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的相关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06

英文短语“surfing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即浏览网络,首先由一个叫简·阿莫尔·泡利(Jean Armour Polly)的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网上冲浪》使这个概念被大众接受。这本书由威尔逊出版社在1992年6月正式出版。她可能是独立提出这个概念的,但在更早的1991年到1992年间在Usenet就有人使用了。有人记得在这两年之前就有一些黑客使用这个词了。泡利在互联网领域有时被称作“网络妈妈”(NetMom)。
尽管英文单词worldwide通常被写为一个词(没有空格或者连字符),全称World Wide Web 和其简称WWW在一些正规的英文中也被广泛使用。谈到万维网称其为WorldWideWeb(这正是一个编程序的人喜欢连词字,即把几个词连在一起成一个新词的绝佳例子)或者World-Wide Web(加了连字符,这样这个版本的名字最接近正式的英语用法)。 网页是网站的基本信息单位,是WWW的基本文档。它由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以及链接组成,是用HTML编写的,通过链接实现与其他网页或网站的关联和跳转。
网页文件是用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编写的,可在WWW上传输,能被浏览器识别显示的文本文件。其扩展名是.htm和.html。
网站由众多不同内容的网页构成,网页的内容可体现网站的全部功能。通常把进入网站首先看到的网页称为首页或主页(homepage),例如,新浪、网易、搜狐就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大型门户网站。 HTTP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顾名思义,HTTP提供了访问超文本信息的功能,是WWW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分布式协作超文本信息系统的、通用的、面向对象的协议。通过扩展命令,它可用于类似的任务,如域名服务或分布式面向对象系统。WWW使用HTTP协议传输各种超文本页面和数据。
HTTP协议会话过程包括4个步骤。
(1)建立连接:客户端的浏览器向服务端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服务端给出响应就可以建立连接了。
(2)发送请求:客户端按照协议的要求通过连接向服务端发送自己的请求。
(3)给出应答:服务端按照客户端的要求给出应答,把结果(HTML文件)返回给客户端。
(4)关闭连接:客户端接到应答后关闭连接。
HTTP协议是基于TCP/IP之上的协议,它不仅保证正确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文件传输协议(FTP)是Internet中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一个协议,它使用户可以在本地机和远程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操作。FTP协议允许传输任意文件并且允许文件具有所有权与访问权限。也就是说,通过FTP协议,可以与internet上的FTP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上传或下载等动作。
和其他Internet应用一样,FTP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它包含客户端FTP和服务器FTP,客户端FTP启动传送过程,而服务器FTP对其做出应答。在Internet上有一些网站,它们依照FTP协议提供服务,让网友们进行文件的存取,这些网站就是FTP服务器。网上的用户要连上FTP服务器,就是用到FTP的客户端软件。通常Windows都有ftp命令,这实际就是一个命令行的FTP客户端程序,另外常用的FTP客户端程序还有CuteFTP、Leapftp、FlashFXP等。 HTTP将用户的数据,包括用户名和密码都明文传送,具有安全隐患,容易被窃听到,对于具有敏感数据的传送,可以使用具有保密功能的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 超文本是把一些信息根据需要连接起来的信息管理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一个文本的链接指针打开另一个相关的文本。只要用鼠标单击文本中通常带下划线的条目,便可获得相关的信息。网页的出色之处在于能够把超链接嵌入到网页中,使用户能够从一个网页站点方便地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网页站点。HTTP协议使用GET命令向Web服务器传输参数,获取服务器上的数据。类似的命令还有POST命令。
超链接是WWW上的一种链接技巧,它是内嵌在文本或图像中的。通过已定义好的关键字和图形,只要单击某个图标或某段文字,就可以自动连上相对应的其他文件。文本超链接在浏览器中通常带下划线,而图像超链接是看不到的;但如果用户的鼠标碰到它,鼠标的指标通常会变成手指状(文本超链接也是如此)。
超文本传送协议(外语缩写:HTTP),它负责规定浏览器和服务器怎样互相交流。
超文本标记语言(外语缩写: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作用是定义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 在《谈电脑和网络术语中一物多名现象》一文中,提到了“因特网”的定名问题。但事实上“互联网”一词仍在使用。是不是这两个名称在使用时完全没有区别,抑或是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答案肯定后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顾一下因特网的历史。
因特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则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五大洲150多个国家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许多服务商。普通电脑用户只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因特网服务商连接,便可进入因特网。但因特网并不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络。例如在欧洲,跨国的互联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在美国还有“国际学术网”(BITNET),世界范围的还有“飞多网”(全球性的BBS系统)等。
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和小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当我们所说的是上文谈到的那个全球最大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我们就称它为“因特网”或称为“国际互联网”,虽然后一个名称并不规范。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但如果作为普通名词使用,即开头字母小写的“internet”(“interreto”),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这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和“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的”。
因特网作为专有名词,在使用时除了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之外,通常在它的前面还要加冠词la,(即la Interreto),而且还可以简称为“la Reto”。 凡是上网的人,谁不知道“WWW”的重要作用?要输入网址,首先得打出这三个字母来。这三个字母,就是英语的“World Wide Web”首字母的缩写形式。“WWW”在中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译为“万维网”。国柱先生在《胡说集》《妙译WWW》一文中,对它的汉语对译词“万维网”(Wan Wei Wang)大加赞赏,这是毫不过分的。“万维网”这个近乎完美的对译词妙就妙在传意、传形、更传神,真是神来之译!
无独有偶,“WWW”的世界语的对译词“TTT”,也是由三个相同字母组成的,译得也令人叫绝。“TTT”是世界语的“Tut-Tera Teksa o”首字母缩写。据俄罗斯世界语者Sergio Pokrovskij编写的《Komputada leksikono》(计算机专业词汇)上的资料,“WWW”最初的对译形式是“Tutmonda Tekso”,就在这一译名出现的当天,即1994年8月5日,便立即有人在网上建议改为“Tut-Tera Tekso”,8天后,也就是8月13日,才经另一人根据一位匿名者的提议,定译为“Tut-Tera Teksa o”(字面义为“全球网”)。这个译名的缩写TTT,形式整齐,语义完全吻合,好读、好记、好写。这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它也雄辩地证明了世界语的表现力是很强大、很灵活、很有适应力的,比起汉语和英语来并不逊色(请比较一下WWW的法语对译词“Forum elektronique mondial”和西班牙语对译词“Telarana Mundial”,它们的缩写形式分别是“FEM”和“TM”)。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中国近代翻译大师严复先生的一句名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个好的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译者,长时间搜肠刮肚、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关于万维网以及浏览万维网的一些世界语术语,我将在以后所发的帖子中陆续作些介绍。
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手机 (3GHZ) 等。
WWW(World Wide Web)简称3W,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WWW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之上的。WWW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本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用户利用WWW不仅能访问到Web Server的信息,而且可以访问到FTP、Telnet等网络服务。因此,它已经成为Internet 上应用最广和最有前途的访问工具,并在商业范围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