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动作要求,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

  活动难点:设计并完成脚不沾地移动身体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各类数字卡装扮的数字园,固定1.4米高的绳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区,电网的标志图分放在绳索下的场地上。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我们的小脚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都用了身体哪些部位做了什么动作?”(脚走跑、腿弯、屈膝、手动、腰弯、臀扭等)

  师生共同小结:身体真灵巧,脚能走,腰能弯,手能撑……

  二、探索活动

  1、教师:“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动作,现在,请你们做一个动作使身体移动。”(幼儿迅即走或跑)

  2、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脚,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脚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大家试试看,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比比谁的办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教师观察、启发、引导辅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幼儿活动兴趣。

  3、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脚不沾地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动、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牛耕田”(两人合作)、攀沿绳、横躺滚、葡匐前进、翻跟头等。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

  4、游戏:奇妙的数字园

  ①以神秘的口吻激发兴趣:“有一个奇妙的园子里,挂满了各种数字,水果、动物,它们上面都有可爱的数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数字园看一看吗?用什么方法上路呢?”

  ②师生讨论去数字园的方法:上山乘揽车(坐后撑),下山滑滑梯(横躺滚),过河海豚游(鱼跃式),经过地雷区翻个跟头向前走,经过电网小心触电(匍匐前进)。教师与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合作,协助其到达目的地。

  ③幼儿用各种方法到达数字园,欢呼胜利,并欣赏各类数字。

  三、放松活动

  1、以问激趣:“数字园真奇妙,我们的身体能变成数字吧?”幼儿单独或相互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数字。

  2、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3、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脚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4、结束:“我们的`身体累了,该休息了,现在回家吧。”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走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

  小百科:身体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躯干和四肢。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健康状况。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乐曲《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

  3.体会当时报童艰苦的生活,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初步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能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表演歌曲,体会当时报童艰苦的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介绍,报纸若干,歌曲录音、聂耳照片、《卖报歌》视频、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介绍歌曲作者

  出示聂耳照片:小朋友们,认识图片上的叔叔吗?他叫聂耳,是我们中国伟大的作曲家,我们的国歌就是他作曲的。他还为我们小朋友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卖报歌》,想不想来听一听?(播放歌曲一遍)

  二、介绍歌曲谱曲背景

  师: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这里有一个故事老师来讲给大家听。那是在193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聂耳约朋友出去散步,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卖报时喊的声音很动听,想让他的朋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那里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著名词作家)或者安娥(田汉夫人)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 “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聂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

  三、学唱歌曲

  1.师:这首曲子就是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那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好吗?

  教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逐句理解歌词意思)

  2.学习按节奏念歌词。

  3.参考幼儿用书,用动作记忆歌词。

  4.以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可以分小组唱、男女生轮唱等

  四、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表演歌曲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谁能够根据歌词内容来表演一下这首歌曲呢?(边唱边卖报)(提示幼儿一边走一边手里甩着报纸,嘴巴里说“卖报喽,卖报喽……”)(可以参考视频)

  五、移情教育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再也看不到卖报的小报童了,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大教室里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小朋友的关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家听大人的话,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好吗?

   活动延伸:

  听爸爸妈妈说一说旧社会报童的故事,再到自己平时路过的书报亭看一看,了解现在卖报人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报纸杂志,尝试自己买一次杂志或报纸。

   教学反思:

  《卖报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大多数的学生在没教唱之前就会唱这首 歌了,因此学歌的热情持续时间比其他的歌短。因此,在学唱过程中,我安排 讲述关于报童的故事,让学生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强调 报童的生活年代是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社会状态,生活背景以及普 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合理情绪的准备,准确的把握歌 曲的情绪。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 ,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在对幼儿环形数数的前期观测中,我觉得平面环形数数对大班孩子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难度不高。于是我尝试将平面环形数数调整为立体的环形数数,并且将数量增加到20以内,提高数数的难度。

  孩子在环形数数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忘了起点,多数或漏数。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于怎样找到环形物的起点,从而做到不多数、不漏数。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来做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环状排列物体的数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数数。

  2.能运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状物的起点,不多数、不漏数。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透明纸杯人手1个(下有一圈红点,上有一圈绿点,数量都为10);

  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子、回形针等;

  3.小组记录表4张,玉米、桔子若干、有格子的小花伞一把、青花瓷碗大小若干只;

  4.生活中的环状物ppt;投影仪5.音乐《兔子舞》、操作活动的音乐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跳《兔子舞》进场。

  ——师:看!现在我们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幼:围成了大圆圈。

  ——师:圆圈上有多少人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从老师这开始吧!师生共同点数圆圈上的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2.好,请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坐下来吧。

  (二)立体数数

  1.师:看着小朋友刚才跳起了圆圈舞,许多小圆点也想来跳舞,看,他们围着杯子跳起了舞。我们看看来了哪些颜色的小圆点?

  幼:红圆点、绿圆点——师:请你来数一数绿的小圆点有几个?然后把数字记录在有绿标记的纸上。

  2.幼儿操作:数杯口的绿圆点。

  3.师:你数到了几个绿圆点?

  幼A:我数到了11个幼B:我数到了10个幼C:我数到了14个,师:那请你来数给大家看看。

  ——师:那究竟谁数得正确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数数看。

  ——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的,接着故意数错,让幼儿发现问题。

  幼A:这个圆点你已经数过了幼B:你刚才就是从这个圆点开始数的——小结:在数圆圈上的点子时,我们要先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数了。

  ——师:除了刚才老师找明显的黑线做标记,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第一个呢?

  幼A:用手指捏住第一个圆点——师: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幼B:用记号笔划一条线幼C:在第一个圆点上写上14.幼儿第二次操作——师:现在老师请你用自己的好方法来验证一遍,刚才错的小朋友请你在旁边改正。

  ——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数圆圈上的绿点子,大家数出来都是几个?对,绿色的点子一圈一共有10个!

  4.比较红绿点的多少——师:红色小圆点也围着杯子跳起了舞,你们猜猜看,红点和绿点比,谁多谁少?

  幼A:我觉得红多绿少——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幼B:我觉得他们一样多幼C:我觉得绿多红少——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回形针、即时贴、夹子等小工具,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来数一数。

  ——讲评:你数到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幼A:我是用即时贴贴在第一个圆点上面幼B:我用夹子夹住第一个圆点——师:红点一共有几个?幼:10个!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小结:虽然两种圆点看起来不一样多,其实数量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数一数验证。

  ——请你们把小杯子放到前面的筐里。围到老师的身边来。

  (三)数生活中的物品——出示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

  ——师: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请你来数一数玉米的一圈有多少粒?桔子的一圈会有多少瓣呢?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青花碗,你可以数碗里圈的花纹,也可以数外面的花纹。这把小伞,它可是有很多的格子,你们有信心数得清吗?

  ——师:请你数出来以后,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左边贴上小朋友的名字,右边记录上你数出来的数量。

  ——幼儿分组操作点数,教师巡回指导——分组讲评记录情况。

  (四)经验拓展——师:今天,我们学到的这种数数方法叫“环形数数”。除了桌子上这些东西,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环形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观看《生活中的环形物品》幻灯片——师:环形的东西这么多,请小朋友做个有心人,回去找一找,再用今天的方法来数一数。

  (五)结束部分——师生再次跳圆圈舞出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蒙眼走路,锻炼勇敢精神。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幼儿之间的默契。

   活动准备

  1.音乐:健康歌

  2.蒙眼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音乐:健康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跟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活动

  1.游戏提出

  教师: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别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

  如果一个盲人在走路,可是他的前面有东西,你看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情景体验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体验一下好不好?我们来做一个《送盲人回家》游戏。

  3.游戏活动

  (1)教师和一名幼儿做现场示范。

  (2)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

  (3)按照顺序逐一戴上眼罩由另一个幼儿牵手熟悉路线。

  四队幼儿采用竞赛的形式,看看那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先进行完游戏。

  游戏要求:

  幼儿分成四个小组,一起开始,游戏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自己他人的安全。

  教师及时的全面的关注注意幼儿。

   三、活动结束

  对幼儿的表现给与表扬,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做一个文明好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