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文化的木兰文化 - 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木兰文化之源[1] 木兰文化始于汉代,传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和盛行于隋朝时代。由于木兰系过往者,所以再度被提起时,就有一些考订的成分夹杂其间。
东吴姚奎在《木兰歌》引文中说:“孝女木兰”,父名应。
南朝陈代、收录起汉讫陈的《古今乐录》则曰:“木兰,不知名”。
晋宋之际的何承天也曾提及木兰。此时木兰的故事和其包含的社会思想内容已经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
《南齐书·州郡志》载,南齐朝廷曾在司州安蛮左郡设木兰县。南齐朝廷此举的目的,盖因木兰动人事迹的累世褒誉,且已演化成一种民族精神的偶像,可为统治者所用,故以其名设县追念褒扬,以激励来者。
到近现代,随着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统治的全面展开,木兰文化被赋予了全新内容。木兰由“节女”、“贞女”的传统形象升华为一个民族英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一出豫剧《花木兰》,给“最可爱的人”送去了高质的精神食粮。朝鲜三千里江山,那荡气回肠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激越唱词,生动表达了“家国情怀”。
十年动乱的文化虚无年代,作为木兰文化的一些传统表现形式都被视作封建迷信而遭清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木兰文化的发展重又走上健康正常的轨道。
20世纪80年代,由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1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在木兰故里“修木兰胜景、扬木兰精神”的活动,奏响了木兰文化复兴的序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开始意识到,木兰文化不单只是一个教化体系,它还是一份久酿奇香的文化资源。这就开始了木兰文化的流变。既有承袭、发展,又有创新。其时河南虞城营部镇为木兰庙砌建碑楼;陕西延安重修木兰陵园;武汉市黄陂区大规模修葺木兰殿宇等。
1999年以来,黄陂举行了四届“中国武汉木兰文化节”,更是“木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新的有益尝试。海内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使木兰文化得到一次新时代包装下的巨大弘扬。
随着美国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热映全球,木兰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在异域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了更深刻、更有启迪意义的发展契机。这也是木兰文化发展前景广阔的良好兆象和潜藏无穷魅力与能量的生动体现。[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