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30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颜料和牛奶之间发生的变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调和之美。

  2.愿意根据色彩的形态变化进行大胆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食物颜料(色素),牛奶,洗洁精,抹布,每人一个操作盆。

  2.音乐《牛奶歌》。

  3.绘本《彩色牛奶》。

   活动过程

  教师扮演奶牛场阿姨,随音乐《牛奶歌》和幼儿进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尝甜美的牛奶。

  2.欣赏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赏绘本彬色牛奶》。

  (2)幼儿按故事内容遐想各种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将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导幼儿感受颜色变化。

  要点提示

  运用photoshop中的涂抹工具,将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导幼儿感受白色与彩色融合的动态美。

  3.表演魔术《彩色牛奶》,遐想动态形象。

  (1)将食物颜料叠加倒入装满牛奶的盆子中间,注意不要晃动。

  (2)在颜料中间滴人洗洁精(浓缩),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滚运动的变化,观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构成的形态。 (如各种动物或者花草)

   【评析】

  神奇牛奶画的原理:食物颜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们就悬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洁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们在牛奶表面扩散。这一过程的不断推进,使牛奶动了起来,带着颜料到处跑。对于本阶段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色彩变化过程,注意不要随意移动操作盘,这样效果才会好。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一提起孔雀,大家就会联想到孔雀开屏,非常的美丽。小朋友到动物园看到孔雀开屏,都会觉得很漂亮,很神奇。于是想到了开展关于孔雀的的美术活动。但因为小班孩子因为小肌肉发展的实际情况,还没有掌握用线条表现孔雀形象的技能。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色彩颜料以及辅助工具,能使幼儿在玩色的活动中,充分地享受美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颜色以及辅助材料棉签、纸团、莲藕或藕带装饰孔雀尾羽上的花纹,表现孔雀的美丽。

  2、学习共同合作,互相商量使用材料,友好地和同伴合用颜料。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孔雀的图片一张。画有孔雀外形的纸,每个幼儿一张。

  2、红、黄、蓝、绿水粉颜料、棉签、废纸、小的莲藕或藕带、湿抹布。

  幼儿准备:

  1、家长曾带幼儿参观动物园,欣赏孔雀开屏时的情景。

  2、幼儿体验过手指点画、棉签画、纸团印画、莲藕印画。

   【活动过程】

   一、欣赏舞蹈《美丽的孔雀》,引出课题。

  1、老师伴随音乐声,给幼儿表演舞蹈。

  师: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

  2、出示孔雀的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动物?(孔雀)孔雀什么时候最美?(开屏时)孔雀开屏时尾巴上的羽毛漂亮极了,有些什么颜色呢?(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

   二、老师示范,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棉签画、纸团印画、莲藕印画表现孔雀美丽的尾羽。

  师:今天我们用各种方法、五颜六色的颜料画出孔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

  1、点画师:桌上有红、黄、蓝、绿四种颜料,用右手食指或棉签蘸上一种颜色在半圆形的边线上点一排花纹,每个圆点要排得紧些,点好一排后手指在抹布上擦干净。

  师:换一种颜色靠着上面一排再点第二排,第三排等,使每一排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才好看。直到每根羽毛上点满了,美丽的孔雀就开屏了。

  2、印画用手指点画的方法,更换不同的材料纸团、莲藕、藕带印出圆形的花纹。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四、作品展览。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装饰好的孔雀剪下来,布置成一个孔雀园。

  2、把装饰好的孔雀剪下来,制作成头饰,投放到表演区里,深受幼儿的喜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五颜六色的颜料为材料,以手指、棉签、纸团、藕带为作画工具,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作画过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作画,有的幼儿没有 排紧挨一排的作画,而是把孔雀的整个尾巴都装饰满了,我对他们的作品也表示了肯定,这样,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筒印画,体验印画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纸筒,绿色、黑色、红色颜料,棉签,圆形画纸,抹布等。

   【活动观察】

  区域活动一开始,马上就有六七个小朋友迅速地进入了美工区,不加思索地一人拿着一份材料就开始作画了。没多久,小黄用纸筒在纸上印了两片树叶,然后把棉签沾上颜料后用十字交叉的方法画了叶脉,画好之后就在空白处点了很多红色樱桃,但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叶子涂满颜料后把叶子和樱桃连接起来。之后发现手上沾上了颜料就开始边擦颜料边自言自语地说:“我已经画好了,不要画了”说完还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的画说:“太恐怖了,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旁边女孩子把树叶涂上了黑色,画面比较脏)。到此就结束了他的作画,去别的区域玩了。

  小红在一开始作画的时候就很认真,几乎没有语言的表达,也没有与同伴进行交流。印好树叶之后就迅速地画上了叶脉和樱桃,之后把树叶和樱桃连起来。她把作品展示给教师看,并说:“老师,我已经画好了”。这时教师提醒她可以多画一些,于是她又多印了一些树叶和樱桃,但是画面变得太满了,没有什么留白的部分。

   【活动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显然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点都是不一样的,在作品中可以体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教师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幼儿对樱桃的特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欣赏环节不够直观,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对樱桃的外形没有一个直观地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和能力。而且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之间只有一些很简单的交流,仅仅是处于在老师提出的话题中而建立起来的。这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之间的表达交流,丰富其语言能力。孩子们在一开始的绘画欲望是很高的,但是后来有部分孩子半途中去玩别的区域了,这也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反思】

  这次活动对于第一次尝试纸筒印画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因此教师在选材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幼儿年龄和能力特点,选取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适当降低操作难度。

  其次,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材料和思想准备。要考虑幼儿随时会提出的天马行空问题及应对方法,并且注意变换讲解方式,不要一味地固守成规。

  第三,在活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使用樱桃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地欣赏,因为小班孩子对樱桃的概念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樱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有通过直观的方法他们才能画出想象中的樱桃。也就不会出现部分孩子在作画还没结束就离开美工区的现象。

  第四,活动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具体,太过宽泛。《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最后,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缺少指导,没能照顾到全体幼儿,偏向个体。要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这样能让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支持、鼓励幼儿愿意尝试运用新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画有柳树干的大图一张。

  2.棉签、调色盘、各色水粉颜料。

  3.各种树木的图片若干张(包括柳树)。

   【活动过程】

  1.将各种树木图片张贴在活动室周围(注意图片张贴高度要与幼儿视线平行),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图片。

  2.组织幼儿坐好后谈话: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树吗?来,让我们认识认识它们吧!"(松树、杨树、梧桐树等等)

  2)"大树和我们人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树干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粗,有的细;树叶也长的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描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能独立完成作品。我能关注幼儿主体性,并及时指导,教学目标顺利达到。但还存在不足,发现个别幼儿画面较脏,个别幼儿不能独立完成。在以后的活动中在这方面问题中加以引导。

  小百科:柳属的形态特征如下:乔木或匍匐状、垫状、直立灌木。枝圆柱形,髓心近圆形。无顶芽,侧芽通常紧贴枝上,芽鳞单一。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以及螺旋波浪线等几种曲线。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过螃蟹、金鱼、蜜蜂等小动物的活动,特别是爬、游、飞时的动态。

  2.幼儿每人一盒蜡笔、画纸(画有螃蟹、金鱼和蜜蜂)。

  3.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及蜜蜂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配上儿歌。

   活动过程:

  1.用电脑、电视放 出动画:“快乐的小动物”,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它们是怎么来的?”

  2.“小蜜蜂,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3.出示画有小动物的画纸,引导幼儿画出多种曲线,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作品、评价:

  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小动物最快乐,是一折一折的、一弯弯的或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在跳舞。

   延伸活动:

  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如兔子、蛇等的动态,学习各种曲线的画法。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

  2、孩子会听懂老师的话,在活动中玩玩说说。

  3、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克服胆怯心理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玩具和油画棒(幼儿人手一套)

  2、画有三角塔的纸若干

  3、独木桥一座

  4、红、黄、蓝、绿的纸质百合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基本部分

  1、同幼儿聊关于颜色的话题,如:自己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自己用的书包是什么颜色?

  2、出示玩具:

  (1)颜色宝宝也飞到了玩具上,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说出最上面的是谁?最下面的是谁?中间是谁?

  3、请幼儿按教师的样子搭一次

  4、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搭一次(教师随机指导),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搭的。

  5、出示画有三角塔的纸

  (1)讲解要求:上边有几个三角塔,请你用红、黄、蓝和绿这四种颜色的油画棒为它们涂上颜色,每一格涂一种颜色。

  (2)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6、游戏:送花给天线宝宝

  (1)玩法:从河这头走过独木桥到河对面将花拿回送给天线宝宝,要求送花时,要说出你送什么颜色的花给什么颜色的天线宝宝(如:红色的天线宝宝波儿红色的花送给你)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辅导胆小的幼儿)

   二、结束部分

  1、天线宝宝看见小朋友们又聪明又勇敢,他们托老师送一些花儿给你们,可是你要告诉我你想要哪种颜色的花。

  2、教师送花给幼儿,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粉笔的性能,学习用粉笔画稍长的线。

  2、帮助幼儿体验相互合作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兔妈妈头饰、大灰狼头饰各一个,水果篮一只、玩具蘑菇(多于幼儿人数)。

  2、“袋鼠”、“大灰狼”的出场音乐,笛子音乐,录音机,粉笔人手一份,场地布置图。

  3、幼儿已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对故事情节较熟悉。

   活动过程:

  一、呈现小兔、兔妈妈、大灰狼头饰。以游戏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为幼儿带好小兔头饰,并带幼儿听音乐跳出场。

  “小兔乖乖,外面的太阳真好,我们到外面去晒晒太阳吧。”

  (开头设计的目的,首先是让幼儿放松,戴头饰不仅可以让幼儿觉得新鲜有趣,也有助于老师把幼儿导入游戏的情境,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

  2、播放大灰狼的音乐,幼儿倾听,感受紧张、害怕的气氛。

  3、鼓励幼儿积极思索、想象不被大灰狼捉走的方法。

  “哎呀呀,刚才是什么声音?我好害怕呀!”

  “怎么,是大灰狼要来了?兔宝宝们,快快想个办法,可别让大灰狼把我们捉走了。”(引导幼儿说出造篱笆的方法,如果说不出,教师可直接说出来。)

   二、引导幼儿了解篱笆的外形,并探索篱笆的筑法,自主想象。

  1、“小兔乖乖们,妈妈来教你们造篱笆,造一条又大又宽的篱笆,不让大灰狼进来,好吗?”教师运用语言“造篱笆要从上到下,深深地插 进去,造得长长的、密密的”来帮助幼儿掌握造篱笆的技能。

  2、观察篱笆,同时“妈妈”在地上示范:

  用粉笔在线上画直线,要从上往下,长长的,密密的。

  3、请个别幼儿来“造”,了解幼儿掌握技能的情况。

  “妈妈一个人造篱笆实在太慢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可以请2~3名幼儿来画直线。)

   三、渗透造篱笆的技能,鼓励幼儿充分表现。

  1、“兔妈妈”发给每只“小兔”一支粉笔,要求“小兔”在大圆圈上造篱笆。又要求“小兔”想办法:怎样造篱笆才能不让大灰狼钻进来。

  2、小兔造篱笆(开始时,孩子们出于好奇,造得篱笆宽宽的、松松的)

  观察孩子的操作情况,“兔妈妈”故意走到一位篱笆造得又细又密的“小兔”前,做钻进的动作,并说:哎呀,这只“小兔”的篱笆造的真好,大灰狼肯定钻不进来。对造得疏得可以请其他“小兔’来帮助,体现合作。

   四、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1、兔妈妈:“兔宝宝们,你们真是太能干了!累了吧?快,到草地上去休息一会儿,妈妈现在去采些蘑菇回来。记得大灰狼要把门关关好。宝宝们再见!”(教师退场换上大灰狼头饰戴上出场。)

  2、教师以大灰狼口吻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大灰狼:“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作出嗅的样子)嗯,好香的味道,那边肯定有一窝小兔子,让我去捉只小兔尝尝。

  大灰狼来到篱笆前,做出跳、钻、推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这篱笆造得可真高,让我找个洞钻进去吧。咦,找不到洞,气死我了,我就不信推不倒你。这篱笆谁造的这么高,这么密,这么牢,让我没办法去捉小兔。”

  “没办法,我就假装兔妈妈,唱支《小兔乖乖》的歌,骗他们开门。”(此时,幼儿已完全融入情境与角色中,当大灰狼唱完后,幼儿马上接下去唱,气氛相当好,完全感觉不出这是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引发再创。

  大灰狼灰溜溜地下场,教师换上兔妈妈头饰,边唱《小兔乖乖》边上场。

  “孩子们,妈妈回来了,快开门。”

  “孩子们,你们都在,太好了。大灰狼今天没来吗?”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勇敢的孩子。来,肚子饿了,快吃妈妈刚采回来的新鲜的蘑菇,吃饱了帮助妈妈再在草地上种些花草、菜,愿意吗?”

  陶艺日记:记一次《制作“太阳”》橡皮泥

  今天,我观看了王老师的一节橡皮泥制作“太阳”的活动课。小朋友对这节活动课兴趣比较好。因为“太阳”是孩子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事物,对它也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当王老师问孩子们“太阳”是什么样子时,大多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并正确地回答老师“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发亮。”

  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橡皮泥制作“太阳”时,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样子。

  之后,老师问小朋友“我们怎么样用橡皮泥做出一个太阳呢?”应卓仑说:“把红色橡皮泥搓成圆圆的就是太阳了。”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于是老师就按照小朋友说的取了一些红色橡皮泥搓了一个圆圆。陈怡彤小朋友看着老师搓好的圆圆说“还要把它压扁才对!”王老师请她做给小朋友看,只见她将圆圆的橡皮泥放在两手的手心中间用力的拍打着直至变得看上去有些扁扁的她才满意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王老师将这块扁扁的橡皮泥展示给幼儿看时,有小朋友笑着说:“这是饼干。”老师也笑着答:“是有点像饼干,如果想把它变成太阳还需要做点什么呢?”没人响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试着引导说:“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太阳是圆圆的,会发光还会发亮,那个会发光发亮的叫做太阳的‘光芒’。我们刚才已经做了一个圆圆的太阳就差太阳外面漂亮的光芒了。”这时,只听见林禧子小朋友说:“我看过的,光芒是像线一样细细的,我姐姐画的就是那样。”老师说:“林禧子小朋友说得真好。那细细的光芒该怎么做出来呢?”林奕诚抢着说:“我会做,我会做长条。”于是老师请他做给大家看。只见他取下一些橡皮泥放在手心来回搓动,不一会儿就变出了一条细细的`长条交给老师。老师提示说:“你们看光芒做好了,好看吗?”孩子们都叫起来说:“光芒太长了!”林奕诚赶紧将搓好的长条摘成几段然后摆放在圆圆的橡皮泥周围。一个完整的太阳终于做好了。小朋友们都拍手说“真好看!”

  与小朋友一起做出一个“太阳”后,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太阳”。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动手做起来。大多数幼儿都选了红色橡皮泥做太阳,还有个别幼儿选了绿色陈怡彤、黄色和其他颜色。制作光芒时,大多孩子选用同一种颜色,高睿驰、林禧子、陈怡彤小朋友用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虽然小朋友做出的太阳不是很圆,光芒也粗细不均,但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去操作。

  最后,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听到有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太阳怎么是绿色的不是红色的。”这时陈怡彤不服气的说“绿色的好看嘛!有什么关系呀!”老师笑着回答:“太阳本来是红色的,不过这个绿太阳真的挺漂亮的与我们看过的都不一样,是陈怡彤想象的吧!” “老师这个黄太阳也很好看……”大家也都喜欢上这些不一样太阳了。这次活动课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有少数孩子都逐步有了大胆创新的苗头 ,值得欣慰。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拖、抖、转的方法让蘸浸有颜料的绳子在纸面上留下不同的线条痕迹。

  2、在玩绳子的过程中,观察绳子形态的变化,体验多种线条汇聚在一起的美。

  3、愿意对绳子产生的不同痕迹进行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绳子的经验。

  2、人手一根长约25厘米的棉绳(一头扣着小珠子),两块抹布。

  3、每组三种不同颜色的水粉,一张桌子大小的铅画纸。

  ●每组提供的颜料最好是对比色,或者直接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作画时使用的棉绳,在一头扣上珠子是为了方便幼儿拿、放,不能整根绳子都放入颜料盆中。如果没有珠子也可以扣上其他的东西。

  活动过程:

  1、出示绳子,引导幼儿说一说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绳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你们看,是什么呀? (教师边讲边拉出绳子)

  (2)引导幼儿观察绳子的样子,并大胆想象。

  教师:这根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教师:你会用这根绳子怎么玩游戏呢?

  2、幼儿在纸上探索绳子蘸上颜料后的不同玩法。

  (1)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带小绳子去散步。小绳子会怎么散步呢?

  (2)教师出示颜料画纸,请个别幼儿在画纸上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带绳子散步的方法,并集体做空手模仿动作。

  教师:小绳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谁愿意来带着小绳子去散步啊?

  ●教师注意帮助幼儿用语言提升玩绳子的方法,例如“他带小绳子散步的时候跳了一个转转舞,又跳了一个扭扭舞”等,然后通过情境式的语言,带幼儿做空手模仿动作。

  3、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用绳子在纸上留下痕迹。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小绳子,请你们带着它们去玩吧。

  (2)幼儿用绳子造痕迹。

  4、观察并大胆想象绳子在纸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教师:这个小绳子跳的舞像什么啊? (从简单的痕迹开始引导幼儿想象)

  活动廷伸:

  提供较长的绳子,探索两人合作玩绳子的方法,并迁移合作玩绳子的不同方法进行作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报纸和颜料,尝试用不同质感的绳子进行作画;或将绳子缠在矿泉水瓶子上尝试滚画。

  家园共育:

  ①与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不同的绳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感受不同绳子的质感。

  ②在家长的帮助下,玩有关绳子的游戏,如绕毛线、缠绳子等。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表现美丽的花卉和花瓶,感知用油画棒装饰画的风格。

  2、通过欣赏和创作活动,进一步学习用简单的图案和线条装饰表现花卉和花瓶。

  3、能均匀地进行涂色,努力保持画面整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油画棒人手一盒。

  彩色的花瓶和花卉。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瓶花》,感知一瓶花的结构和特点。

  1、师(出示花瓶):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花瓶是做什么用的?

  2、师(出示一支花):这是什么?一枝花上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花?

  3、请个别幼儿上来插花。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感知用油画棒表现的《一瓶花》。

  师:这个花瓶上有什么?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的花卉?

  三、幼儿设计装饰《一瓶花》,教师全面观察幼儿的作画过程,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表现花卉的色彩,并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师幼沟通交流评价。

  1、组织幼儿相互交流欣赏画面,说说:自己最欣赏的《一瓶花》,并讲述原因。

  2、教师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评价,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以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