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简介

要精练的

第1个回答  2013-08-06
1)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辈都是贵族,但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没落了,父亲做了交易所的经纪人。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爱好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议论,见解独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于经常闹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个别墅里。幼年时的莫泊桑喜欢在苹果园里游玩,在草原观看打猎,喜欢和农民、渔夫、船夫、猎人在一起聊天、干活,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著名作家时,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另一位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的是他13岁在卢昂中学学习时的文学教师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个著名的巴那派诗人,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到巴黎入大学学习法律。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军队中,他亲眼目睹了危难中的祖国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里十分难过,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871年,战争结束后,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写作。那时,大文学家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福楼拜决心把自己创作的经验传授给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严师的教诲,每篇习作都要送给福楼拜审阅。福楼拜一丝不苟地为他修改习作,对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赞赏,但劝他不要急于发表。因此,在70年代里,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发表的却很少,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此,他一跃登上了法国文坛。莫泊桑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从这时到1890年的10年间创作的。此间,他写成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还写了3部游记、1部诗集及其它杂文。莫泊桑光辉的文学艺术成就,对世界文学宝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写作艺术技巧的成就,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后来的欧洲及中国作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曾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一八五○年,他出生在法国诺曼第,二十岁的时候,普法战争爆发,他当了兵,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学习写诗歌、小说和戏剧。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八八○年和左拉等人合作的《梅当之夜》,他写了其中的一篇《羊脂球》,这使他一举成名。从此,他开始从事专门写作,十年间他写了三百多个短篇和六个长篇。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描写了普法战争前后法国中下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鞭笞了资产阶级伪善自私、利欲薰心的丑恶灵魂。《我的叔叔于勒》是他于一八八三年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就拜老作家福楼拜为师。
第2个回答  2013-08-06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一生写了近300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在《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爹》等短篇小说里,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在阿马布尔老爹》《一个女长工的故事》《归来》里,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以同情。还有不少短篇小说揭发资产阶级的自私和伪善。后期的短篇小说表现出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生》发表于1883年,反映资产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欺诈行为。1885年出版《漂亮朋友》,通过不学无术、卖身求荣的新闻记者杜洛阿的形象,抨击第三共和国上层社会的腐败。第三部长篇小说《温泉》,描写银行家利用温泉骗钱,并收买新闻界和学术界的卑鄙行为。但作品中常流露悲观失望情绪。以后所写长篇小说《比埃尔和让》《如死一般强》《我们的心》,缺乏批判力量,悲观情绪也越来越浓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