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安全家园共育小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容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

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2.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方式: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
3.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只要跟孩子有关的都可以,比如。

一、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二、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只要有关幼儿教育即可。

拓展资料: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拓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园共育。
4.浅谈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伤害,做好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安全抓好了,幼儿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生活、学习。

因此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托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由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决定的: 一、托班幼儿年龄较小,安全知识的空白区相当大,几乎没有什么防范能力。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由于自己带的正是托班的孩子,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活动特点我也有着深切的体会,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关不住,放不得。”

托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喜欢钻钻爬爬动动的时期,此时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接触的事物也不多,因而他们特别好奇,看到好玩的就伸出手,看到好吃的就张开嘴……户外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很多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出乎意料,防不胜防的。 二、托班的幼儿正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他们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还十分低下。

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完善,机体易受损伤,也易感染各种疾病。托班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应不灵敏,常常容易摔跤。

同时,托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也很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做哪些事会有危险。且他们又特别活泼好动,极易发生意外伤害。

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以外,还应抓住机会从小就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甚至终身受益。因此,我班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 一、结合一日生活环节,见缝插针,适时引导,进行安全随机教育 托班幼儿年龄小,天性好动,控制力差,安全意识差,他们特别喜欢摆弄各种物品。

所以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隐患的事情,针对幼儿的这个特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收集一些空的药水瓶、饮料瓶、洗涤剂等物的瓶子,通过故事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这些不同的瓶子,让幼儿知道哪些可以碰,哪些小朋友是不能碰的,提高幼儿对这些物品的安全意识。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

于是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饮水机等地面贴上小脚印儿。让幼儿明白,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

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在一次盥洗时,我发现英杰小朋友在等待时对前面的小朋友说:“你洗完我再洗好吗?”前面的小朋友高兴的说:“好吧。”

并且洗手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就轮到英杰洗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小朋友,并将这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

此后,幼儿入厕、洗手时我常常能听到这句话。这样做即消除了安全的隐患,也利于幼儿的行为规范养成。

二、通过学习儿歌、故事、萌发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简单易懂的儿歌、故事深受托班幼儿的喜欢,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我将一些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安全知识融入到故事、儿歌之中,使孩子们在听故事、念儿歌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安全知识,萌发自我保护意识。 (1)巧用儿歌法:儿歌的特点是短小、简单、易记,非常适合婴幼儿,也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作为幼儿教师,我对儿歌情有独钟,儿歌对于我更是得力小助手,我将儿歌融入到安全教育活动中,如幼儿经常用手揉眼睛,我便教给幼儿儿歌“小眼睛,亮晶晶,不用脏手揉眼睛,小手绢,洗干净,用它擦眼不生病” 。

使幼儿知道如何保护眼睛。现在每个活动室都有电视机、VCD、录音机等,电插座也随之增多。

这些有洞洞的插座,幼儿喜欢去摸,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儿歌《电老虎》:电老虎不让摸,摸它它生气,啊呜把人咬,不碰电老虎,千万要记牢。

让幼儿明白触摸电插座是很危险。户外活动时,幼儿在滑滑梯时倒着向下滑或你推我挤,非常危险,我组织幼儿排好队,念着儿歌“排好队,滑滑梯,你不推,我不挤,一个一个慢慢上,高高兴兴滑下去。”

使幼儿按秩序滑滑梯,减少拥挤现象,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2)利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如:《红、绿灯》、《小小安全员》、《不跟陌生人走》、《有趣的交通标志》、《尖利的东西会伤人》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让幼儿观看安全教育方面的课件调动幼儿的兴趣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宜采取集中教育,正面引导。在集中安全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或借助现代教育手段,综合讲解。

我们结合安全教育活动,特意寻找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课件,还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常见的、幼儿能够看得懂的安全标志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不可以玩火、不能攀爬、禁止从高处往下跳、小心烫伤等等。

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通过幼儿看形象的标志图片,以及教师向幼儿的讲解,让幼儿知道一些危险的物品是不可以玩的,危险的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使幼儿更加清楚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危险的,不可以做。
5.如何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家庭氛围的需要。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要幼儿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结合家园同心,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方法:一、前言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园内生活活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和指导,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的育儿观念,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从小班开学初,我班就同家长紧密配合,加强家教指导,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通过几个月的家园合作,探索到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在易读易记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培养自理能力“好奇者,知识之门。”

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好奇、善模仿的特点,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故事、儿歌,让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掌握技巧,学习本领。如:学穿开衫时,我们用儿歌指导幼儿学习:抓领子,盖顶子,小老鼠钻洞洞,吱吱吱,出来了。

这样一来,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穿开衫的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跟他们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

特别是一些祖辈级的家长,因为长久在农村,一些陈旧的观念是根深蒂固了,对他们更是需要我们耐心指导了。让他们明白“树大自然直”的想法是不对的,使家长明确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从哪里起步,着眼点在哪里等等,并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的方法。

家长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也增强了信心。这样,指导与协助相结合,家园共育,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在各种游戏中培养自理能力“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他们的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在这兴奋状态下,孩子学习某种东西,形成某种能力就比较轻松、比较迅速,不仅没有精神压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

因此,就幼儿而言,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口吻,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鼓励他们自主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在游戏中提高生活技能。

如:我们在操作区放置一些娃娃、小衣服等,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在游戏操作中让幼儿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又如:在墙壁上用旧的麻布袋和牛奶瓶布置成一幅美丽的画,在背景图树上钉上些纽扣等,让幼儿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使他们在扭扭扣扣、撕撕贴贴中培养和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通过用稍夸张的动作学习、模仿一些洗澡、洗手等卫生行为,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自理技能。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还通过各种指导活动,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如:家长开放活动、经验交流会、家园联系册、网络资源等,让家长明白,教育小班幼儿必须以游戏的口吻、形象生动的语言,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千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

四、在多鼓励、多肯定中培养自理能力“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这句话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往往是言行不一致的。在做事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

这时,我们千万不能责备他们,更不能惩罚他们,而应先鼓励、肯定幼儿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幼儿要给予更大的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如:在吃饭时难免会把米粒撒在饭桌或者地板上,经过老师的不断提醒,幼儿会逐渐掌握吃饭的技巧,这时我们不妨对他们说“你真行!”、“你真能干!”、“老师可喜欢你了!”等,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就让幼儿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对自己的独立就会充满信心。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失误之处,我们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让幼儿感到自己再加把劲就可以做好,甚至做得更好。这样既保护了幼儿自己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又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对家长进行了育儿知识专题讲座、家长育儿沙龙等活动,让家长明白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鼓励和肯定为主,对幼儿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

五、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也不是学会了就可以放松要求的,要坚持不懈。

作为家长,态度应该是:幼儿是否学会都要沉住气,让他们自己去做,家长可以在旁保护、指导,幼儿能做的事情一定让他们自己去做,大人不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