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诗人汪国真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去看一看“昆明的雨”在作者心里镌刻了怎样的记忆。我们一起来读课题,书空一下作者,注意“祺”的写法。

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相信大家也提前预习了。现在让我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最能概括“昆明的雨”特点的句子。

很好,在第几段?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刘熙载曾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春色写之。”那么,雨之精神写不出?以什么写之呢?

让我们跳读课文,同桌之间交流,三分钟后展示。

好的,这位同学举手了,你来说一说吧。你认为有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木棉花……那,我们可以概括为“物”,还有吗?很好,还有景,和人。你是从哪里读到了,给大家读一读吧。

是的,文章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是通过这些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的特点。

那么,除了景,物,事,哪里突出了昆明雨的“使人动情的”呢?请同学们现在齐读第10自然段,好,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上呈现的写作背景,作者曾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的妻子。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对,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我们做一下小结:文章写景、物、人、事较多,看似杂乱,却围绕中心——昆明的雨,并以此为载体,始终贯穿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对,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我们做一下笔记,批注在书上。

汪老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而有味”。大家也批注一下。那么你能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平淡而有味”体现在什么地方吗?三分钟后,我们分享,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

好的,女生对文字是最为敏感的,你最先举手,你来说吧。你选择第(8)段中的“卖杨梅”。本段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手法),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内容),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情感)。你分析得很详尽完整,很好,那你尝试演一下卖杨梅女孩的吆喝,好吗?嗯,就是这种娇娇的感觉,让我们的教室都充满了雨后的情味,此处应该有?掌声!

好,这位男生,男生的目光往往是犀利的,我们一起听一下你的发现吧。你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句子“鲜,香,滑,嫩,很好吃”。那你能不能品析一下这个句子的妙处?哦,句子中四个词之间不使用顿号,而使用逗号,很特别;逗号使句子停顿时间更长了,仿佛给人一种一边写作,一边回味的意境。我们读它的时候,有一种大快朵颐的品尝的快感。哇,会吃也会品,果然是个吃货高手啊!

这位同学也来说说,第10段,你来读一下这个语段吧。你的声音很有磁性和感染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很好。哦,你还从“小”“小”“一碟”“半市斤”“绿釉”这些细节描写,和朋友闲谈静坐,在酒店小酌的内容,读出了淡淡的诗情画意,这可颇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现在呢,老师将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写进了一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在这首小诗中体会汪曾祺那份深沉的情感!好,音乐响起!

汪曾祺呢,也是老师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现在我们来齐读他的简介,以及其他名家对他的作品、人品的评价。嗯,所以推荐大家来读他的《人间草木》和《故乡的食物》,相信,大家也会成为忠实的“汪粉”!

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吧,请你用自己的慧眼,来发现生活中这无处不在的美,运用这节课学到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故乡的味,抒一段别样的滑县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