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吴青峰:一旦决定就执行到底,甘于自己的选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吴青峰读中文系的同时,还双主修广告学系、辅修企业管理学系和教育学系,花了6年,总共修了230个学分,是一般学生的整整2倍。问他如果人生重来一次,还要这么拼吗?吴青峰点头,这是他的选择,也甘于这样的选择。

出道15年了,吴青峰面对镜头时,还是带着点生疏。

《Cheers》杂志专访当天,他刚从演唱会忙一个段落,进棚拍照时显得不大自在,偶尔才露出一点笑容。记者愈是想搭话、愈是起不了作用,突然间,他抛出一句:「我害怕镜头,也不习惯别人看我。」这才让工作人员自动退到视线之外,让拍摄在纯粹的镜头喀嚓声中完成。

所有歌迷都知道,演唱会中,吴青峰的守则是,不要拿起手机拍照。外界可能以为是维护创作完整性,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看到镜头就不自在,可能只会闭着眼睛唱歌。」

一向直来直往的吴青峰毫不讳言自己的个性很「看程度(关系)」,面对10几年的歌迷,话家常没问题,但是平常他不是装害羞,是真的很怕生。

这样的吴青峰,却在萤幕前走跳了16年,以苏打绿乐团名义出了8张正规专辑、1张个人正规专辑,前后发行无数单曲、200多首词曲创作,也斩获2座金曲奖在内的大小奖项。

才38岁,写歌历程已有20年,人生有超过一半时间跟音乐打滚。回首他的求学历程,从高中开始创作音乐、担任校刊社社长,再考上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看来似乎合情合理。

10年前,才大学毕业不到5年的吴青峰,曾以苏打绿乐团身分第一次接受《Cheers》杂志采访。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是「甘于念书、喜欢念书、我就是要念书」。从大一入学时,只要没上课,就到图书馆看书,直到晚上10点闭馆。他缺席了社团、联谊和猫空夜游,取而代之的是书卷奖。

选一个不排斥的科系,6年修230个学分

为什么有这么多书要念?因为他读中文系的同时,还双主修广告学系、辅修企业管理学系和教育学系,花了6年,总共修了230个学分,是一般学生的整整2倍。10年后的采访问他,如果人生重来一次,还要这么拼吗?吴青峰点头,这是他的选择,也甘于这样的选择。

「我觉得自己是可以撑很久的人,但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吴青峰大学修的课很多,要准备的报告、考试自然不少,「光准备那些东西,就占去我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他家境不好,大学期间,每天花费都在50元以内,「我常常为了省钱,买了麦穗苏打饼乾,一餐吃一排、没事就去打工,也只能这样做。」

这样的苦行僧性格,并没有随着他大红大紫消退,吴青峰说,自己至今还是「物欲」很低,所有能量、热情、成就感,都专心挥洒在音乐本身。前阵子他和朋友聊天,谈到自己不怕鬼、不怕痒、几乎是天不怕地不怕,仔细想想只怕一件事:把歌唱坏。

这些年,他帮大半个华语歌坛都写过歌,许多人总是问他喜欢创作是否跟念中文系有关,吴青峰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时我只是因为喜欢中文,所以去念中文系。现在想起来,大学念的东西都没有进到心里去,是为了考试念的;反倒是毕业后再回头看那些课本,才吸收到很多东西。」

「我是满直觉的人,一旦决定,就执行到底。」

高中时从理组转文组,吴青峰推甄上大学前,曾研究了一些科系的内容,只有中文系他「不排斥」。上大学后,他没有把自己关在文学院,陆续修了很多中文系以外的课程,「就是念念看才知道有没有兴趣,反正我又不一定要念完。」

许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吴青峰从小爱读的课外书是「字典」,小学时还对照多种版本,整合成一个「私人字典」。喜欢研究字的他清楚知道,「我选中文系不是因为文学,而是文字。」他最喜欢的科目,更是所有中文系学生最害怕的、钻研中国古代汉语语言及文字的「小学」,「文字、声韵、训诂,是我最高分的3个科目,」吴青峰笑着说。

「喜欢没有为什么,你叫一个小孩抓周时,能问他为什么往那边爬吗?喜欢字,我说不出原因。」吴青峰认为,念中文系给他最大的养分,比较多是环境的薰陶,「我觉得中文系的气氛,满适合我这个人。」

▲吴青峰(左二)的政大毕业照(上图)。〈飞鱼〉这首歌是他大二时有忧郁症状,到垦丁参加春呐,看海写出来的(右图)。

经历就是活教材,从师长身上学生活态度

他用「天人合一」形容政大中文系老师。 「他们影响我的,不是去了解文学、或是写歌词,反而是他们对待生活、生命、教育的看法,和文学融会贯通,影响我很深远。」 吴青峰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们把教学内容融会于己身;把自己经历过的事物转化为活教材。

例如,有教授上课到一半会说:「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就不要上课、去外面野餐吧。」下一刻师生同行,沿着政大的半山腰、一路爬到杏花林去赏花;又或者,有教授在中庭养起鸭子,「我们不用读养鸭人家的课文,但是却在实践养鸭人家的生活,」吴青峰笑言。

毕业时,吴青峰中文系和广告系双主修学位到手,但是教育学系、企管学系都只差两个学分,没有拿到辅系学位。他说,「其实我要念完是轻而易举啦,只是不想要忍受当时的状况吧,就想说没念完没有关系。」

那是教育学程的必修课「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由中文系教授丁敏授课。上、下学期各两学分,在上学期的期末试教时,吴青峰在上台的前一刻却步,告诉老师「我做不到,而且我觉得我不可能当老师。」老师的反应是:「那你再想一下,我最后再问你。」最后,他没有上台、却也没有被当。

这个过程让他最感念在心的,是「老师不是看我有没有完成这件事,反而尊重我想要的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