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_六大工程助推和谐校园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5
  加强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加强学校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手段,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管理的奋斗目标和价值体现。我校以“依法治校、文化引领、自主发展、创建特色”为纲领,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人文化管理、和谐式校园”为目标,因地制宜,深化改革,人本立校,注重过程,积极实践,实施了六大工程。
  一、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和谐基石
  创建平安校园,维护校园良好的卫生、健康、安全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件大事。身为校长,我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关心健康的思想,不断强化“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时刻注重细节的管理,努力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想安全,处处盯安全,人人懂安全”。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认真营造安全环境,为师生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学校获得了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打造法治校园,提供和谐保障
  依法治校,建设一个法治、公平、稳定、有序的校园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②加强 规章制度 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化管理机构;③加强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建设,着重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④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⑤突出“规范+情感”的管理模式,关注教师的自身需要,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围绕教师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充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从而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良性发展机制,营造一种宽松、协调、包容、相互尊重的校园氛围。
  三、打造文明校园,构建和谐要素
  创建文明学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素。我校以“自我管理,主动发展”为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管理自治,行为自律”的“四自”精神。学校利用重大节日、校园画廊、报刊电台、学生论坛、学生组织等,积极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学校把“责任、诚信、协作”作为做人的基本要求,贯穿整个高中学习、生活、工作当中,并在教师中开展了“树师风,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立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铸师魂,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活动,要求教师做学生文明的表率、人品的标兵、行为的楷模。
  四、打造绿色校园,丰富和谐内涵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创建绿色学校使我校师生懂得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步入校园,满眼绿色,各种灌木、乔木达87种,均配以标牌。高大的梧桐见证了学校的风雨历程,挺拔的白杨记载了师生的奋斗岁月,茂盛的水杉、银杏寄托着师生的淳朴之情。晨曦初露,鸟鸣啾啾;阳春到来,花团锦簇。广场上翱翔的鸽子,放飞师生求知的希望和梦想,小池里游动的金鱼展现师生青春的朝气与活力。校园里,师生重视环保,爱护花木,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和谐共生。
  五、打造人文校园,凸显和谐核心
  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树立追求和谐的基本理念,要处理好学校和谐的基本关系,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关系的和谐、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及外部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说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校园和谐的核心是人的和谐。教育活动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使之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到遵循规律,激发潜能,思维协调,积极自信;内部人际关系上干群之间和谐互敬,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水乳交融;教师之间和谐互进,做到团结礼让,相互配合,交流对话,协作共生;师生之间和谐互动,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生生之间和谐互助,做到友爱关心,互帮互学,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外部关系上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一体,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校际之间和谐共存,做到合理竞争,优势并存,学习交流,合作多赢;学校与主管部门之间和谐一致,做到令行禁止,尊重上级,体察基层。
  六、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和谐境界
  重塑学校文化,增强精神动力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高境界。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成长的灵魂,是推动学校不断前进和持续高速运转的强大武器。我校确立了“让学习成为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这一校园精神。我们大力提倡读书修身活动,引导师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努力培养“三气”:学生的儒雅气,教师的学者气,学校的学术气。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幸福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创建和谐校园追求的价值目标,因而十分重视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精彩。叶澜曾说,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交融于一体的生命涌动的过程。教师一方面应具有充满激情的、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对教育教学工作专注投入,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应享有高质量的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社会、家庭,精神丰富,充满情趣,心灵自由。为此,我们始终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把努力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水平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