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别难小说从这忽悠人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之所以诸葛亮没有使用魏延的计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1点是他不相信魏延,他不信任魏延所提出的这个计谋。第2点原因我认为是诸葛亮太过了谨慎,不想冒这个险。

   

魏延的这个计谋是让他和诸葛亮各自派兵5000,然后绕道攻占魏国的长安。虽然这样部署军队的话很有可能就将长安纳入了蜀国的麾下,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如果仅仅是夺取了一个长安的话,虽然表面上看是赢了一部分,但是魏国和蜀国还是有一定实力差距的,如果魏国想要将长安夺回来的话,蜀国想守住也是十分困难的。

 

而且如果成功的话能够夺取长安,一旦如果失败的话,那么蜀国亏了就有点大了。所以以诸葛亮的性格,他是十分小心谨慎的,他认为魏延的这个计策赢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他不敢贸然的进军。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的计谋,最后导致他们失败了。后来的司马懿和魏延也经常说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决策错误,所以才导致他们失败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诸葛亮如果实行了魏延的政策,也不一定就能够成功。但正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实行他的政策,然后失败了,所以魏延才会把失败这个锅卡到诸葛亮的头上。

 

而且为什么诸葛亮不喜欢魏延,主要是魏延这个人虽然十分的有能力但是他很容易骄傲自满,不把别人放在他的眼里,而且他野心极大,所以诸葛亮才会如此的讨厌魏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是把魏延黑的比较惨,其实在正史里面魏延是一个很好的将领,杨仪和马岱是因为嫉妒她的才能才将他杀掉的,并不是因为他想造反。

第2个回答  2018-03-23
不一定能赢,也不一定能输!就比如项羽打的彭城之战,以3万对56万还赢了,而且打死打伤数十万诸侯联军,韩信好像也在彭城奥!战争是不可以随便拿来猜的!
第3个回答  2015-12-23
子午谷逗谋成功就是逼曹魏和蜀汉决战。长安和洛阳相隔八百里曹魏玩命也要抢回来而当时的蜀汉根本玩不起硬碰硬。如果失败首先万人必灭第二士气打击太大当时的蜀汉还是损失不起
第4个回答  2013-07-17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按魏延说的兵出子午谷,出敌不意呢?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在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里,对阀魏的计划是,主力出祁山,偏锋出荆州,吴兵则出合肥,这样三路夹击,使魏国首尾不能兼顾,一举拿下。但是在关羽走麦城后,这一计划可以说已经完全落空。但是诸葛亮显然认为,凭蜀汉一国之力,要实现阀魏的目标显然难为,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吴蜀修好,毕竟荆州在吴国手里,只要两国齐心,即使两路出击,也是有一定胜算的,但要吴国出兵,必须的蜀汉在与魏的战争中战局了明显主动才行,因此诸葛亮大军出祁山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军事上的优势,迫使吴国出兵,而不是一定要通过出祁山凭蜀汉一家之力实现阀魏的目标,在如此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就是必须的,当然包括能征善战的魏延。
第5个回答  2013-07-17
第二,诸葛亮考虑过兵出子午谷没有,我说考虑过,诸葛亮出祁山有两次是分兵两路的,一次是魏延带队,一次是赵云带队,但是诸葛亮都叮嘱不可妄动,为什么,因为奇兵若先动,被人发觉识破,就无意义了,但一次是魏延轻动,陈式做了替死鬼,另一次,则是有了街亭之失,无正则也无奇了。此后,子午谷线路已经为人识破,奇也不奇了。但是要说的是,诸葛亮考虑的兵出子午谷与魏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在诸葛亮这只是一个战术手段,只能局部上形成对魏国的战争优势和压力,最后还是要联合吴国首尾夹击,才能实现阀魏大业,既然不是一锤定音的战役,却有那么大的风险,自然是不打也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