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三本!跨考!22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岸!!

我的本科就读于江苏民办三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前教育对于我来说属于跨考,除了在大二的时候考过教师资格证,对于其他教育学相关内容真的是一无所知。本科的主讲教授建议我考苏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但是了解到苏大古代文学的复试分数线后,心里默默打退堂鼓,看见室友们都在考虑教育学专硕的研究生,我就把目光转向了学前教育。

一、择校原因

选东北师范大学的原因一个是东师属于教育部署师范,听说校招免试带编的机会比较多,很多好的学校也会只招收教育部署师范毕业的学生,感觉就业优势就更大了!还有就是女生对北方冬天的皑皑雪景应该都是有向往的吧,也比较想尝试下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目标就定了东北师范大学学前专硕,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规划。

二、考情相关

(1)专业介绍

东师学前专硕学制2年,学费1万,考试科目为4门,专业课均为自主命题: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3教育综合、841学前教育基础,政治和英语二属于全国统考科目,专业课均为东师自主命题。

(2)招考人数及分数线

从2020到2022年的招考人数基本稳定在25+,进复试的分数线也维持在380分左右,20年的377-21年的380-22年的378,分数趋于稳定,想要稳妥起见,学弟学妹们的初试分数线还是保持380+才会相对安全哦。380拆分到四门科目差不多是:政治70,英语二70,333+841总分要在240。看起来好像挺高的,但是专硕本身考试内容就比较简单,而且言之有理就可得高分,且东师丝毫没有压分情况,可以放心大胆的备考!

三、备考经验分享

1.英语

(1)单词:我是一个没什么耐心且不喜欢书的人,因此我果断独弃了大多数人都在用的红宝书,转战手机app。我考研过程中用过的app有不背单词(适合前期用来理解学习单词的多重含义、不同语境,但不适合用来记忆,后期不太推荐)、墨墨背单词(不断重复性记忆,适合中后期有一定单词基础时用来巩固记忆)。总的来说,背单词就是一个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但一定每天都要背,我一天花在单词上的时间不超过1.5h,后期一天也就半小时左右,但每天睡前(因为白天用手机背容易管不住自己)雷打不动的背。

(2)阅读资料只有张剑的黄皮书,先做做早年真题或者英语的阅读来练练手,错多少都是正常的,不要气馁灰心;一定要掐着表做,早期一篇阅读20min,二刷15min,时间充裕的可以考虑做完用手译本分析文章;一定要记住作者态度、主旨高于一切,不要自己主观代入,我每天都会在公众号来练习分析句子的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不要太迷恋技巧和看视频课,技巧在绝对的英文阅读能力前只能是一个辅助工具。

(3)作文:我十月份下旬才开始准备,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和黄皮书后面的作文部分,但后期时间过于紧张加上我个人认为作文模板有些千篇一律,我没背过一篇模板,我是通过平时摘抄外刊阅读和范文的好句并把它们按开头引入、举例子、结尾和正面、反面、中立论证这种方式来划分来准备自己的语料库。

(4)完形+新题型+翻译:我没有怎么花时间和买书看课,后期做累了阅读就做一做当放松。

2.政治

考研政治作为考试的公共科目,无论考生参加什么专业的考研考试,都要参加考研政治的考试。所以这部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7月初——9月初)(如果政治基础好的话可以延迟到9月大纲解析出来之后)

  这个阶段的复习用书为肖老师命题人系列《精讲精练》。时间安排上,每天给政治半小时左右,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其他课程的复习。

《精讲精练》这本书很厚,大纲解析出来之前就会出版,此段时间,只看这一本即可,书的每章之前都有肖老师的总结,知识点的框架结构,总结一定要看,认真把握每一部分讲的大致内容,做到可以在演草纸上默写出每一部分的框架结构即可。这时详细的知识点可以暂时不背,内容也不必看的很细,大致浏览即可。每一章后面还有练习题,有不少还是真题,题目质量还算中规中矩,做的时候一定要盖住答案不看,凭借刚刚看书留下来的印象来做题。之所以推荐肖老师的书,是因为他的书每年都会根据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修订,这一点也是我选择他的书的重要原因。

(2)第二阶段:巩固知识阶段(9月初——10月初)

  在这个阶段,每天给政治1小时,复习用书为《教育部大纲解析》和肖老师命题人系列《1000题》。

  大纲解析是最权威的,但是密密麻麻全是字,也没有第一第二这样很详细的分点概述,所以看起来有点痛苦。复习时可以看一章大纲解析,做一章1000题。因为试题要反复使用,所以在做题时,注意不要在题目上留下痕迹,可以在演草纸上写ABCD选项(或者用铅笔写ABCD选项,第二遍擦掉重做),注意只做客观选择题,后面的主观简答题不用做。做题过程中没印象的就去大纲解析中去找,做错的题目要做记号(因为后面第二遍1000题还要重点照顾错题)。

另外,在复习过程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点要讲究方法,比如时间线索记忆法:1840-1919-1949-1956;再比如特殊名称记忆法:鸦片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总之记忆性的东西一定要讲究方法,在理解中记忆才记得牢。

(3)第三阶段:冲刺做题阶段(10月初——11月初)

在这一阶段一些习题集和真题要陆陆续续的做了。因为有了前几个月的铺垫,做起题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做第二遍《1000题》时可以在书上直接写选项了,可以配合肖秀荣命题人系列《命题人讲真题》一起使用。

真题还是先自己做,重点看2010年以后的真题(因为2010年政治试题大改革),主要了解真题的难度、题目的类型,以及题目出题的方向,陷阱设计的技巧等等。此时不要计较时间,客观题要注意题目的陷阱,主观题要讲究答题的思路,要答到点子上,不要跑题。比如,看完毛中特题目材料后,在大脑中定位一下,此题属于毛中特的四大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中的收入分配问题。《1000题》里面还做错的就要注意了,第二遍还做错,说明要么没用心记住,要么理解还不够透彻,一定要把错题彻底搞明白。究竟是真的记不住,还是一点都不理解。其实真正记不住的很少很少,很多都是自己马虎或者分析理解题目不到位才做错的。

(4)第四阶段:模拟考场阶段(11月初——12月初)

  此时,市面上的模拟题铺天盖地,推荐肖秀荣的《8套题》《最后4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田维彬的《四套题》。这时候做套题,要严格掐时间,尤其是客观选择题,45分钟左右绝对够了。主观简答题也要写一写自己的思路,尤其是哲学部分,定位很重要,想清楚是唯物论,辩证法,方法论,还是历史观。做题过程中绝对不能再去翻大纲解析了,做完一套就要总结一套,理清楚错误的原因,一定要错的心里明白!

  此时你会发现原来客观选择题拿到接近40分,或者40+并不是那么难的。不过即使经常拿到30+也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因为自己还没有经过最后细致的背诵知识点和总结。分数可以大致看出你的水平在不在70+的范围内,注意只是大致看出。模拟考试只是参考而已,大致心中有数即可,不必太在意分数,不要看到人家客观40+,自己就心灰意冷!考场上拿到客观40+才是王道。

 (5)第五阶段:学霸背诵阶段(12月初——考试之前)

  最后一个月绝对是关键。这一阶段要重点背诵专门精简过的知识点小册子,劲草的宝典,肖老师的冲刺必备,田维彬的热点全析书都不错的,自己看哪个顺眼就背诵哪个,不要贪多,两本就足以。要总结肖秀荣的《8套题》《最后4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田维彬的《四套题》里面的主观简答题,看看这些大师都重叠了哪些知识点,重叠的自然是背诵的重点了!

这几年教育部反压题比较严重,所以不要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到一位大师身上,也不要相信什么去年出过的简答题今年就不会出的规律。自己全面出击,全面复习,在这个基础上,自己总结一下重点才是可取的。

最后一点,主观简答题能否30+,关键看哲学那道题有没有答到点子上。因为这道题不能瞎掰的,考到哪个部分就答哪部分,考到唯物论就答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两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里举的例子是要说明主观简答题,尤其是马哲题,一定要定位准确,审题明确,考到哪个知识点就答哪个知识点。

3.专业课

(2)333教育综合(150分)

东师的333有6本书,其中有两本东师老师的书和大纲的是重复的,所以备考选择一组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都看,我因为是跨考,所以从大三一开学的9月就开始了复习规划,大三的课比较少、时间也会比较空闲,奔着一战上岸的决心,在评估自己学习和规划能力及经历找资料的艰难之后,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课。(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再重申一遍,所有的经验都是参考,无需照搬)

①9月-12月:未雨绸缪、抓牢教材

东师的333我按照从易到难复习的: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教育学》,一本一本的跟着网课了解,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延伸很多的课外故事,一些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教育观点或者思想也就不是那么难了。这样下来我对几本书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里面涉及的人物和教育思想也会有些印象。

②1月-3月:紧跟网课、梳理框架

我在一轮简单的教材了解过后,开始按照网课的思路进行大框架梳理,根据章节进行。根据已有的讲义和资料去整理形成自己的框架。这样让我在理清思路的同时也把知识点串联了起来,后面进行记忆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杂乱。

③4月-6月: 思维导图、输出反馈

经过前两轮的梳理,4本书的内容已经掌握差不多了,我开始自主输出思维导图,在简单看完每章的笔记之后,利用章节标题自己回忆里面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比如《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等等,最后对照笔记找出忘记的部分。思维导图可以用A4纸、网格本手作,也可以用APP。

④7月-9月:掌握框架、开始背诵

暑假我选择留在学校进行备考复习,这段时间还是非常重要的,正好开始上强化课。结合之前的笔记、思维导图开始背诵,虽然刚开始很多细节都看了,但依然还是记不住,背起来很痛苦。好在期中期末考试需要背诵的东西也很多,所以找到背诵的节奏之后我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每天上午学完英语后开始背诵,晚上睡前默写一遍框架,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框架再背一遍,这样记忆起来会比较牢固。

⑤10月-12月:结合真题,反复巩固

9月就开始上专题课了,把之前繁杂的笔记又跟着课程按照专题一点点整理下来就简洁多了,然后继续疯狂背诵和输出。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格啦!截止到考前我一共背了4遍,到后面越背越快,越背越轻松,完全都不用再去翻书了。到最后上完真题课和冲刺课,我就开始结合真题参加模考!东师的真题重复率也挺高的!所以一定要背诵真题答案!模考的时候要注意书写速度,合理安排每部分的答题时间。

(2)841学前教育基础(150分)

《学前教育学》,姚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第二版)》,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游戏与玩具》,姚伟,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

   从最近几年的真题来看,东师题型多以论述问答和材料分析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点和真实案例的结合,题量不算多,但是出题趋于灵活。

①1月-3月:我最先看的是《学前教育学》,在看书之前我把三本书的目录都翻了一遍,觉得《学前教育学》和之前考教资时的内容有点相似,比较好入门,所以先看视频并且进行笔记整理。然后看《幼儿园课程》和比较轻松的《幼儿游戏和玩具》,针对专业课二的这三本书大家不要盲目的开始,一定要先理解,后续答题的时候,答案才会连贯不生硬。

②4月-6月:经过第一轮笔记的梳理,到了第二轮复习时需要格外注意书中的一些人物,比如在《学前教育学》里涉及的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等等,可以在笔记上把人物重点标记,然后记忆他们的教育理论或者教育思想,一定不能混淆,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人物理论可以进行对比记忆。

③7月-9月:暑假结合强化课就开始梳理重难点的知识框架,并且开始背诵啦,在暑假里差不多可以背两轮。相较于333来讲,841还是稍微好背一点的,而且两个相辅相成,也并不是毫无关联,所以第一轮我用一个半月就结束了,第二轮花了一个月。一定注意边边角角都要背全,重难点只是为了背的时候多背几遍,并不代表其他内容就不需要记忆了!

④10月-12月:我在这时主要是输出+真题+模考+查漏补缺背诵,之前已经积累大量的知识点在脑袋里啦,这时就要看自己组织答案。跟着真题课和冲刺课慢慢找到自己的答题节奏和模板,背诵基本上都是以题目答案的形式脱口而出,十一月开始每天都会逼自己写一个论述和材料,尽管刚开始啥也写不出来,但不到半个月渐渐也能输出一些内容了。

最后祝大家一战上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