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陕南》(2)陕南的男孩女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这里是北方人眼中的南方,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说到陕南,必须得提一提陕南人。

小时候在春节前跟着父亲去扫墓时,发现农村土葬的坟墓显得不太一样,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坟头向里凹,以一种拥抱的姿态展现出来;另一种则坟头向里凸,以一种被捆绑的姿态展现出来。我家的祖坟则以拥抱的姿态展现出来,和多数邻居家的祖坟都不一样。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经过向父亲询问,父亲告诉我,本地人在早年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自愿来的一般坟头为凹型,以拥抱的姿态:而被迫来的则坟头为凸型,表示有强迫之意。据说我们家的祖辈是从广东迁徙而来,不是强迫而是自愿,所以坟头为凹型。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真是假,从个人角度来看,最重要的一点,坟墓的形状则主要为了纪念当时的大迁徙。

本族人定居陕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当时祖辈的第一人按照官府的要求,自广东迁往陕南,他喜欢种植鲜花,经营鲜花生意。进入陕南后,他继续以贩卖鲜花为生,当走到今安康城东一带时,在这里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如今在这里有本族人的八大门派,曾经遇到过一位本族老人,他告诉我家中珍藏有本族族谱,希望我作为年轻一代有时间去他家中阅览,我欣然答应,但最终还是错过了机会,未能有幸目睹族谱。

前面讲到这些有趣的事,无非是想说明陕南人多为迁徙而来,这是我在后来查阅历史得知的。由于陕南在历史上为川陕交界地带,战乱频发,人口流离失所,加上陕南多为山地,河网密布,自然灾害多发,人口因此变得稀少。历史上陕南最为有名的人口迁入事件为“湖广填川陕。”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自陕西起事,由于明军的镇压,李自成力不能敌,率众逃往陕南。由于明兵的步步紧逼,李自成率起义军误退入安康县河镇的车厢峡,被明军围困,后李自成诈降成功,也就成为了后来著名的李自成“诈降反戈”事件,这只是战乱中的一例。

由于人口稀少,地区官员纷纷上书,康熙下令自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将人口迁往川陕,因此陕南有了大量的外来移民,开荒种植。这就是有名的“湖广填川陕”事件,陕南人多来源于此。

如果拿陕南人许关中、陕北人相对比,则如同地域差异一样,有着明显的特征。陕南人的个子与关中、陕北相比较矮,也许是和大多数南方人一样吧。由于陕南是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交汇地带,陕南人的性格是阴柔的,在外貌特征多与四川人、湖北人相似。

与陕北民歌、关中秦腔不同,陕南人则流行汉剧、花鼓,有着陕南独特的“陕南民歌。”陕南的采茶姑娘则是了解陕南女孩的一道窗口。如陕南姑娘以茶言情的歌词:

“小郎爱我会采茶,我爱小郎做庄稼”、“太阳当顶又西斜,乖姐打扮去送茶”、“有心恋姐你就恋,你趁姐儿在茶园”、“约郎相会在茶林,妹送郎哥当红军”、“哥种庄稼妹送茶”等等。

陕南人由于首交通闭塞的影响,造就了“往外闯”的性格,自古有出外谋生的传统,与陕北、关中人的恋家相比,陕南人不在“老婆孩子热炕头”之列,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陕南人出外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九零后的年轻人,陕南的男孩女孩也越来越“国际化。”陕南人出外因文化而显得也很尴尬,讲起普通话像是北方人,讲起方言外人则说你是四川人。如果你告诉别人你是陕西人,在外人的固有印象中,陕西人以面食为主,而陕南人则喜米食,菜品主要为川菜。

接下来,就谈谈陕南男孩女孩的“颜值。”有人这样描述他们:

陕南男子,身材一般都不太高,不像陕北人那么魁梧,大多长得比较清秀,面部呈菱形或五角型,额头较高,眼睛深陷,嘴巴突出,肤色呈紫铜色。其性情呢,也不似陕北人那样朴实,粗旷豪爽,而是显得比较精明。

陕南女子,则娇小玲珑,肤色白皙润泽,清秀可人,性情温婉,但不似江浙女子那样娇羞,也没有陕北女子那样质朴,而是温婉不失大方,清秀而又能干,特别能吃苦。

上面的形容不是“王婆卖瓜,”而是陕南人自身在生活中形成的陕南人“形象,”陕南的男孩女孩,正携手陕南走向“追赶超越”的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