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元老桑弘羊,为国家精打细算,为何最终满门抄斩?

为何最终满门抄斩?

第1个回答  2019-10-05
功高盖主,太自以为是了,事情做的再完美,权利在别人手中
第2个回答  2019-10-04
历史上曾记载,他是被人陷害的!
第3个回答  2019-10-04
我认为是被奸臣嫉妒陷害
第4个回答  2019-10-05
1.工商富国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 ,在盐铁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虽然商业不能直接创作财富,但它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却可以带动和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间接有助于"创造财富,而且商业利润的垄断,对国家来说即等于"创造"了财富。
2.商品流通
桑弘羊还从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工来说明商品流通的作用,他认为商品流通可以"均有无而通万物",可以解决各地的资源过剩和短缺。 相反,如果商品缺乏流通,那么许多物资无法交易,必然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除此之外,桑弘羊还大力推行平准制度。他在京师设立平准机构,稳定京师物价。这个机构掌握了巨大的商品储备及运输队伍。当某种物价上涨时即贱价抛售;反之,某种物价甚贱时则加以购买。他已经开始运用市场价值规律稳定物价了。
3.对外贸易
桑弘羊对对外贸易的作用有着非常充分的认识,他的"本重币虚"的思想比西欧十五世纪重商主义"以货币为本"的思想领先许多。虽然货币的多少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但他不把货币的取得作为对外贸易的目的,而是以货币为"末"、为"虚",以供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物品为"本"、为"实"。
桑弘羊主张对外贸易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对外贸易来控制外国,即尽可能向国外输出多余商品,以造成国外对国内商品的以来,从来导致其政治上的被动 ;二是通过对外贸易来达到"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敌国,又要丰富国内的商品供应。
4.政治贡献
在桑弘羊总管国家财政期间,为了彻底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桑弘羊制定或修订、实施了诸如机构改革、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一系列新的财经政策。
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效保障了抗击匈奴战争的进行,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遏止了富商大贾和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
第5个回答  2019-10-05
功高盖主了,难免会被人猜忌。这场政争中,汉昭帝或是早慧、或是明智地站在了霍光一方,但在这之后,诛灭所有政敌的霍光彻底大权独揽,成为大汉帝国的实际主宰。汉昭帝也彻底形同傀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