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在智取生辰纲的时候,暴露出哪几个能力缺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29

在《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一出场,就是急匆匆地挑着一担金银财宝去拜见高俅,言语间希望高俅能够让他官复原职。原来,杨志曾担任殿帅府制使,但后来在押送花石纲时,因为在黄河里翻船导致花石纲失陷,杨志害怕被追究责任,于是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后来,杨志正逢恩赦,便又回到北宋都城东京谋求复职,为此还特意给高俅送来了一担金银财宝,希望高俅能够帮忙。但是,高俅却不愿意让杨志官复原职,还特意说了这样一段话: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虽然,高俅作为一个反面角色,他不让杨志官复原职的原因,可能更多是因为杨志送来的金银财宝太少,入不了他的法眼。但客观来说,高俅的这番话,却并非不无道理。


首先,十个制使同去运送花石纲,结果九个人都顺利完成,就杨志一个人没有完成,这本身就证明杨志的能力值得怀疑。其次,就算杨志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导致没有完成任务,那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要回来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吧?可问题是,杨志在出事后,却选择一跑了之,这算什么事呢!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高俅的眼里,杨志不仅办事能力值得怀疑,而且还缺乏足够的担当,所以没有资格官复原职。那么,书中的杨志真的是这样一个人么?


一、杨志管理团队的手段


因为施老爷子在《水浒传》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杨志运送花石纲的经历,所以我们也不好因此去评判杨志的能力;不过,施老爷子很快就给了杨志第二次表现的机会,而且还给我们全方位地展现了杨志运送的全过程,它就是“杨志押解生辰纲”。


这是在杨志杀掉泼皮牛二后,被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结果杨志来到大名府后,却意外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不久后,梁中书为给岳父蔡京贺寿,特意搜刮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号称生辰纲,并命杨志送往东京献给蔡京。


当时,跟随杨志一同押解生辰纲人员,一共有十四人,分别是梁中书府上的谢都管和两位虞候,以及十一名士兵。而在如何管理这十四个人时,杨志完全是三副不同的态度。


在书中,杨志每次在和谢都管说话时,还能勉强保持一点客气的态度,但对于两位虞候,杨志言语间是丝毫不客气。比如在书中,两个虞侯对杨志的安排有些不理解,于是就询问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得走不到,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走?”


客观来说,两位虞候作为杨志的同事,他们的这番询问,于情于理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而且言语间也没有冒犯杨志的地方,在这种背景下,杨志给两位虞候简单解释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问题是,杨志开口就来一句:”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


当然,杨志对待这两位虞候的态度,还算是好的,他对那十一名士兵的态度,那才叫真正的不客气。对此,书上是这样写的:“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完全不把他们当人看。


那么,杨志为什么会有这样三副不同的态度呢?


原因很简单,谢都管的地位,要比杨志高多了,所以杨志需要给谢都管一些面子;至于两个虞侯,最多只能算是杨志的同事,杨志自然懒得和他们好好说话;至于那十一位士兵,他们只是杨志的下属,自然可以随便打骂。


从这层意义上说,杨志在管理团队时,明显有点看人下菜的感觉。当然,看人下菜并非全都是坏事,问题是,杨志待人的反差实在太大,尤其是他对待那十一名士兵时,完全是简单粗暴和不近人情。


最简单而言,把咱们放在杨志的位置上,当听到手下士兵叫苦叫累时,起码会先出言安抚吧?总而言之,这次责任重大,万一有闪失,我们谁也承担不起,所以希望大家多担待点,权当给我个面子;再总而言之,大家现在辛苦点,等安全抵达东京,我杨志一定不会亏待大家,到时我请大家吃好、喝好、玩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安抚大家并不难,问题是,杨志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这样一番话,他对待那十一位士兵,是开口就骂,闭口就打,看不到一点安慰士兵们的内容,更看不到一点理解士兵们的意思。


后来,有位士兵直接说,就是梁中书大人亲自来押解,至少也会容大家说句话吧?哪能像你这样,一句话不合,就是藤条劈头盖脸打人呢?更有位士兵说,你这完全就是不把我们当人看。问题是,杨志依然是无动于衷,继续我行我素。


后来谢都管看不过去,就对士兵们说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老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其实,通过这番对话就可以看出,这十位士兵,也并非不讲道理的人,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把他们当人看待,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打骂!


客观来说,杨志管理这十来个人并不难。因为杨志本身拥有足以让人佩服的武艺,而且梁中书给他的权限也非常大。因为,梁中书曾亲自吩咐,大家都必须听从杨志的安排。所以,老都管身份虽然比杨志高多了,但一路也从来不敢顶撞杨志,都是按杨志的吩咐办事。


可结果呢,最后那十一个士兵都不肯听从杨志的命令,即便杨志拿起藤条,劈头盖脸打去,大家也躺在地上不动,死活不愿再服从他命令,杨志对此也无可奈何。至于谢都管和两位虞侯,对杨志也满是怨愤。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志在押解生辰纲时的这种表现,本身就证明,他缺乏最基本的管理能力。


虽然,因为后来生辰纲被劫,我们总觉得,杨志并没有错,都是他的同事、下属,不积极配合工作,是这些人的错。问题是,回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杨志这种管理风格的同事、上司,你真愿意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吗?退一万步说,一个管理者把自己的下属和同事全都逼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管理者算合格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