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去世前,留下一道36字遗嘱,字字扎心让人哽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左宗棠,晚清朝廷栋梁之臣,虽然没有考中进士,功名止于举人,却不影响他成为世人钦佩的英雄,历史上进士、状元多如牛毛,能有几人的功绩比得上左宗棠?纵观左宗棠一生,他属于大器晚成之人,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一个是妻子周诒端,另一个是林则徐。

周诒端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嫁给左宗棠之后,她从没有嫌弃丈夫没能力养家糊口,反而倾尽所有支持他读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左宗棠三十八岁那年,识人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在一番交谈之后,被他卓越的才能大惊不应,称赞他为绝世奇才,并多次向朝廷推荐左宗棠。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左宗棠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其战功有目共睹,其忠心日月可鉴,其才能闻名天下,职位随之晋升,只用了十年时间,就从一介平民当上闽浙总督,加封二等伯爵,皇帝还赏赐他黄马褂。洋务运动过程中,左宗棠也很有眼光,极力向朝廷建议培养人才,并得到朝廷同意。

提起左宗棠,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带兵收复新疆的壮举。在出兵之前,朝廷对新疆之事举棋不定,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多数大臣,认为那里地广人稀、资源贫瘠,没必要大动干戈,甚至可以放弃。左宗棠驳斥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详细阐述新疆的重要性,并请求亲自带兵出征。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皇帝喝太后被他的理由说服,才有了抬着棺材入疆之感人事迹。

左宗棠历经大小战事无数,取得的战绩非常突出,他未曾辜负朝廷,但朝廷辜负了他,这件事要从他晚年的一次作战中说起。众所众知,光绪十年中法之战爆发,在此之前,左宗棠已看出敌人的目的,不顾七十二岁高龄,主动请求朝廷允许他赴边督军。

其实,左宗棠本可以安享晚年,不需要如此拼命,他却没有这么做,或许同僚会嘲笑他太傻,他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求做到无愧于心,即使马革裹尸又如何。正当清军局势越来越好,且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时,朝廷却下达“乘胜即收”的命令,不许将士继续作战,并派李鸿章与敌人议和,从而使得此战不败而败。

性格耿直的左宗棠,对此非常不满,接连上书朝廷,希望改变皇帝的决定,可惜于事无补。事已至此,左宗棠心灰意冷,以疾病缠身为由提出辞官,朝廷没有同意,没过多久,他请朝廷解除自己的钦差之职,依旧没得到批准。左宗棠忧愤成疾,很快就卧床不起,一个多月后病逝,带着不甘心和遗憾离开。

据史书记载,左宗棠去世前,已经没有力气拿起笔,就以口述的方式留下36字遗嘱,内容如下 :“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遗嘱虽短,却字字扎心让人哽咽,朝廷的昏庸无能,让左宗棠含恨而终、死不瞑目。

《清史稿》称赞道:“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同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得知左宗棠去世的消息后难过不已,给出12个字评价:“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不是曾国藩过于谦虚,而是他在很多方面,的确不如左宗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