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真的百分之七十是来自遗传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抑郁症百分之七十是来自遗传绝对是有问题的。这句话我估计是另一句话的随便套用版。且让我们慢慢来回溯。

遗传对人个性,或者说特质有怎么的影响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问题。然后有个心理学家观察了双生子现象。也就是说一对同卵双胞胎,小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分开了,在完全不同的家庭中得到抚养,结果心理学家发现,大部分这样的案例,长大后的两个人,相貌差不多,性格差不多,也就是说两个基因相同的人,成长环境不同,但是个性却很相似,连工作都差不多,爱好也是。

所以那个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人的个性的70%左右由遗传决定。后来这个实验引发了争议,经过大量的后续观察,这个心理学家修改了自己的结论把70%改为了40-70%。而权威的心理学专家认为,人的个性差不多是40%左右由遗传而来,其他的由成长环境,个人做出的选择和努力所决定。

但是抑郁跟人的个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好吗?抑郁分很多的情况,有生理性的,心因性的,有长久的,有短暂的,有严重的,有轻微的。当然抑郁与人的个性有关系,当然与遗传也有关系,但是说抑郁的70%由遗传决定,这是 搞笑 的。

你说的70%遗传我也曾经在文献上看到过,这是早先的抑郁症家系调查研究(遗传研究的一种)中的一个数据,大致说的是有40%—70%的抑郁症患者有遗传倾向。但这并不是你说的抑郁症患者70%来自遗传,这是两个概念。也有人说抑郁症患者的遗传度是70,我个人认为这是出于对不同文献的错误理解,而且这里的遗传度指的也是上面说的遗传倾向。

其实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差别很多,关于家系研究,我更关注的是一级亲属患病的几率会比一般人群大2-4倍,我觉得这样的表述更正确,更直观。

至于抑郁症的遗传度研究,我比较认同双生子研究中的结论——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37%。所谓遗传度是遗传在发病机制中所占据的影响份额,如果抑郁症的遗传度能达到70%,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患者要比现在多的多了。

说到抑郁症的遗传度,我们不得不说到影响抑郁症发病的其它因素,也就是那63%。这63%我的理解包含很多因素,比如 社会 心理因素,比如生物化学因素,比如神经内分泌因素,比如神经免疫因素等等。在这其中,最关键的一定是生物因素和 社会 心理因素。所以我每次给我的患者介绍抑郁症的发病因素都只是说最主要的三点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 社会 心理因素 。如果非要在他们之间分出个高下,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抑郁症遗传的方式是一种遗传易感性,而不是其它遗传病那样的直接遗传,所以你说的70%应该是有70%的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存在遗传易感性不等于遗传到抑郁症,只是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病而已。

打个比方,你的父母中有抑郁症患者,你有70%的几率获得遗传易感性,而你获得的只是比别人更容易患病大概数倍,并不是真的患病,至于最终你究竟会不会患抑郁症,还是要看其它两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生物因素和 社会 心理因素。如果你的多巴胺(DA),或者5-羟色胺(5-HT)比别人少,那么可能在易感性作用下更易患病;如果你遭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或者严重的精神刺激,那么可能在易感性作用下也会更易患病。但你的人生一路平坦,没有坑坑洼洼,没有风雨,那就算你再有易感性,增加的患病几率也会很小很小。

首先不应该过度解答抑郁症的遗传度或者遗传易感性问题,既然知道遗传只是因素之一,而且遗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那么对于可以被我们改变的生物因素和 社会 心理因素加以规范,避免能够易感抑郁症的因素,不是通过我们努力远离抑郁症了吗?

比如一个成长在抑郁症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从小注意自己的言行,积极的影响子女,给子女完整的童年,从小注意孩子的教育和相处方式,避免童年负性事件,这样给孩子传递的积极意义会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减少抑郁症遗传因素的影响,单一的遗传因素致病的几率比没有任何因素的普通人患抑郁症的几率也大部了多少,我们还纠结什么呢?

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楼主所提到的现象,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考虑与以下情况有关:

一.生物化学

1.5-羟色胺假说 指的是5-羟色胺能不足会引发情绪低落

2.多巴胺系统假说 指的是多巴胺能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情绪

3.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假说 指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的减少会引发抑郁

4.其他的神经递质、神经肽、第二信使系统异常

二 .神经内分泌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 抑郁症的患者血清中显示糖皮质激素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增高、地塞米松脱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对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反应迟钝

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发如运动性迟滞、疲劳、性功能减退、抑郁情绪以及自杀倾向等,这些都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一致

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生长激素昼夜分泌不规律、催乳素对色氨酸和5-羟色胺的拮抗剂的反应性降低、褪黑素在季节性 情感 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神经免疫学

抑郁障碍和应激事件可以影响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改变也可能成为抑郁障碍的病因。比如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常伴有抑郁表现。

四.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

入睡困难、早醒、觉醒次数增多或睡眠过度是抑郁障碍的常见症状。脑电图研究提示抑郁障碍患者左右脑半球平均整合振幅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脑电图异常有侧化现象。

五.脑影像学研究

目前尚无一致的可重复性结论性研究成果,但一些临床上观察到的结果提示脑部功能的 健康 情况与抑郁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遗传学研究

在抑郁障碍的发展过程中,遗传学因素具有关键作用,在家系研究中能看到一级亲属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常人的发生率高达2-3倍。双生子研究提示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异卵双生子。寄养子与未寄养子的发病率接近。基因研究提示暂无法明确候选基因与抑郁障碍之间的关系。

七.心理 社会 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应激事件 应激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是抑郁障碍的关系密切,抑郁发作前92%的患者有促发生活事件。而且首次抑郁发作前出现应激事件的概率更高。此外,在一些负性生活事件中,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障碍的发生,丧偶是与抑郁障碍关系最密切的应激源。

2.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经历对成年期障碍的影响是将抑郁障碍看做是对亲密者所表达的攻击,以及未能摆脱的童年压抑体验。属于存在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或自我内部的冲突。

3.人格特征 病前人格与抑郁障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目前公认的研究结果是抑郁障碍与神经质、消极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综上所诉,不知道楼主是在哪里得到的信息,建议楼主提供详尽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