〈朝花夕拾〉》(总体梳理课);

4.《聊聊秋菊打官司——〈乡土中国〉》(转化运用课);

5.《激越与深沉——〈艾青诗选〉》(母题阐释课);

6.《林冲是英雄吗?——〈水浒传〉》(议题思辨课)。

其中,我最是欣赏《乡土中国》的教学,用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来印证《乡土中国》里面的“礼”和“理”。整堂课几乎是全是师生对话,围绕电影中“对村长伤人事件的调解及法律的解决过程”这一案例,运用《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从不同角度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学术著作《乡土中国》的概念不再晦涩难懂了。这堂课生成可谓无痕,教学达到了深入浅出的境界。专家们纯粹地讲“思辨阅读与罗辑思维”,我不懂。王希明老师没讲“思辨阅读与罗辑思维”,但是听他和学生们聊电影《秋菊打官司》,聊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我感知到了“思辨阅读与罗辑思维”的魅力。

由于师生对话过于跳跃,我不能详细记录下来,故不能梳理这堂既好玩又扎实的思辨阅读课。

退而求其次,我姑且梳理一篇记录较为详实的课例——《走进鲁迅——〈朝花夕拾〉》(总体梳理课)。

它的正标题是:议重提旧事,识多面鲁迅。为了简便,我改成了:走进鲁迅。初中12本必读名著中,《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是最简单的一本。相对其他五堂课,这堂课也是最简单的,教学设计中规中矩,我可以借鉴。

这堂课是汤飞平老师执教,汤飞平老师,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课堂教学如下:

1.导入

(1)整本书目录回顾,关注小引和后记;

(2)课前作业:

a.请发一条弹幕介绍《朝花夕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b.散文中有一个人,始终贯穿全文,是谁?

明确:鲁迅,有两个鲁迅,即回忆中的鲁迅与现实中的鲁迅。

金花瞎评:关注小引和后记,明确鲁迅为何写《朝花夕拾》;课前两个小问题,引出贯穿《朝花夕拾》的主人公,引导学生关注回忆中鲁迅与现实中的鲁迅。

这堂课是梳理课,这一环节简洁地引出了梳理的角度——不同阶段的鲁迅。

2.走进童年鲁迅

(1)方法与任务

方法点拨:锁定相关篇目,阅读相关段落,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提炼词语形成结论。

任务:罗列童年鲁迅读过的书,选出他最爱读的书。发现这些书的共同特点,分析推断童年鲁迅的性格、志趣。

(2)学生思考与讨论

(3)学生交流与点评

(4)小结:

童年鲁迅:爱阅读、爱图画;对自然、对民间文化充满好奇;求知、探索、纯真……

影响:版画艺术推广、引进美术理论;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其他文学创作、研究……

金花瞎评:这是一个群文阅读板块,聚焦童年鲁迅阅读的书目,从而分析推断小鲁迅的性格、志趣。

个人愚见:这个切入的角度有点刁钻。聚焦童年鲁迅,《朝花夕拾》中有百草园里的小顽童鲁迅,语言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呀,教师引导学生读和品味这些语言文字,相比去找寻几本干巴巴的古书,更具语文味儿。

当然,我佩服老师备课的功底,查阅出了鲁迅后来涉及的研究领域。

3.走进青少年鲁迅

(1)方法与任务

方法点拨:同上

任务:罗列青少年时期鲁迅主要就读的几所学校,找出各学校主要学些什么知识。思考他为什么选择离开,分析、推断青年鲁迅的性格、志趣、心路历程。

(2)学生思考与讨论

(3)学生交流与点评

(4)小结:

求学之路:思考人生成长之路;追寻理想方向之路;探索救国济民之路。

金花瞎评:如果我教学该板块,我会聚焦《藤野先生》,里面涉及到青年鲁迅的重要转折点——弃医从文。

4.走进中年鲁迅

自由朗读,话题:从中年鲁迅重提旧事时的抒情、议论中,你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鲁迅。

金花瞎评:聚焦面太广了。

纵观整堂课,切入的探讨角度不具备语文味儿。当然,这仅仅是一堂梳理课,我的瞎评过于苛责了。

余党绪老师团队开发的五种课型,不是意味着一本名著导读课仅仅上五个课时。一本名著文字量可能近百万,如《西游记》,每种课型可能要设计多个课时,推进学生阅读进度。汤飞平老师可能仅仅展示了多堂梳理课中的一堂,但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既然是散文集,就得聚焦人、事、情。

总之,余党绪老师团队倡导的整本书思辨阅读,三题定位,有罗辑、有结构、成体系。文本内涵的挖掘是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

目前,我没有能力设计这样高端的课堂,那自己先沉浸式地阅读吧。曾经消遣式地认了一遍字,现在让学生读,我没有读的欲望了,不可取!《西游记》没有翻完,《艾青诗选》、《儒林外史》压根没有看过,惭愧!

2021-4-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