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传奇,在这部电影里,你要的生活,也在这部电影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大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要学会不断认识自己的,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应该就是对于如何认识自我最好的解释。 而认识自我的途径,或是通过家庭教育,或是通过学校教育,或是通过 社会 教育,当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在经历酸甜苦辣后从懵懂慢慢过渡到成熟,然后开始学会利用 社会 的规则来填补自我精神和思想上的不足。

所以,人生从来不是一味追逐的过程,而是不断 找寻 的过程,我们姑且可以把这个找寻的过程称之为 成长

反过来试想一下,当家庭、学校和 社会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同时缺失时,又该如何在保证自己不误入歧途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面对真实的自我呢?

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却并不一定是不能实现的事情,因为,个体在对物质过分的依赖中,总是会出现 情感 或是精神的空虚迷茫期 ,而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 当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被实现时,人们往往会不断朝着更为高级的精神或是 情感 需求发展。

所以,对于很多人质疑 斯皮尔伯格 执导的 《猫鼠 游戏 》 结尾的唐突,我是持否定意见的。

根据 真实人物 改编,因为电影时间限制不得不做出内容上的压缩,但作为一部犯罪题材的作品,内容的编排上却并没有将焦点集中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上,而是慢慢回归到 个体思想和精神的转变上来 。通过 细腻 的心理刻画以及警察和罪犯亦敌亦友的 微妙关系 ,都在让这部原本充斥着紧张氛围的电影多了些许的 温情

或许,正是这种时刻存在的温情,让观众对于人性善恶有了全新的认识。 世间并没有绝对恶,也没有绝对的善,但却能够在家庭、学校和 社会 三重的关怀下,将人性善无限激发,从而压制人性恶的引诱,这种相对性或许才是对于人性最好的解释。

大概,很多人第一次看《猫鼠 游戏 》基本都是冲着 莱昂纳多 的颜值去的,可是,当被故事内容中隐约透露出的那种 无处安放的孤独 引起共鸣时,就会突然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都像电影中的弗兰克那样, 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的就是某种 情感 或是精神上的陪伴,而这种陪伴可能来自母亲,或是朋友,或是爱人。

我想,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个体,在生活的苦难中挣扎着找寻灵魂的救赎,最终,又在人性善的指引下,勇敢的做回真实的自己并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

《猫鼠 游戏 》上映于 2002年 ,由 斯皮尔伯格 执导, 莱昂纳多和汤姆·汉克斯 主演,评分 9.0。

很多的电影排行榜上,都会把这部作品归类到犯罪题材的行列。从影片整体架构上来看,的确是合理的,但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它归类到 生活片 中,因为透过人物设定和故事发展分析,这部电影其实讲的只是一个孩子和一个大人 思想成长 的过程。即便电影脱胎自现实,却因为创作者们的二次创作,而具有了旁观者和参与者双重视角,并且都是从生活出发最终又回归到生活当中。

一个原本在16岁之前家庭幸福美满的孩子弗兰克,却因为父亲公司的破产和父母离婚的原因,而选择逃离了这个家,这大概就是开启他坑蒙拐骗生涯的 外因 ,而 内因 则是弗兰克缺乏引导的价值取向和是非模糊的人性善恶。如果说16岁之前的弗兰克衣食无忧全靠父母,那么,16岁之后的弗兰克则必须得依靠自己生活下去,

想一想,本该处在接受父母或是学校教育的阶段,却不得不被迫早早地进入到 社会 当中,然后学会用成人的方式保护自己,而那些最常用的方式,大概就是 对金钱的依赖和身份的伪装 ,电影也就是从弗兰克行骗轨迹和卡尔追捕过程中慢慢展开。

影片采用 倒叙和插叙 的拍摄手法,从弗兰克在法国的被捕开始,中间穿插进去了弗兰克行骗的过程。如果说 前半部分 是对于弗兰克行骗过程的讲述,偏向 传奇色彩 ,那么 后半部分 则是通过卡尔和弗兰克如同猫鼠追逐的过程,慢慢地窥探着两人相似的心境,偏向 写实风格 ,而电影的重点也在这里。

作为骗子 ,弗兰克家庭关系的破碎,让他不得不选择依靠金钱来填补 情感 的空虚,同时,也试图利用金钱来挽回父母的感情。在弗兰克的认知中,自己家庭的破碎源于无法偿还欠下的税务,所以, 对于金钱的过分依赖让他逐渐迷失着自我,甚至出现了思想上的摇摆。

无论是飞行员、医生或是检察官助理,这些身份的伪装,终究无法掩盖弗兰克长久以来在精神和 情感 上的空白,而本该属于少年的纯朴善良,也在金钱的诱导下慢慢朝着人性恶的靠拢。

作为警察 ,卡尔婚姻的不幸,让他不得不选择利用工作来排解 情感 的空虚。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卡尔对于工作的沉迷和弗兰克对于金钱的沉迷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两个人都 试图把 情感 和精神的依靠寄托在外物身上,最终在迷失中无法彻底认识自己,也就无法真正做回自己。

表面上看,卡尔和弗兰克的关系是敌人,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两个早已在不断深入了解对方中成为了彼此 情感 和精神回归的 老师。

卡尔教会了弗兰克是非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于人性善的重要性,弗兰克则教会了卡尔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也许,每个独立的个体都会在不断经历中更新着对于自我的认知,可我想,这种认知的来源,并不全部都是他人给予的,更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积极主动争取,毕竟, 自我救赎 总好过他人救赎。

影片中,弗兰克每次圣诞节都会给卡尔打电话,因为卡尔已经成了弗兰克 情感 的安慰处,而卡尔也慢慢从憎恨弗兰克转变成同情弗兰克,因为卡尔知道,在缺乏 情感 关怀的成长中,是无法得到正确的思想和价值指引。

他从弗兰克的遭遇中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女儿以后的遭遇,毕竟父母离异的家庭悲剧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如果再在今后成长的关键时期 缺乏 必要的 情感 关怀和精神指引,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像弗兰克这样误入歧途的罪犯。

物质需求的实现或许是 情感 和精神需求实现的前提,但是,在追逐物质需求的时候,切不能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于人性善的靠拢,保持对于自我救赎的依靠,这才是对马斯洛五种层次需求正确的追求。

这部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逍遥法外”,但我觉得,还是“猫鼠 游戏 ”更加适合对这部电影内容的诠释,毕竟, 电影不仅仅在讲法,更重要的是它在分析情。

现实中的猫和老鼠虽然是天敌,却也在相互逼迫中不断强化着自己,而把犯罪当做一种 游戏 ,更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或许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这有点误人子弟的味道,我认为,能说出这些话的人大概是因为没有认真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在这部电影里其实都有一根线作为所有人物行动的牵引,那就是对于 回归家庭的渴望。

弗兰克行骗过程中每次变换身份,都会给父亲写信让他知道自己此时的成就,而信里也会暗示让父亲和母亲重新复合。因为家庭破碎他选择出逃,可在长期带着面具的物质追求中, 情感 的空虚和精神的迷茫又倒闭着弗兰克一次次地期待着家庭的回归。

我想,这种回归其实潜藏着某种 人性的善 ,毕竟,家庭除了能够带来温暖,更多的还是思想的指引和精神的寄托,而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很大程度决定着孩子未来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

再来看卡尔这边,在没遇到弗兰克之前,卡尔对于离异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并没有多少认识,而家庭关系处理的不顺让他只能利用工作来麻痹自己,直到弗兰克的出现才慢慢改变着卡尔的人生态度。

前期的卡尔只是作为 旁观者 了解着弗兰克的家庭背景,后期的卡尔则成为了 参与者 理解着弗兰克对于回归家庭的渴望,最终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由憎恨变为同情,由同情变为拯救。说白了,他在拯救着弗兰克,其实也是在拯救着自己,因为 对于回归家庭的渴望让两人产生了 情感 的共鸣,又因为对于精神寄托的找寻让两人产生了思想的共鸣。

故事的原型弗兰克·阿巴内尔曾针对这部电影的质疑给出了这样解释:

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在于能够从 情感 需求上给予支撑 ,比如弗兰克因为家庭的破碎而犯罪,又因为卡尔亲人般的温暖而回头; 关于 社会 教育的理解,在于能够从思想价值上给予引导 ,比如弗兰克的罪行大概会让他下半辈子在牢狱中度过,但在卡尔请求下,弗兰克拥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并且让他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人性从来善恶共存,能够利用善来遏制恶,才能最终完成对于自我的救赎。这不仅仅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家庭、 社会 甚至是国家的努力,因为,从个体到群体,再从群体到 社会 ,所有的一切在相互交织中已然成为了一个整体,只有整体向好,才能给个体向好创造有利环境,而只有个体向好,才能为整体向好打好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