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写年龄的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

2.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哪些

1. 不满周岁——襁褓;

2. 2~3岁——孩提;

3. 女孩7岁——髫年;

4. 男孩8岁——龆年;

5. 幼年泛称——总角;

6.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7. 13~15岁——舞勺之年;

8. 15~20岁——舞象之年;

9. 12岁(女)——金钗之年;

10. 13岁(女)——豆蔻年华;

11. 15岁(女)——及笄之年;

12. 15岁(男)——志学之年;

13.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14. 20岁(女)——桃李年华;

15. 20岁(男)——弱冠;

16. 24岁(女)花信年华;

17.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18.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9. 30岁(男)——而立之年;

20.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21.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2.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3.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24.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25. 80~90岁——耄耋之年;

26. 90岁——鲐背之年;

27.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1.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3.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3.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从小到大是怎样排序的

1、幼年

①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②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2、金钗之年:女子12岁;

3、舞勺:13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

4、15岁

①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②笄:指女子15岁。语出先秦·佚名《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及笄:女子15岁;

③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汉·班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5、二八:女子16岁;

6、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先秦·佚名《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8、而立:指30岁。语出先秦·孔子《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9、不惑:指40岁。语出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10、艾:指50岁。语出先秦·孔子《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11、老年

①黄发:指长寿老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②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③古稀:指70岁。语出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④耄耋:指80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统治者治国有方,天下大同。百姓幸福,富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

4.古人形容年龄的词

年龄的来别称

孩提

幼儿时期自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bai

弱冠du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zhi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dao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5.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5岁(男)——志学 16岁(女)——破瓜、碧玉,二八;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还历;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从心、悬车;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希望大家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