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昨天家庭聚餐,聊起孩子们的事情。二姑姐说起上高中的儿子最近有一天跟她说起当年被老师冤枉,父母不相信他并且站老师一边批评他时,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在四年后重提此事仍然崩溃、嚎啕大哭,到底有多委屈才会在四年后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估计此事对他内心伤害是巨大的。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是个性开朗,受此冤屈,可能以死明志了。

二姑姐说自己很对不起儿子,明知道自己孩子不会撒谎,明知道那个老师为人有问题仍然坚持让儿子道歉。而老师当时的处分很重,也没通知家长如何处分,完全是偷偷处分,明显偏私帮他自己的亲戚。在孩子后来换班时查档案才发现孩子受了极大的处分,就差被踢出学校了。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那个老师的处分太过份了,只因为一封所谓的情书,而且还跟二姑姐的儿子毫无关系,完全是女生笔迹,就因为他坚决不承认是自己写的,而且他表明自己并不喜欢那个女同学,老师恼羞成怒,硬将莫须有罪名栽赃给他。

而儿子唯一值得信赖的父母不单不站他身边,反而不相信他。她说如果再选择一次,她宁愿得罪老师、宁愿儿子换学校也要支持他,并且让事情真相浮出水面。这件事成为母子心中一抹无法抹去的痛。

大姑姐的女儿听了也义愤填膺,她现在是律师,她说自己初中时因为老师处理不公,也曾抗争,并拿出法律书籍告诉老师,她的做法是错误的。最后老师也把她父母叫去,父母也坚持让她道歉,老师还非常强势地说她有病,叫她的父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最后她笑说前几天这个曾经和她吵架的班主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她一起吃了顿饭,老师说对她记忆犹深。当初被她批判没前途的少女,在大学是一位优秀的拿奖学金的学生会干部,拿了大学法律辩论赛第一名,并且成了一名律师。

这位新晋律师是家族中出名阳光、性情好、孝顺的孩子。她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每个行业都有不称职的人,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胸怀天下学生,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谁都不可能永远都对。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不允许学生反对你的决策,哪怕是错的,也坚决不承认,完全没有担当。这种老师确是不称职的。”

她说的这位老师刚好是我同学女儿的班主任,我那位同学加了这位老师的微信,因为女儿刚从上海转学回来,不适应环境,她想和老师沟通。老师不接她的电话,也不复信息,反正任何问题都不回复,发红包秒收。在家长大会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儿子要高考,没空管学生,让家长好自为之,这帮初三学生的家长们目瞪口呆。我不明白,既然你那么忙,为什么要做班主任呢?

当然这种奇葩老师千年难遇,但并不代表没有。我们不可否认任何行业都有少数量的不称职的人存在。但并不能因为极少部分异类而否定这一群体,这是极为不公平的。那大部分、那99%的教育者才真正是兢兢业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支撑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

孩子的品性更多来家庭影响,自己的孩子品格如何,最清楚的应该是父母。唐代韩愈《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学校教育更多倾向于解惑,品行教育在于父母。如果相信孩子,在他们受到责疑、冤枉、委屈时,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站他们身边相信他们。

我女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家婆打电话叫我赶紧回家,说我女儿在学校出大事了,老师要见家长。我火急火燎地从医院赶回,进了家门,我女儿正被我婆婆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抽泣着,见到我叫了声“妈妈”便泣不成声。我拥抱她安慰道:“妈妈相信你,你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我婆婆在旁边大声责骂,我叫她闭嘴,先听孩子说。

事情的原委就是班上有几个男同学经常欺负她,拔她的小辫子、撕她作业本、丢她书包、掐她屁股,告诉老师几次,老师批评后仍然如故。然后她拿了二十元找班上最壮的三个男同学,聘请他们当保镖,在班上公开表态谁欺负她,三个保镖就揍他,每人每星期十元。我问她:“二十元哪来的?”她说小姐姐(我朋友女儿)给她的。再问她:“二十元请三人,一人一星期十元,还差十元打算怎么解决?”她怯怯地说:“妈妈,你们大人工作不是有试用期吗?三个当中有两个表现好可以过试用期,一个表现不好就过不了试用期。”原来我女儿有奸商潜质,竟然打算试用期不合格不给工资。而那三个男孩竟也同意了。

我告诉她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工资,大人不会挑战法律。然后郑重告诉她,无论父母再忙,也是她坚强的后盾,有事情应先找父母商量解决,即使成年后也一样,普天之下,最值得信赖、最应该相信的人首先是父母。她点头。

然后我打电话给老师,首先道歉,给她添麻烦了,然后再问她我女儿平时表现、和同学关系、学习成绩等等。我对女儿有信心,得到肯定后,我把女儿的话陈述一遍,说明原因,老师也说那几个小朋友确实经常欺负她。感谢我女儿遇到一位很明白事理的老师,最后并没有处分我女儿。

我也表明态度,如果那几个小男孩还敢欺负我女儿,我会去课室提他们出来让我女儿扇完耳光再找他们家长。该赔偿就赔偿,该打官司打官司。

之后我女儿顺利小学毕业。

虽然我女儿现在青春期有点叛逆,但她有底线,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再叛逆也没有忤逆。”倒也是,她只是有自己个性,也许有时候说话方式不妥当,但不敢冒犯、违抗我们,也很孝顺。

作家麦家在《朗读者》中说他儿子青春期房门三年未开,也不跟他们说话,之后出国留学,和他们慢慢有了交流。他个人认为,儿子的叛逆期越长,将来要还他们的就越多,爱他们也越多。他泪洒当场,说自己有十六年未和父亲说话,他觉得儿子的叛逆也遗传了他。他之所以这样说,内心可能无时无刻不在忏悔,为自己曾经的忤逆。

那天的家庭聚餐,我跟外甥女说:“看到你今天如此懂事,我对我女儿很有信心。”

有这么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我不在乎我的孩子是否长成参天大树,也并非一定要上重点大学,我个人认为重点大学只是学生时代努力学习的一个完美句号,但并不表示那一纸文凭就一定可以让她将来牛逼闪闪。

牛逼闪闪的人不一定出身名校,但一定是积极上进、情商、财商极高的人。

我希望她三观端正、独立、快乐,将来不用刻意讨好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的喜与不喜都是出于她本心的兴趣;对任何人的爱与恨也跟随自己内心,不想来往、不想原谅的,不必为难、勉强自己。

和快乐相比,是否牛逼闪闪,一点也不重要。

(图片来源自网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