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财政政策的原理与应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7-29
  财政政策的原理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财政政策的内容其内容包括: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预算收支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的种类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这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下那股额册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论述财政政策的应用财政政策措施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为千分之三), 200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7年6月批准了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 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财政政策措施 2008年4月24日起, 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3%调低至0.1%。 2008年8月1日起, 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2008年9月1日起, 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2008年9月19日起, 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 2008年10月9日起,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徵收个人所得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