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活着?袁隆平和吴孟超院士告诉了我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6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时常困扰我的问题。

我曾对此做出浅薄回答,如;

”活着就是好好读书,找一份好工作,照顾好家人,平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但,当得知袁隆平和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后,我在痛斥中醒悟。或许活着的意义就是

——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以及 社会 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让每个人民的生活的更加美满,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多一份可能。

从小,生物学上告诉我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

从受精卵不断的分化,到母亲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再到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我们是承蒙着自然的奇迹还有母亲承受着生命的风险诞生的,这让我时刻铭记生命的神圣和可贵。

党史告诉我我为何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党在1921年7月23日应运而生。无产阶级革命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 探索 挽救中国的命运。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胸怀家国,脚踏中华大地,带领党和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用不懈的抗争和血泪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用生命将星火燎原,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托举起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不忘初心,矢志前行,砥砺奋进,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全身心投入 社会 主义建设的征程中,为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断前行,所以有了我们当下富强的中国。此刻,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无数先辈用生命铸造的中国。这让我明白我为何能安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袁隆平和吴孟超院士的人格魅力和光辉事迹告诉我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对于袁院士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家常便饭,他带研究生有这样一个要求--不下田不带。袁院士始终身体力行,在年轻的时候经常赤脚下田,直到临逝世前的几个月,还在稻田里考察。在他的眼中没有成功秘诀,就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院士这种务实的科研精神,这种“把饭碗牢牢端在人民自己手中”的情怀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也深深鞭策着我。

对于吴院士来说,即使自己已九十多岁,为了挽救病人,还要不辞辛劳走上手术台救治病人。他曾深情地说“病人到了我这里看病,就是把生命交给了我。”对于每个经手的病人,吴院士都是竭尽全力的救助。其精湛的医术以及高尚的医德也让我由衷的崇敬与感动。

网上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是的,除了我们的家人,还有无数科研工作者,医护工作者,解放军战士,他们始终心系人民福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有如陈薇院士对新冠的科研攻关,有如钟南山院士不惧疫魔驰援武汉的医疗工作者,有如肖思远,祁宝发的用生命守护领土的卫国战士,还有很多很多平凡的人——包括我们的火神山,雷神山建筑工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砥砺奋进,为我们的 社会 创造了独特的价值,也且让我们牢记生活的不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前行,将个人之情,报国之志,融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做用不停歇的奋斗者。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先生千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