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爱情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偶像是一个人敬仰的榜样,他的梦想、目标有可能就是那个偶像榜样,可以给一个人带去精神力量的支持。爱情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的家庭生活事情,是某种生活观(是两人共同奋斗版的或是喜欢普通人的自然生活版的)的选择。

简单而言,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如果是偶像崇拜,我喜欢,你也喜欢,说不定两个人还能成为朋友,比如说,粉丝后援会,但是爱情则不是,我喜欢,你也喜欢,就会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也就是情敌这个词。不知道这个回答,能否让你直观的看到偶像崇拜和爱情的区别。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爱情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一偶像崇拜其实是人类共有的普遍心理, 历史 上人类有过强烈的偶像崇拜阶段,把神以及具有神一样力量的英雄当成偶像崇拜的对象,向偶像祈祷,祈求偶像福佑,愿望偶像带给自己智慧、力量和好运,和偶像产生心灵联结。到了近现代,人们打破偶像迷信,突出个人精神,从偶像迷信到个性解放,自己救自己。但偶像崇拜心理保存在人类大脑潜意识记忆和身体细胞中,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只不过在不同个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程度上的大小高低不同,表现形式多样不一。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归根结缔是人类偶像崇拜之一种,本质上是膜拜和敬仰,想往和祈求,榜样和模仿,投射和安抚,是个使对偶像单向的心理行为,个体是现实的、生活的,偶像只是影子,现实中与偶像没有交集,这就与爱情有本质区别。大家知道爱情是双向互动的心理行为,两个真实的个体互相爱慕、喜悦,有性吸引、有激情才是爱情。

第二、青春期偶像崇拜心理在类别形式上多种多样,有英雄、伟人、成功人士崇拜,将其作为人格和人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有明星崇拜,名人崇拜,羡慕、爱慕他们的美貌容颜,才气名望;有特定人物崇拜,将之比拟为人生知己和心灵知己,等等,偶像是高高在上的,是远远高于个体的,会一定程度带给个体动力,但与爱情中的平等互爱、情意相通显然是不一样的。

第三、青春期偶像崇拜中,有一种异性崇拜,男生对某个美貌靓丽女子(往往是明星)的崇拜,女生对某个才貌双全男人的崇拜,这种崇拜心理是指向异性,显然有性魅力作用,性吸引作用,有一定程度性兴奋和满足作用,这一点与爱情心理相同。但青春期偶像(异性)崇拜心理也一样只是单向心理行为,个体将自己对异性的向往、爱慕、幻想、未来爱人标准投射到偶像身上,对偶像产生各种想像和幻想,但始终是幻想层面,不可能发生现实层面的心理行为,偶像永远不可能有回应,这就与爱情有实质区别。

最后需要辨析的是:人们不能把偶像崇拜误当作爱情,偶像不是爱情对象,更不是爱人。偶像崇拜不能过度,不能迷信,更不能替代自我努力奋斗。愿青年人有合适的偶像引领,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找到真正的爱情。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爱情的心理既有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 偶像崇拜

“偶像”一次的来源要追溯到 社会 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是他创造了这个术语来描述“人们对他人产生欣赏、并进行模仿的行为方式”。

偶像往往是实现了某个领域相关成就的成功典范,并提供了实现这些成就所需的行为模范,通过树立偶像,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类似成就的动力。

崇拜偶像,是我们对偶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选择性地深度喜爱,崇拜往往产生的行为结果是“模仿”。

- 爱情

爱情是对一个人的深度喜欢,专门研究爱情的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把爱情总结为“爱情三要素”:亲昵行为,激情和承诺。

我们对某一个人产生爱情,会爱这个人的优点,同时也会包容这个人的缺点。爱情产生的行为结果是强烈渴望与此人亲近。

小结:所以从定义上分析,“偶像崇拜”和“爱情”的区别如下:

1. 偶像崇拜对崇拜对象的优缺点有选择性,但对爱情对象没有选择性。

2. 崇拜偶像的行为结果是效仿,爱情的行为结果是亲昵行为。

3. 爱情里有承诺,崇拜里没有。

相似点:

对偶像的崇拜和爱情都会产生激情。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 社会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Erikson's social emotional theory)中指出,每个人在青春期阶段对偶像都有极大的心理需求,青春期的孩子通过树立偶像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的确定感。

回想一下我们曾经的偶像是不是大多都是产生于青春期?在青春期那个似懂非懂的阶段,我们面临着对人生的不确定感,这就带来了所谓的“迷茫”、“徘徊”、“疑惑”、“烦恼”。

为什么青春期会迷茫?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信念塑造得并不完整,但我们却急切需要把这些重要的人生课题确定下来。由于这种迷茫,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选择在这个阶段尝试不同的人格,并尝试不同的友情来试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和人产生联系或者断绝来往来试验出怎样的价值观是被 社会 认可的。在这个寻找认同感的过程中,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解决自我怀疑,去确定“我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从而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在这个寻找自我的蜕变阶段,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把别人的人生作为一种参考,于是孩子们急切寻找着一个有领导力的“权威”人物给他们灵感和指引,偶像的成功被他们看作是受 社会 追捧和认可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认同感,孩子们会参考偶像的人生轨迹和人生信条帮助他们发展出一系列对于人生选择的想法,从而完成自我确定的过程。

如果当青春期的孩子将偶像视为爱情的崇拜对象,如性幻想,则有可能将偶像从内心里视为是爱情对象,从而产生跟爱情相似的感情。类似于暗恋。这样的感情里,也会有排他性,也会有渴望亲近的行为。所以在这个层面,偶像崇拜和爱情的界限很模糊。

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回答这个问题。

差距很大啊,一个只是拿来当做榜样而已,和爱无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