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的更荒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实际上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山本文绪

作者丨谢丹儒

图片丨艺子

很久以前,听说过一句话: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我没有见过,距离我写下这篇文章,还有十分钟就是凌晨四点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时间点,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一片光景,我倒也不好奇。

一、

厦门,这座城市我已经呆了三四年了。

我曾和朋友喝酒到凌晨一两点,在阳台上,或是在路边,又或是在朋友的家里。

我不曾真正的留意过夜晚的厦门,凌晨的厦门是怎样子。

我只记得厦门的黄昏,鼓浪屿、五缘湾、厦大白城,会展中心,在海边看黄昏总是容易让我想到很多,那种感觉既像离别,又像重逢。

我看着那黄昏,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看着潮水拍打着岸边。

来来往往的车辆从远处传来鸣笛的声音,不知道从哪儿传来孩子的笑声,还有路人经过时陌生的口音,听不真切的话。

我就那样坐在沙滩上,静静地看着,听着。

我喜欢这样安静的呆着,偶尔海风吹来,很冷,我会感觉到孤独。

我喜欢那样的孤独,好像那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又或者我属于它。

二、

小时候,我总是特别的向往大海。

可是,我并不会游泳,从小我就被教育说不要去游泳,我妈很迷信,而我很听话。

可能就是这样,小时候越是不被允许的,就越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那时候,我就发誓说,长大以后一定要去海边看看,要听听大海的声音,要看看海边的日落,要亲自感受一下海水的温度。

我做到了,而且我时常会去看海。

有时,是一个人去,孤单单的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着,踩着细软的沙子,听着音乐,吹着海风。

有时,一走就是一下午。

有时,我也和朋友一起去海边,我们一边走一边聊着天,偶尔也停下来坐会儿,或是蹲着玩水,玩沙子。

那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就想一直走下去,一直走,一直走。

可能骨子里就不喜欢说话,就喜欢安静地,安静地聆听,安静地走着,安静地看着,安静地想着。就这样,就很好,很知足,内心很平和。

三、

前段时间,朋友来了厦门。

那时,《海上钢琴家》再次上映。

朋友问我有没有看过,事实上,我只是听过,没看过。

朋友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哭了。

当时,我不明白,我也没问。他也没说为什么。

今夜,我看了,我也想哭,但是我没哭出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哭,但是我好像理解了朋友为什么会哭。

当听到钢琴的声音,当那个叫1900的人,述说着关于“尽头”的话,我似懂非懂。

那是一种宿命般的孤独,像过客、局外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看着一切的发生,看着这一切,偶尔想要停下,想要靠岸,但终究只能失望。

因为看不到尽头,因为看到了不断蔓延的“牢笼”,怕了,怯懦了,退缩了。

我是一个很容易知足的人,有时就是这种知足,在别人看来是不知上进,是清高,是胆小。

我都接受。

如果要成为他们口中那种“成功”的人,就意味着是活着,兴许我是不在行列里的。

我并不奢求被理解,我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呆在熟悉的环境里,安然的享受,知足而快乐着。

如此,就很好。

四、

有一句话说: “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永远别靠岸。”

“靠岸”是什么?是尽头,是故事的结局。

可惜,只要是故事,就会有讲完的一天;只要是船,就免不了需要靠岸;只要有开始,就会有尽头。

有些事情,我们终究无法改变,只能接受命运赋予我们的枷锁,这既是束缚,同时也是保护。

年轻时,我尚且还会有诸多好奇,对周遭的一切都有种莫名想要尝试的冲动,后来发现,也就那样,新鲜感一过,所有的事物好像都那样,只是那样,也不过是那样。

再后来,我便不再轻易的踏出自己圈定的范围,在有限的空间里,做一些自己尚且还未厌倦的事情。

无疑,这是悲观的,消极的,甚至是在消耗。

就像,人生下来就在等一场觉醒,或早或晚,真正觉醒了,才算是真的活着。

只是,某些人很小就觉醒了,却活了很久才离开。

因为,后来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边界,有了束缚,也有了自己要守护的东西。

人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会变得吝啬,自私,卑怯,乃至于不像活着,只是在熬着,消耗着。

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定,那么坚强,甚至有时候压根不需要别人出手,自己就会亲手毁了这一切。

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自以为是、好高骛远,得到或得不到,都在毁灭着,破坏着。

只不过有些人走了出来,而另一些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五、

《肖克申的救赎》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赖他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喻,好像人人都活在这样的墙内,慢慢的腐化,一边生长,一边腐化。

这是个残酷的现实,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从无例外。

有一句话很出名,“如果我不曾见到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这句话,还有一部分:“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的更荒凉。”

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实际上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人们惯用的伎俩是轻易地将一个人捧上高台。

然后,便弃之不顾。你若以为你配得上高台,那就错了。

他们可能对任何人都是如此。你若觉得自己属于高台,那也错了。

人们很快便会被证明这一点的。

或许,曾经,你是他们的高山,但这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自己去攀登。

这就是伎俩,你只是被选中的人。

而你自己的高山,还是需要自己去攀爬。

最后,借一句话以作为结语共勉: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