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面食最有名的面是什么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19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5张)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蒸制面食编辑
山西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烧麦等等。
馒头
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事物纪原》里说诸葛亮为了代替人头祭泸水而发明的馒头,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品。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宋时馒头成为读书人经常食用的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了。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无论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的是祭供用处。一直到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了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作“馍”、“卷子”,也有称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馒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发酵面粉为主料入笼蒸制而成。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还可根据所需制成各种风味。在山西,尤是晋南人,每顿饭都必有馒头下菜方才觉得肚子饱。
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下图为目前短小款。
高粱面鱼
高粱面鱼
高粱面鱼
这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
稍梅(烧麦)
烧麦
烧麦
稍梅的制作工艺很是复杂,中餐的好吃在于各种作料的配合千变万化,早放一刻,晚放一分都有不同味道,甚至每个地方的水都会改变味道。制作时将羊肉绞碎,放入盆内,加花椒粉、盐、白酱油、姜末、蒙子拌匀,再将韭菜切细放入,加麻油拌成羊肉馅。最难的是做皮,老师傅们说:“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包馅打花难”。做皮就是将面粉加盐和清水拌匀,揉透搓成条,摘成面剂子擀成片,用擀面杖把面片压出花边,放入盆内盖上湿布,然后用每张面片裹上些许羊肉馅包成形似梅花的稍梅,上笼用大火蒸约15分钟可熟,取出即成,形似花瓣盛开的雪梅,皮软馅鲜,无腥膻味。稍梅难做,但味道好吃,皮子有薄又韧,馅料味美汁鲜。稍梅原来是山西农村有钱人家用作喜庆筵席的点心。现在虽然满大街卖的都是稍梅,可是多半都是粗制滥造,皮子粘口不说,一咬满嘴油,想吃到地道的却再不容易了。只有少数几家餐馆和老一辈还有那个正宗的手艺。
面塑
民间俗称“面人”、“面羊”、“羊羔馍”、“花馍”等。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的面塑。山西面塑以上等的白面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具有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山西民间面塑主要包括两类:花馍和礼馍。花馍是配合岁时节令祭礼或上供的馍。如“枣山”在祭祀神灵之中,还寓意“早生贵子”。又如,用于清明节的“飞燕”花馍,既是扫坟祭礼的用品,也表示春燕飞来,阳光明媚。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仪礼而制作的馈赠物品。在山西晋南平原每当婴儿满月时,姥姥家都要蒸一种又圆又大、中间空心的花馍馍,俗称“囫囵”,妇女们把它用红包袱裹起来,一手提着囫囵礼馍,一手拉着小孩,来往于乡间小路,互赠于亲戚乡里之间,传递着浓厚的乡里乡情。
第2个回答  2020-12-13
山西面食1:刀削面

首先要说的就是山西最出名的刀削面,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
山西的刀削面有很多种吃法,其实是调料(俗称“浇头“或者”调)比较多啦,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菇木耳鸡蛋打卤等等很多花样。
吃的时候配上应时鲜菜,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蒜末、辣椒油,再来点老陈醋可,呲溜一口,十分美味。
山西面食2:剪刀面

剪刀面又名剪鱼子,因为制面工具是剪刀而出名。
剪出来的面条形状酷似一条鱼所以起名为剪刀鱼,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可以来一份剪刀面,形状可爱味道可口价格可亲。
山西面食3:包皮面

山西包皮面又称夹心面。
相传古代晋中有位婆婆在家务活上经常给儿媳妇出难题,一天她让儿媳妇用白面和豆面擀面条,条件是不能将两种面事先和匀,而在吃的时候要有均匀感。这位聪明的媳妇并没有被婆婆的题目难住,做成了两种面粉组成的包皮面,而且味道还非常好,所以包皮面就因为这个巧媳妇这么流传下来了
吃的时候搭配香菜酸汤、葱丝,辣椒油,少许陈醋,调拌一下味道好极啦。
山西面食之4:莜面饺子

莜面饺子的和咱们平时家里吃的饺子形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饺子皮是莜面而制成。
莜面是莜麦面磨成的面粉,属于燕麦的一种,其营养丰富,蛋白质量最高,含人体必须的8中氨基酸,组成比较平稳。最重要的是含糖量较少,是糖尿病人的最佳食品。家里有糖尿病人的可以多备点莜面,不单单做饺子做面条做面汤都是极好的。
山西面食5:揪片

揪面片又名掐疙瘩,是晋中明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也是山西面食中做法最为简单的。
将和好的面放入盆中,醒好后将面擀开切成条状,一片片揪在锅中烧开,盛出来放在自己的碗里,加酱油、醋、香油、盐、味精、最后再放一些葱花就可以了。
如果配上一头大蒜,冬天最合适,吃上一碗就会满头大汗。
山西面食6:剔尖

剔尖又名拨鱼,是“八姑”演变而成,做法同“八姑”大致相同。
剔尖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好几种臊子,而且和别的面不同,热爱美食的同志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自己的臊子,端起碗开吃啦。
山西面食7:猫耳朵

猫耳朵有一个传说,在介休人订婚时,丈母娘一般以猫耳朵招待女婿,其意是让姑爷听话。
将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团放在面板上,用手指往前按压,就可以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猫耳朵,煮好后将做好的臊子浇在上面,或者可以煮熟后捞出。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刀削面、擀面等。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人喜欢吃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山西面食品种多,历史悠久,据说一般家庭都能做数十种面食,可见面食在山西人的饮食中占有着很重的分量,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多种,山西十大面食分别是什么呢?山西最出名的面食都有哪些?
1、刀削面

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山西最出名的,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刀削面了,山西刀削面在全国都很出名,也是山西最具有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大部分的山西面馆厨师都刀工娴熟。把一团面顶在脑袋上,一手一把刀将面削进远离自己4~5米的大锅里~削的薄如纸片~~
刀削面可以说是山西人的日常饮食,风味独特,刀削面全凭刀削,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8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刀削面、拉面、擀面、剔尖、拨鱼、河涝、猫耳朵、擦疙蚪、揪片、刀拨面、搓鱼、推窝窝、溜鱼儿、抿面、莜面栲栲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