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必学的工作风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学校召开2012年处、科级干部换届调整与竞聘工作动员大会
3月7日下午,学校在逸兴楼四楼一号会议室召开2012年处、科级干部换届调整与竞聘工作动员大会。全体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会议。动员大会拉开了该校第三轮干部竞聘的序幕。党委书记张玲、校长马必学发表重要讲话,党委副书记胡象斌解读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构调整方案》和《2012年处、科级干部换届调整与竞聘工作实施办法》,会议由校长马必学主持。
胡象斌从八个方面就机构调整与干部竞聘方案作了详细的解读,并代表校党委作了详细工作部署。他首先介绍了两个文件产生的背景。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机构关系,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对现有机构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胡象斌就机构调整的主要内容、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各机构处级、科级职数作了详细说明。接着,胡象斌就《2012年处、科级干部换届调整与竞聘工作实施办法》中的换届调整与竞聘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基本条件、换届调整与竞聘的资格、程序步骤、聘任期限、组织领导、工作纪律等作了详细解读。胡象斌最后强调,全体人员必须做到公正、公开、公道,要把握此次竞聘工作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张玲就此次竞聘发表重要讲话。她强调,这次干部竞聘工作,是该校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化,也是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又一次探索。为此,张玲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竞聘的重要性。这次干部竞聘工作,是在学校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利于科学选拔任用干部,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有利于促进学校长远发展。二是高度重视,重点体现竞聘工作的导向性。这次实施处、科级干部竞聘工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优化干部结构、增强干部活力,从而提高执行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理顺机构、精减职数、轮岗交流、优化结构。三是严密组织,切实保证竞聘工作的有序性。干部竞聘工作本身政策性、导向性强,组织实施和具体操作程序复杂。工作专班和全体中层干部必须认真领会干部竞聘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把握日程安排的各个时间节点,齐心协力做好本次干部竞聘工作。要加强领导,精心筹划运作,严密组织,严格操作程序,要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四是统筹兼顾,全力实现各项工作的延续性。要宣传发动,切实做好组织工作。要顾全大局,切实做好衔接工作。要强化责任,确保学校安全和谐稳定。五是服从组织,坚决维护竞聘工作的严肃性。这次处、科级干部竞聘涉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全体干部都要增强组织观念,大局意识,按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把个人意愿、工作需要和党委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服从组织,严守纪律,做好工作交接。
张玲希望大家会后认真领会《竞争上岗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希望各位干部和其他教职工积极投身到此次处、科级干部竞聘中来,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新挑战。也希望干部在竞聘期间坚守岗位与职责,作出表率。希望大家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使干部竞聘工作真正起到增强团结、树立正气、凝聚力量、加快发展的作用。也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出新贡献。
马必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干部换届调整与竞聘工作关系到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全体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此次会议内容充实,全体与会人员要全面领会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学习文件,掌握文件的实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要尽快组织宣传发动,广泛动员适合的人员积极参与竞聘,让每个人都了解政策,关注竞聘。同时,各位干部要关注职责范围内的常规工作,善始善终坚守岗位,保证各部门工作正常运转。这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体现着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要讲团结、顾大局,要大度和大气,保持一个干部的良好作风和精神状态 ,保证竞聘规范平稳有序完成。 1.马必学校长在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各位毕业生代表,尊敬的各位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和校友代表,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六月的武汉,热浪扑面;武职校园,欢声笑语、喜气盈门。在这个火热的季节和美好的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为2011届6077名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在这盛大的日子里,所有的欢呼、所有的荣耀、所有的祝福都归属于每一位毕业同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的感谢!向关注学校发展、关爱学生成长的家长们、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同学们,怀揣着梦想、憧憬着未来,或许也带着某种失落来到武职。今天,你们以已经掌握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所拥有的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即将与母校挥手告别,踏进社会、大展身手、建功立业。作为你们的校长和校友,我既为你们的成才而欢欣喜悦,又为你们即将远离而依依不舍。
回首过往三年,无论对于你们还是武职来说都意义非凡。三年中,你们目睹了我们国家建国60周年普天同乐的盛大庆典、目睹了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的高水平举办、目睹了战胜世界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凡此种种,你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迅猛崛起、中华民族正在走向灿烂辉煌。
三年中,你们亲身参与了该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与验收,见证了学校大跨越中的艰难与奋进;也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校友文化公园一期工程——校友钟楼、校友亭、校友林、校友路等为美丽的校园增彩增辉的丰富成果,它凝聚着近5万名校友对母校的亲情与奉献,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也能回来亲手种上一棵常青树,听一听凌家山上的校园钟声,再感受一下母校将要发生的更大变化。
三年中,你们有人代表学校参加上海世博会服务和全国、全省的各类竞技大赛并为学校争得荣誉;有人沉浸在实训室里苦心钻研,提升自己;有人在德礼堂绚丽的舞台上歌舞青春,为校园带来欢乐和活力。三年中,你们既为学校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而欢呼喝彩,也为学校一些不科学的管理、不完善的服务提出过批评和建议。亲爱的同学,是你们见证了学校的历史,学校事业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青春汗水,学校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真诚地道一声感谢。
作为一名武职的老校友、曾经的武职教师、现任的武职校长,我在武职学习、生活、工作了整整38年,我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阶段,此时此刻,我和你们一样,有着太多的感悟和感慨。同学们,你们或者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远赴他乡,或者决定立足武汉开拓自己的事业。离别之际,我提三点赠言与大家共勉:
一要胸怀宽阔、豁达大度。因为只有胸怀宽阔、豁达大度的人才能有大眼光、大志向,大团结、成就大事业。步入社会之后,心态最重要,这是做好工作、做个好人的前提。大家或许听过一个故事,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宽约六尺、长约百米的小巷,称“六尺巷”。相传康熙年间,一位叶姓人家与当朝宰相张英家因为房屋问题发生争执打到县衙,张家急忙修书一封给张英,希望相爷能关照一下。谁知张英看信后,却批了一首诗寄回,诗是这样写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看罢信,立即吩咐让出三尺,叶家见张家让出三尺,也让出三尺,于是留下了今天的“六尺巷”被后人传为佳话。同学们进入社会之后,也要有“让他三尺”的胸襟,凡事多为他人着想,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不要因为他人的误会而愤懑不已,不要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轻言放弃。你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已然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善于学习,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这个词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没有毕业,只有毕生”。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多元化、多样化成为一种趋势,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下来,做出一些成绩,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善于学习。做到善学,一是理念要“新”。工作中,你会发现现在已有的知识不够用,或是落后了,自己要及时调整,确立起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形势发展的新理念。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二是方法要“活”。毕业后,你们会感觉到压力比读书的时候要大得多,时间不够用。所以,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博”与“专”的统一。既要博览更要专攻,在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尽快成长为行家里手。三是心境要“专”。学如逆水行舟,步步登高,需要一颗恒心,一股韧劲,一份苦中求乐、上下求索的坚守和执着。要持之以恒不间断学,要淡泊名利静下心学,把学习作为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要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著有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它的封底有这么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同学们,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你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信心,肯不肯付出。学校有三十八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近5万名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其中有很多佼佼者,如现任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1981届校友吴让大;如曾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毕业后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的2007届校友吕莎;因为一份责任自愿到贵州做了一年西部志愿者、今年刚考上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的2009届毕业生王艳;还有从小失去父母、边上大学边打工挣钱养奶奶、为回报社会发起创办阳光家教社、获得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的2010届毕业生张义波。他们凭借不息的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出了精彩、赢得了尊重!他们走在前方,是灯塔、是标杆、是纤绳,指引无数武职人砥砺前行!同学们,只要你选定方向,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你们必将像他们一样,不断成功、不断进步、不断辉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各奔一方。无论你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母校,这里是你曾欢呼或哭泣过的地方,这里是你曾激动或失落过的地方,这里的一花一草都曾向你微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被你丈量。无论你身居何位,我们都会分担你的忧伤,分享你的成功,你们的一举一动牵引我们的目光,你们的点滴成长给予我们力量!同学们,母校是你永远的精神家园,当你想家的时候,一定记得常回家来看看!武职永远张开双臂拥抱你!
最后,祝愿同学们鹏程万里,祝愿武职的明天更辉煌!
谢谢大家!
2.媒体关注:武职2011届毕业典礼师生真情告白 情动全场
“无论你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母校,这里是你梦想腾飞的起点……”马必学校长朴实的讲话让到场的毕业生感动得热泪盈眶。6月22日上午9点,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典礼在凌峰楼报告厅正式拉开序幕。因为有的学生在外地上班,6077名毕业生无法全部返校,学校通过网上直播,邀请不能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参加网上典礼。
校长马必学寄语毕业生
毕业学子真情告白“马校长,我们爱你”
在毕业典礼上,马必学校长把学校取得的成绩同国家的进步紧密结合,详细地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学校取得的巨大成绩。“一期工程的校友钟楼、校友亭、校友路等建筑和设施凝聚着该校近5万名校友的真情和奉献,希望同学们将来也能够回到母校亲手种上一棵常青树,听一听凌家山上的钟声,看一看学校将会发生的更大变化。” 谈起从武职走出的杰出校友对母校作出的贡献,马校长一脸的激动和自豪。“三年来,你们为学校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喝彩,也为学校一些不科学的管理、不完善的服务提出真诚的批评和建议,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见证了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青春汗水,学校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衷心地道一声感谢!”马校长真诚而朴实的讲话赢得了到场毕业生的热烈掌声。
“作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校友、老教师和现在的校长,我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了整整38年,我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学校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阶段,此时此刻我和同学们一样有着太多的感悟和感慨。”说起自己与武职的不解之缘,马校长斑白的双鬓微微有些颤抖。最后他寄语即将走出校门、各奔东西的毕业生们:“你们即将背上行囊,离开校园远赴他乡,或者移居武汉开拓自己的事业,在此离别之际我提3点建议。一要胸怀开阔、豁达大度。因为这样才会有大视野、大志向,才能成就大事业。二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心智要专,对待学习和工作要有一股韧劲,一种苦中作乐、上下求索的坚守和职责。三要时时省察自己、自强不息、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积极地迎接挑战和机遇。无论你你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母校,这里是你曾经欢呼或者哭泣过的地方,这里是你曾经激动或者失落过的地方,这里的一花一草都沉淀了你的微笑,这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曾经被你丈量,无论你们身处何方,我们都将分担你们的忧伤、分享你们的喜悦,最后我要祝同学们鹏程万里、武职的明天更加美好!”
3.三十年重回母校 谢师恩话友情
5月1日,78110班校友28人怀着喜悦的心情,重回母校。校长马必学与3位老教师热烈欢迎校友们的到来,校友们兴致勃勃的在校园中追寻往日的记忆,话友情,谢师恩,感慨于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骄人的办学业绩。
校长马必学致辞
在逸兴楼四楼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温馨而热烈,28名校友们全体起立,向他们的班主任、马必学校长以及3位任课教师深深的鞠躬以谢师恩。校友们抚今追昔,欢叙友情。他们谦虚地向老师汇报着自己的成长经历,重温母校的教育和老师的关爱,并饶有兴味地谈起昔日求学的种种趣事,洋溢的青春、澎湃的激情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脸上,有的校友情到深处不禁落泪,感动于这一刻师生重逢。有的校友即兴作诗、作词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校友们还向母校和恩师赠送了精美的纪念品。校长马必学对校友们表示感谢,正是因为校友们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才使得武职有了今天的美誉,母校以校友为荣,祝愿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业绩,并希望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关注母校的发展。 为感恩母校,78110班全班校友筹资近2万元,在母校凌澜湖畔植树龄达30年以上的山楂树、槐树、朴树3棵,以示母校桃李芬芳、英木苍苍。
合影留念
据悉,78110班曾经是校长马必学带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当初青涩的年轻人如今都已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中流砥柱,中坚力量,他(她)们或从政为民,或成为企业领军人物 ,或从事科教,或著书立说,在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如一位校友言道:三十年春华秋实,三十载沧海桑田。三十年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三十年前的欢声笑语还荡漾于耳边,三十年前惜惜相别的场面还记忆犹新。今天短暂的欢聚,留给大家的是美好而又永恒的记忆。相信这次三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一定会在所有78110班同学的人生记忆里抹上浓重而精彩的一笔,这样的同学联谊和心系母校的热情也一定会极大的鼓舞母校师生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校长马必学与武职青年面对面
为进一步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围绕如何在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发挥广大青年的生力军作用,积极促进团员青年职业化成长,构建青年团员交流和拓展的平台,学工部(处)、校团委在本学期优化打造了“武职青年讲坛”。
11月16日晚,校长马必学教授亲临讲坛,与全校青年教职工代表促膝而谈。“武职青年讲坛”所在地——东十D大学生活动中心内掌声笑声不断,气氛热烈而温馨。学工部(处)部(处)长周久军、副处长易海胜和来自全校各分团委、教工团总支、后勤集团团总支的青年教职工代表100余人参加了讲坛,青年学生代表20余人列席了此次活动。校团委书记王凯文担任了本期讲坛的主持人。
校长与青年的“距离”有多近?—— 面对面,心连心
此次讲坛,打破了常规论坛模式,换之以沙龙式的沟通与交流,轻松而雅致。两扇屏风、几盏藤灯,青年代表们围坐在马校长的周围,在不经意间突破了一直困扰青年们内心的问题:学校领导与青年之间,到底有着多远的距离?此刻,马校长与青年代表们面对面促膝而谈,之间的距离只是一步之遥。马校长此刻褪去了校长的威严,给予与会代表更多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发自内心的精神牵挂以及真诚率真的言谈举止。
青年“事业精进”之路有多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讲坛上,马校长首先回顾了学校创办之初的艰辛与不易,讲述了学校在屡次机遇与挑战中发展壮大的历程,展望了该校在国家宏观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的蓬勃前景。
在随后进行的互动交流环境,马校长回答了青年代表们提出的6个问题。交流的话题集中在青年核心价值的凝炼以及青年教职工、学生在学校发展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角色的定位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马校长还在交流中为大家解答了广大教职工共同关心的的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岗位甄选以及住房等关乎青年切实利益的民生问题。马校长语重心长地勉励与会代表,青年人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尊重。他鼓励青年教职工要多付出艰辛的努力,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要丰富知识历练能力,尽快成长起来成为业务骨干。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职员工,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青年教职员工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与会青年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把要将马校长讲话精神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学习生活中去,要将讲坛精神传达给身边每一位青年,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心、不负众望,将满腔的热情贯穿于教学中、延伸到实践中,融在对学生的在热忱关心中,不断精进业务、提升品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