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读《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有人说“我发现自己不快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明明不想学习,想玩,可是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骂我不能这样,于是我既不能好好玩,也不能好好学习”

有人说:“让我感到很痛苦的一件事儿,是我发现自己不能落后于人,只要别人比我强,我就会特别难受,特别不服气,特别想战胜对方,或者逃走”

有人说:“我很自卑啊,我感觉自己长得不好看,工作能力也不行,情商又低,我只想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这该怎么办啊”

其实这些情况总结出一句话, 就是“不能好好自我接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被人欣赏。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欣赏” !卡耐基也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

一、“接纳自己”不是逃避现实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最讨厌听别人说接纳自己了。工作没有认真去做,或者偷懒了,拖延了,一句“接纳自己爱自己”,就把这些毛病全部合理化了。

接纳自己,成了一个缺点的挡箭牌,有什么缺点都不要紧,只要接纳了就ok了。

这真是对一个极大的错误解读。

如果接纳自己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土里,对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

那么,这一定不叫接纳,这叫逃避。

记得一个同学说过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相识多年的好朋友,他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做得非常好,小有名气。

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他可并不像现在这么适应。

那时候他被安排去播新闻稿件,隔三差五经常出错,领导很不高兴。

他也觉得问题很严重,自己很难受,灰心丧气。

他告诉我,我可能有阅读障碍,从小到大,就对长篇的文字心虚胆怯。

这可怎么办呀?

每次直播前,他都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不仅要熟读稿件,还要做好内心建设,千万别紧张,千万别读错。

可是,越准备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读错,好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非常努力的避免犯错,可是嘴巴就是不听使唤。

我们一度都觉得,他恐怕不太适合这份工作。

后来我来北京读书,假期见面的时候,听说他表现出色,还得到领导表扬。

我非常惊讶,“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他告诉我,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对他影响非常大。

这个视频是一个搞笑的视频,汇总了近些年央视各频道的主持人在直播中的口误和一些小错误。

别人看着搞笑,他却看出了门道。

央视的主持人都有这么多的口误和错误,他,一个地方电台的主持人,为什么接受不了自己在直播中犯错误呢?

这样一想,他就释然了,放松下来了,直播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嘴巴也听使唤了,口误越来越少。

你看,接纳自己有阅读障碍,并不代表不去读,不去练。

接纳自己可以犯错,也不代表一直要犯错。

二、什么才是真正的接纳?

接纳缺点

——与自己和解,不纠结,不内耗,才能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接纳现实

——不怨天尤人,不拧巴,不钻牛角尖,才能脚踏实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

接纳过

——从失败里吸取经验,不后悔,不自责,才能大胆向前,过好明天的生活。

这些才是真正的接纳自己!

三、如何做到真正的接纳?

1、做自己的父母——改写自我中父母的程序

就是自己重新接替自我中父母的角色,与自己建立一种接纳的关系。

比如,当你小时候考试不理想、和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可能会不问原因地批评你:“你看邻居家的孩子考得多好,平时又懂事又听话,你怎么就不能学着点?”这时,你的感觉可能更多的是沮丧、委屈和不被理解,因为你已经努力了,只是没有考到前几名而已。 同样,和小朋友打架也是有原因的。虽然你不喜欢父母的以上这些方式,但你还是无意识地习得了这种对待自己的方式,慢慢地,当成绩没有达到理想标准时,你可能会批评自己:“同班的小王为什么能考得那么好?我还是不够努力。”当上课回答问题没有预想的那样精彩时,你会苛责自己:“真是差劲!为什么准备好的内容站起来却说不好呢?真是笨死了,别人为什么可以那么自信地侃侃而谈呢?以后还是少丢脸吧!”在我们做得不完美时,自我苛责的声音会把我们击倒,陷在恶劣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行,越来越没有办法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所有心理问题的共性。

在上面所提及的情境下,假如父母这样回应我们:“孩子,不要难过,只要你努力了,不管考得怎么样,你都永远是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出在哪里,怎样改进,下次争取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毫无疑问,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希望父母对我们是这样一种接纳的关系,即不管我们做了什么,父母永远都不会放弃我们,那么我们也就很难放弃自己。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着与自己建立这种新型的接纳关系。

2、做自己的朋友——建立自我支持的声音

当你自我责难时,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他来找你倾诉,你会怎样对他说,那么你就对自己怎样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接纳法。平常,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自我责难或自我苛责,即对自己说一些责难或指责的话语,情绪犹如破洞的船一样加速下沉。自我责难的话语通常是自动化的反应,随着挫折的来临自然跟随,无须努力就可以把自己打倒。因此,我们一般很难意识到,这些自我责难的话其实就是受到挫折后一系列情绪困扰的动力。这样,事情发展到最后,维持你恶劣情绪的可能不再是挫折事件或结果本身,而是我们对自己的怀疑,离接纳自己的路越来越远。做自己的朋友,就是减少打倒自己的话语,增加支持自己的话语。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当好朋友因为一次面试失败或竞选失败而向我们倾诉时,我们通常会想尽办法来安慰他,理解他糟糕的情绪,告诉他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不行,引导他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等。我们很宽容,也很善解人意。在我们的倾听、安慰和劝导下,我们的朋友心情平静下来,甚至可能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去面对这件事情了。然而,当类似的事情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可能讲给自己的多是责难的话,犹如指向敌人的利剑,刀刀见血,把自己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遭遇挫折后的心理怎么经得起如此残酷的自我攻击?长期下去,情绪低落、压力重重甚至失眠等自然会接踵而至。因此,学会接纳自己,一定要学会和自己做朋友。想一想,我们对待自己如同敌人,需要多么强大的自我才可能经得住长期的攻击,我们又怎么可能让长期经受这些攻击和压力的自我去全身心地投人生活、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呢?

3、做自己的自己——“我喜欢”和而不同

做自己的自己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真正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一定懂得尊重别人,即尊重差异。而尊重差异则是真正的平等精神,平等绝不意味着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而恰恰是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因此,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根本就 不矛盾。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之间不知如何抉择,要么选择只“尊重”别人的观点,否定自己;要么选择只“尊重”自己的观点,否定他人。事实上,这两种选择均没有真正体现尊重,其背后隐含着一个错误的前提,即不管任何事情,总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观点不一致时,要么你错,要么我错。实际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大是大非的绝对之事少之又少,最多的情况是对同一件事或同一问题的看法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这一道理简单明白。然而,在指导自己日常心理和行为时,很多困扰则是因为潜意识中拒绝接受这一事实,而一厢情愿地、固执地要求这个世界按自己的方式运转,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因为如果你有要求别人的权利,别人亦有这个权利。因此,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尊重自己时,他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他才能真正地懂得尊重他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