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9
1.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以便广大考生参考学习。
2.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发展过程形成于春秋末期,《淮南子》中提到神农尝百草。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反对草率,强调“知人爱人”、“留神”“精察”“勤求”“博采”,成为医德规范的开拓者。
3.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篇较系统地提出了医家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对病人的态度及与同行的关系等方面的道德准则。
4. 两宋时期的林逋在《省心录·论医》中提出“恒德”人命生死之所系。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提倡“医道以济为良,以愈疾为善”。
5. 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医家十要》中提出存仁心、勿重利,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中,被美国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收录,被认为是世界上较早成文的医德法典。
6. 清代喻昌著《医门法律》明确提出医生在诊治病人时的医德规范和是非标准。名医费伯雄提出:“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学医则不可。”
7. 中国古代医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不图名利,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一心救治,不畏艰苦的服务态度;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医疗作风;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这些优良传统至今仍然被后人传诵和继承,成为中医学中宝贵的文化和精神遗产。
8. 1926年的《中国医学》刊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医学伦理法典》,全文共2339个字,其中涉及到对一般医疗行为的论埋备述。这在20世纪早期全世界的医德规范中是少有的,体现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所特有的医学伦理观。
9. 1932年6月上海出版了由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表明中国已由传统的医德学进入到近代医学伦理学阶段。
10. 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在1941年给延安中国医大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国后,中国的卫生政策侧重于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和中西医结合上,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时期医学伦理学的价值取向,即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