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老兵,为什么要让后代继续从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12
两代人的约定
——文鑫

两代人的约定,约定的一头,是爷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换和平。约定的这一头,是我们练兵备战,能打胜仗守平安。19岁就参加抗美援朝的爷爷告诉文鑫,和平,是打出来的,那一仗,他们一腔血涌,七分化作英勇,三分化作坚韧,军号一吼,吼出了万世太平。文鑫和爷爷约定好一起去天安门看看,实现爷爷一直被搁浅的愿望。作为军人,我们的约定是祖国和平由我守护,我们去天安门看的是和平昌盛的祖国。
军人,“不能动”!
——梁斯卿

一位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英雄,另一位是新时期的“四有”军人,两代从军的故事,碰撞出了军人令行禁止的火花。参加过战争的大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在部队要严守纪律。梁斯卿经常想起大伯对他说的话,每一条纪律背后都是用血泪经验,生死相搏总结出来的,在那段战火的岁月中,纪律便是制胜法宝之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军队纪律的背后,是对军人不忘记战争,更不惧怕战争的最好诠释。
永不停歇的梦想
——吴明亮、李忠明

满门忠勇四代从军,只为延续报国壮志,他的曾祖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只留下了一张泛黄的烈士证明,红军血脉,英魂长存,他的爷爷,叔叔相继报国参军,而他,也来到了部队,继续追寻着曾祖叔的脚步,传承红色基因。新兵三个月不断摔打锤炼,苦累相伴,长辈们的红色故事不断激励着明亮,他最终也取得新兵结业考核总评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三等功,他相信每一次拼搏和奋勇,都将凝结成晶晶闪耀的荣耀,像钻石一样永远流传,就如同家族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脱下红妆换武装,李忠明带着自己的迷彩梦追寻着伯祖父的身影,来到了火热的军营,探究他那驰骋疆场一生的故事,她的伯祖父生于风云激荡的1920年,十五岁时就去当了兵,然而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有一堆泛黄的书信和斑驳的军功章。爷爷等了伯祖父一辈子,而现在开始由忠明追寻,部队很苦,可她不怕,尽管训练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挫折,但她坚持了下来,完成了女孩向女兵的转变。她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伯祖父会陪着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