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活动准备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请两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居住的。问:蒙古是哪个国家的?蒙古人又是哪个国家的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活动延伸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四、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情感。

  2、用简单动作表现蒙古族舞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地垫每人一个,有关蒙古族图片若干,视频课件,舞蹈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会。

  提问:“那达慕”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勒马手)(扬鞭手)

  2、教师指导规范幼儿动作。

  3、教师讲解舞蹈节奏。

  4、师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组表演

  (五)结束活动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动作表现蒙古族人喜欢的活动,如骑马、挤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从网上下载有关蒙古族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演示文稿。

  2、教师事先要对蒙古族有较多的了解。

  3、音乐磁带《挤奶》《骑马》《小牧民》。

  活动过程:

  (一)旅行前:看中国地图并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们住在哪里?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2、在地图上找找内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乐,幼儿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发。

  (二)旅行中:看课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用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与幼儿对话,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教师介绍后,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为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

  奶与肉。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

  4、特产:蒙牛乳业。请幼儿说说它的口味及营养,并且提供牛奶品尝一下。

  5、爱好:骑马、赛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三)旅行结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师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随音乐表演。

  1、倾听音乐《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欢的动作来表演音乐。

  活动延伸:

  1、继续在表演区里随音乐表演。

  2、幼儿自己搜集更多关于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认识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民族特点。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课件《祖国大家庭》、祖国大地图。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祖国地图。

  1、找出自己的位置。

  2、你去过哪儿。

  3、猜猜其它是什么地方。

  二、认识蒙古族。

  根据课件认识蒙古族,学跳蒙古舞。

  三、认识维吾尔族,学跳维吾尔族舞。

  四、在地图上找出他们的位置。

  五、根据音乐跳起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舞蹈。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蒙古族为主线,以蒙古舞“我们是草原小牧民”为中心,结合常识、手工制作,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等。

  2.学习踏点步、压腕、上下耸肩等基本动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介绍蒙古族的光盘一盒、电视机、VCD。

  2.《我们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带一盘、录音机。

  3.草原风光图片若干。

  4.教师示范鞭子一个,幼儿用皱纹纸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我们是草原小牧民》,教师带领幼儿做跑马步进活动室。

  2.“小朋友,我们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你们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内蒙古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

  3.放影碟,请幼儿欣赏草原风光,教师穿插讲解。

  4.结合挂图提问。

  《认识蒙古族》大班教案 篇7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

  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认识的蒙古族

  蒙古族(人) 民居 饮食 乐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