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力不输甄嬛的曹琴默最后却死得那么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私以为,曹琴默是《甄嬛传》前半部分最精彩的人物之一。


这个人物被塑造得很有层次,也很立体,她是从底层崛起的草根,是一个母亲,还是一个有野心且靠自己独立打拼的事业型女性。

论心机城府,她和甄嬛不相上下,算计起甄嬛来,游刃有余。



分享最经典的两个剧情。


第一个是在温宜周岁礼上,抓阄让甄嬛跳惊鸿舞,一箭双雕,不管甄嬛会不会跳,她都是获利者。走一步棋,进退都得好处,足见曹琴默心思缜密。



第二个是曹琴默用果郡王挑拨离间皇帝和甄嬛。


前情提要是,皇帝和果郡王刚打完猎回来,和曹琴默、甄嬛一起品果郡王进献的好茶。


甄嬛纯属为了哄皇上开心,开口就问,听闻皇上和果郡王在园中射猎中了好彩头,怎么不见果郡王了。


一旁的曹琴默顺手拾起话柄,开始埋雷,她说:“想必一定听说妹妹貌若天仙,赶紧走开避嫌去了。”



这话听起来是夸甄嬛美貌,但真正的目的是“避嫌”,古代对妃嫔和亲王之间的礼数要求众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妃嫔见到王爷要避嫌。


这让人想到啥,当初皇帝以果郡王的名义接近甄嬛,甄嬛可没有避嫌喔!


在这里,杀机已经暗藏了。


但我们的嬛嬛毫无察觉,以为真的是在夸她美貌,说“姐姐抬举臣妾了……王爷怕受惊所以躲开了”。



甄嬛说这句话时,皇帝已经明显不开心了,表情凝重且不爽,因为皇帝已经意识到曹琴默说的那一点。


曹琴默瞅准时机,开始发力:“臣妾听闻,皇上当日初见莞贵人,为怕妹妹生疏了,便假借十七爷之名,与妹妹品箫弹琴,这才成就今日姻缘,当真是一段佳话呢。”



这段话滴水不漏,句句都是反话正说,精妙的措辞,简直没谁了。


“为怕妹妹生疏,便假借十七爷之名”,从皇帝角度来看,曹琴默这话说的很客观,因为当时皇帝接触甄嬛用果郡王的名义,就是担心甄嬛知道他是皇帝而拘谨恐惧,从而没有了那种互撩的情趣,从这可见曹琴默对皇帝性情的揣摩很精准。


但这话经不住事后细想,因为皇帝本来就多疑,曹琴默如今作为旁观者这样一说,皇帝就会想:怕跟我生疏,跟果郡王就不生疏了?


而后面那句“这才成就今日姻缘,当真是一段佳话呢”,这话是在挑衅皇帝,潜台词是:要不是靠果郡王,你能撩妹成功么?


如果刚才皇帝不开心还是因为嫌弃甄嬛不懂避嫌,不守礼数,那这会儿就开始疑心甄嬛对他是否真心了。


曹琴默看皇帝阴冷的脸,知道她的敲打已经奏效,于是又补上了致命一刀,落实了皇帝对甄嬛的疑心。


她说:“……这十七爷还是皇上与莞妹妹的媒人呢,应该好好一谢……”潜台词是说:皇上,你撩妹成功,就是多亏了果郡王。


“何况这位大妹风流倜傥,朝中多少官宦家的小姐,都倾心不已,日夜求得亲近……想必妹妹在闺阁之中,也听闻过十七爷的盛名吧。”这是从甄嬛的角度做实,皇帝能撩到甄嬛就是因为甄嬛本来就对果郡王仰慕已久。


听完这话,皇帝心里肯定气炸了,我堂堂一国之君,搞定一个女人竟然还要靠别的男人?!


不得不说,曹琴默的演员把细节演得很好,她说话全程都是在看着皇帝,观察皇帝的反应,就说明她这番话的目标听众是皇帝,而不是甄嬛。



甄嬛这时才意识到曹琴默给她挖了一个这么大的坑,可是她这时的反击是无效的,她说自己没听说过果郡王,咬死不承认。



从皇帝看甄嬛说话时的表情就知道,皇帝压根就不相信甄嬛的说辞。


甄嬛以为皇帝只是不开心她仰慕果郡王的风采,便试图转移话题,赶紧说好话哄皇帝开心,但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



甄嬛这句话说的是相当失败的,她虽然夸皇帝文采风流,但还是间接承认了皇帝撩妹需要靠顶替别的男人的魅力和风采,其次皇帝压根就不把曹琴默放在眼里,她问皇帝当日也是否如此费尽心机接近曹琴默,有嘲讽皇帝之嫌。


果不其然,这话就掉地上了,皇帝完全不理会她,于是冷场了。


看到挑拨离间已经成功,曹琴默就撤退,回去带娃了。


但皇帝冷冷地眼光凶狠地盯着甄嬛,开始了对甄嬛的盘问。


他故意让甄嬛用长相思谈古琴曲《山居吟》,选这首曲子皇帝是故意的,《山居吟》是表达山林隐士超尘脱俗、淡然无争的曲子,因此也需要弹奏者的心境清雅从容,他就是要测试甄嬛是否在说谎。


甄嬛心里能不害怕么,于是琴弦断了。


甄嬛赶紧解释说自己琴艺不行,但皇帝看得清楚,说她心有旁骛。



甄嬛一看情势不好,便立即滑跪认错求饶, 毕竟任何时候,在领导面前主动认错都是自保的一种好方法。虽然事情做错了,但认错及时就能落个态度不错的好印象。



于是皇帝直奔主题,问甄嬛:“你是何时对我有感情的?”



皇帝这样问,就意味着曹琴默挑拨离间成功。


甄嬛也意识到曹琴默是如何给她挖的坑,但好在甄嬛聪明,费了好大的力气,小心翼翼地从坑里爬了出来。


她意识到自己必须解开皇帝心里的这个心结——果郡王。


第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曹琴默用“皇帝假借果郡王的名义”暗示甄嬛不懂避嫌,于是甄嬛就说我喜欢的是皇帝你这个人,跟名分和称呼无关,这一招就从根源上撇清了名分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拍马屁,我不管你是谁,反正你吸引我的就是你的才华,后来你对我好,我就感恩戴德。



哄男人,甄嬛绝对是高手,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拍马屁。毕竟谁不想听好话呢?


第二招,卑微地示弱。


甄嬛都用上“您”了,她之所以要说对皇帝动心是他帮她解余氏之困之时,用意就在于抬高皇帝的面子,也给自己找到退路:我喜欢您就是因为您高高在上,能救我于水火,我对您是爱慕且敬仰,因为您是君子。



皇帝听完这些自然开心了,毕竟大直男都希望做女人心目中那个踩着七彩祥云的英雄呢。


更重要的是,甄嬛这样一番话,满足了皇帝作为领导对下属的绝对掌控欲,且从根源上打消了皇帝的顾虑,让皇帝确信他撩妹成功就是靠自己的才华和优秀。呵,男人



所以,我说曹琴默和甄嬛的宫斗能力不相上下。


但每次曹琴默和甄嬛过招,又会让我觉得甄嬛比她高级很多,以致最后她死在甄嬛手上。


后来我细细思考之后,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两人的奋斗目标或者说奋斗方向有着本质的不同。


虽然两人一样聪明,但甄嬛从小就饱读诗书,且家境家教都是上乘,属于从小就见过世面的女孩子,在认知层面,肯定就更开阔。


草根出身的曹琴默,虽然聪明,格局和认知都有很明显的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槿夕对她的那句评价:“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这一点是曹琴默最大的短板, 根源就是因为她和甄嬛有着完全不同的奋斗方向:甄嬛本就是上位者,她的奋斗目标是晋升成为最高阶的统治者;而曹琴默是从草根爬起来的,她的奋斗目标就是荣华富贵。


因此,相比甄嬛, 曹琴默就是典型的有战术没战略,小聪明很多,过于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导致自己在险要的环节行差踏错,搭上了卿卿性命。


第二, 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因素,不是能力,而是性格。


老子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恰恰, 曹琴默的性格就是好处就要占尽,做事就要做绝的性格,这也是她能同时得罪那么多人的利益而不自知的原因 。


她却忘了自省:凭什么就你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凭什么所有的好事都让你占尽,你是上帝的VIP么?


而且, 曹琴默跟华妃一样,擅长逞口舌之利,喜欢在言语上占尽便宜 。


她没事找事讽刺甄嬛迟迟不怀孕。



结果,被甄嬛找到机会反击,挑拨她和她老板华妃的关系。



这简直就是为了自己一时口舌之快,置自己于不利之地,得不偿失。


一个人一定要懂得积口德,因为这是获取好人缘的关键,曹琴默这种锱铢必较的说话风格,早就败尽了好人缘。


如果说早期,她依托华妃这个好平台,躲在其身后发挥自己的能力,是一种共赢,容错率也很高,毕竟有华妃在前面顶锅。


那么没有了华妃的她,就失去了护身符,不仅丧失了资源和优势,加上她的性格短板,是肯定走不长远的。


名利场上的角逐就综合能力的搏斗,时移势易,她这明显的性格短板肯定就成了致命的关键。


第三,有能力没文化,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在皇帝那里毫无存在感。


一个女人如此精于算计,若没有气质或者其他的优良品性来调节的话,就会给人狡猾刻薄且无趣的感觉。



曹琴默的审美能力跟安陵容不相上下,几乎都是小家子气,难登大雅之堂的状态。


在后宫这个名利场,像曹琴默这种有能力没文化的女人,虽然看起来很能干,却一点都不可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完全无法在大老板那里博得感情分。


哪怕最后皇帝想杀她时,也只是一转念地顾及她是温宜的生母,可见在皇帝眼里她就是个生孩子的工具,毫无情份可言,也是悲哀至极。



曾经我也是一个“唯能力论”者,在职场在家庭皆是。然而随着年纪渐长,阅历增多,我开始领悟: 一个人活着,不管到多大的年纪,是要有一些可爱之处的。


这种可爱,是一种温和,一种眼界,一种性情,明白所有的事不必做尽,所有的话不必说透,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装一点糊涂,留一方余地,保持一种宛转的处事姿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