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近期密集表态:蚂蚁金服们的野蛮生长要结束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在资管、P2P网贷等领域落定后,下一个即将收紧的对象将是——“规模互联网金融机构”,而且这个进程很快就会到来。 消金界注意到,近来央行前行长、财政部、央行现任官员密集表态。

强监管信号频传

11月17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IT行业、互联网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但是他强调,这种现象“跟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对于Fintech,应该设计一种多渠道研发、相互竞争的体制,要保证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的后果是可控的,不能放任不管了。

中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谈到金融创新问题时表示,技术能够推动金融创新发挥更多的潜能,但是也需要注意到金融创新“不确定性”的一面。

廖岷强调,过去几年,中国在金融创新上已经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现在需要时间去解决。

廖岷对新金融颇有研究,是监管层中比较熟悉金融科技的官员,在任上海银监局局长时,就表示,监管需要评估新金融业态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要加强监管的一致性,防止监管套利。

就在同一天,另外两位央行官员的表态则更为直接。

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表示,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信息、营销和规模方面具有多重的优势,与传统银行直接形成竞争。

但她强调,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却不用像银行那样,向监管当局披露有关业务信息,也不用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这种不对等的监管要求产生了监管套利。

朱隽更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一般实行混业经营,个别公司已经具备控股集团特征,增加了跨风险、跨市场、跨领域传播的可能性。如果这些企业长期游离在监管之外,也不受金融安全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大金融科技公司的渗透与竞争,可能会侵蚀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增加金融稳定的风险。

徐忠强调,这种风险,加上网络的放大效应,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可能造成更高程度的市场集中,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他建议,对大型技术公司的金融业务,监管应实时介入,避免相关风险从小到不值得关注,演变到大而不能忽视,甚至大而不能倒。

监管层甚至聚焦到了具体某一互联网产品。

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明确表示过,“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 支付宝 已经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监管层面的这些态度表明,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认识与监管,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这预示着监管思路或已成熟。

此前,央行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会尽快公布。

而据财新报道,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两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可能被列入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大名单。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明年上半年也有望出台。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金融科技领域的巨无霸们,狂飙突进式地发展即将结束。

被央行点名的“互联网金控”公司

11月2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以下称《报告》),透过《报告》可以看出,“防范系统性风险”仍然是现在金融监管的主旋律,而在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报告发布的吹风会上,央行正式披露了5家金控试点公司: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

5家金控试点公司中,就包括两家互联网金控集团:蚂蚁金融和苏宁集团。

《报告》中还提到,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后,逐步向金融业拓展,获取多个金融牌照并建立综合化金融平台,并列举了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 京东 四家企业。

按照惯例,如果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实质控制权,就可以称为金融控股公司。

央行《报告》中提到的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京东都是具有多张金融牌照的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

阿里巴巴持股的金融机构包括网商银行、天弘基金、云锋金融、众安在线、支付宝、蚂蚁小贷、蚂蚁商城小贷等,拥有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银行等牌照。

腾讯作为大股东的金融机构包括前海 微众银行 、富途证券、好买基金、财付通和财付通小贷等。拥有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等牌照。

苏宁云商在金融领域,则持有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易付宝、苏宁 征信 、苏宁商业保理、重庆苏宁小贷、南京苏宁基金销售、苏宁保险销售等股权。苏宁金融集齐了银行、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小贷、基金、保险等核心金融牌照。

京东虽被点名,但目前只有第三方支付、小贷、基金销售、保险牌照,含金量高的银行、基金都没有。

除了被央行点名的这几家企业,百度、美团、小米、网易、新浪、奇虎360、携程等互联网巨头,均已涉足金融业务。

互联网平台业务的“泛金融化”,实质上已冲击了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

但“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金融”,在P2P网贷暴雷潮后,传统金融人士在公开场合感叹一些平台藐视风险的下场。

监管逻辑与思路

央行在《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对金控集团的监管逻辑和思路。监管层的底线仍然是“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报告》种列举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七大问题:盲目介入金融业、虚假出资、集团运作、隐匿架构、逃避监管、关联交易、急剧扩张。

并指出,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具有急性病特征的问题,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存在监管盲点,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还在加速积累和显现。

下一步,将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全面、持续、穿透监管,建立统筹监管机制,并赋予监管主体有效的监管手段。

这些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市场准入监管,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设置资产负债率要求,严格股权结构管理,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集团整体风险管控,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等。

《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不仅是传统金控集团的问题,现有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也面临着挑战。

一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向消金界表示,互联网公司以后拿金融牌照会更难了。

不过,于监管层而言,监管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并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周学东在吹风会上表示,因为金控集团类型很多,要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将来制定出来的监管办法才能更有操作性,既适用于传统金控,也适用新金控。

对于已经成为互联网金控的互金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监管提出的7大监管原则,以及即将出台的《办法》。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监管的收紧,最先感受到的还是互联网金融巨头们。

无论是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升级品牌为“京东数科”),都在不停的强调自己是“科技公司”,但是强调自己的“技术”属性,并改变不了他们已经具有的“金融”属性:控股多家金融机构,具有多张金融牌照。

这些机构纳入金融监管已经板上钉钉,未来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会不会拆分也未可知。

在完成最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蚂蚁金服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合约1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要知道, 招商银行 (600036.SH)目前市值仅为7100亿人民币。中国银行(601988.SH)市值也在1万亿上下。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有关金控集团新规的出台,有可能影响蚂蚁金服等平台的估值。外资可能会担心将这些平台纳入监管后,行政会有所干预。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消金界,如果将大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也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那么它们就会像银行那样,在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规定,合规成本肯定会比现在更高了。

不过,蚂蚁金服们希望监管区别对待。

一位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建议对他们的监管与对传统金控集团的监管区分开来,不建议给他们增加过高的资本金成本,限制其发展规模。

但是从前面监管层的表态来看,监管就是担心蚂蚁金服这样的金控集团规模过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从近期监管密集发声看,互联网金控的监管 “不会是挠痒痒”,但具体答案还要等《办法》颁布才能揭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控监管套利的时代结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