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芬兰颂

聆听《芬兰颂》,唱一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说说你对这部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音乐期末考试题目,音盲求各位大侠救助!感激不尽!追加10分!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6
  聆听西贝柳斯的作品,常能感受到北欧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芬兰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西贝柳斯的音乐语言朴实无华、用情真挚,丰富的和声和配器手法总能使其作品具有严谨的结构和纯朴的气质。尤其是管乐器的运用,时而嘹亮高亢,时而雄浑有力,常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效果。这种美妙的铜管音响是标志性的,并在交响诗《芬兰颂》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芬兰曾先后被瑞典和俄国占领,芬兰人忍受着外族的统治和凌辱,无时无刻不在希冀着重获新生。黑土地上有着动人的传说,英雄的声音低沉且雄浑:北极圈内有个民族一直为自由而抗争,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度,一个冰、雪和松林的国度。定音鼓的吼声宣泄着心灵深处的愁苦,沉重的铜管以行板的速度吹响了粗犷的号角,受尽凌辱的民族终于在愤怒中爆发,积存已久的力量如此坚决而又强烈。这是交响诗《芬兰颂》的起句,著名的“苦难动机”。这个动机经过木管和弦乐器的大段呼应,旋即引入另一个号角主题,仍旧是铜管,乐曲的行进速度开始加快,情绪也随之紧张起来。当前后两个动机在中高音区交织,一个全新的“抗争动机”从低音区喷涌而出,前仆后继,坚定而有力。木管随后呈示的旋律高亢明亮,起伏有序,似在宣告必胜的信念。紧接着是不断的反复、升华,当盼望已久的辉煌“庆典”在神采奕奕的进行曲节奏中终于到来时,音乐被推向高潮,情绪空前高涨,庄严的颂歌和前面出现过的一系列强烈的号角动机彼此呼应,演绎着完美而又神圣的交响,并最终在铜管辉煌的凯旋声中结束全曲。
  交响诗《芬兰颂》写于1899年,系作曲家为声援被沙俄查封的芬兰报社所作,两易其稿,一度遭禁。长久以来,《芬兰颂》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芬兰国歌,并成为芬兰民族的精神象征。当西贝柳斯以92岁高龄辞世而去,芬兰为他举行了国葬。在芬兰,西贝柳斯被奉为“国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