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其实做了这么些年的语文教师,对于什么最重要的问题倒是没有思考过,所以当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我有点蒙。那是半年前的一次答辩活动,某领导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小的会议室里,面对近20名专业评委,没有太多的时候考虑,我脱口而出的是“文本解读能力”。因为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对教学内容比较看重的我来说,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词。加之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等作品对我的影响较大,觉得语文老师如果没有了这个能力,应该算不上语文老师了。更何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解读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在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就更不用说了,独特新颖的解读往往会让课堂耳目一新,收到奇效。

但后来仔细一想,我的回答太过片面。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多了去了,只单一个文本解读是无法涵盖的,诸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研究能力、书写能力、命题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等,那么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仍然没有得到恰当的答案,但它却给我带来了长久的思考。

其实作为教师,无论是哪个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师范院校的基础课程,或者说是教师资格证的必备条件。先前我对这些能力一直是忽视的,我片面地认为,一个教师只要熟悉或者专长于自己所教的专业就可以了,什么教育学心理学根本都是装点门面无关紧要的,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酒香不怕巷子深”,根本不需要什么方法,什么研究教育对象。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经过了几年的沉淀和洗礼,我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都是不同的,而我却奢望一句指令就让所有的人达到同一个标准,根本就是异想天开。静下心来研究学生,针对好动的学生怎么做,针对好静的学生怎么做,每个班的学生是有特点的,每个人是有差异的,只有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才是真正的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才真正开始。所以,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掌握最基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有研究意识。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问题,“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答案,那就得先问问语文学科有什么独特的学科特性。在2017年最新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祖国语言文字”,它和英语是不同的,语文课堂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它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那么,语文老师担负着怎样的使命呢?“立德树人”的重任各个学科都是责无旁贷的责任,而语文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重要性。

抛开这一点,语文学科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或者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师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脱颖而出的标志或能力吗?我觉得主要是表达能力。作为一个天天带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老师,如果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过关,是说不过去的。这里的过关其实是过硬的意思。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语文教师在师生面前,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应该落落大方,用语准确得体,诗情画意,给人美的享受,让人从你的言谈举止中一眼分辨出,你便是语文老师;同时,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作,自己自然是不能落后的。如果我们对写作不热爱,不重视,却一天到晚对学生的作文指手划脚品头论足,自然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我们的底气也是不足的。而其他学科的教师则不然,对他们的教学语言和写作能力是没有这么高的要求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附加的能力,或者就是大家对语文教师的认识,比如语文教师就应该是博览群书的,应该是精通书法的,应该是无所不知的。当然这些都不应该苛求。但作为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热爱阅读写作,来引导学生阅读写作却是一个好的教学途径。

那么,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写作,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吧。语文教师重要的素养还有很多,留待我们慢慢积累和提高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