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当成你的“出气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6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已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有许多的烦恼无处发泄,这时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弱小而又缺乏反抗力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不理智父母的“出气筒”。作为‘出气筒’的孩子往往很无辜,他们也许没做错什么,只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就受到父母的打骂。


有一位母亲下班回到家后,一脸怒气,因为她在单位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此刻正躺在床上闹心呢!可她的女儿却不知道妈妈不开心,仍然像往常一样拉着妈妈手,眉飞色舞地说着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情。

“妈妈,告诉你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同桌今天上课吃东西了,还拿课本挡住了嘴巴,可是,他仍然没有逃过老师的‘法眼’,被抓个正着……”壮壮在妈妈面前手舞足蹈地说着。

“哦?是吗?”妈妈在一旁没精打采地回答道。

“对呀?你猜猜他是怎么被老师发现的呢?”女儿扯着妈妈的手,故意卖关子。

妈妈瞅了她一眼,没有理她。女儿开始撒起娇来了:“妈妈,我在问你问题呢,你快猜猜好不好?”女儿不停地拉着妈妈的衣襟央求着。

妈妈显着有些不耐烦了,说:“我怎么知道?你快一边玩去吧!”

女儿并没有注意到妈妈神情的改变,还是在那一个劲地往下说:“你猜猜……你不会连这点小问题也猜不到吧?你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妈妈呀……”女儿边笑边推着妈妈的肩膀。

妈妈此时发怒了,说:“你这孩子,没看见我正烦着吗?别烦我,去!去一边做作业去!再在我身边啰嗦小心我揍你……”

女儿被妈妈的吼声吓了一跳,撇着嘴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当今, 社会 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些父母往往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迁怒于孩子,对他们大呼小叫甚至拳脚相向,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将自己的满腔怒火胡乱发泄。事后,父母的气消了,殊不知却对孩子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身心伤害。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及心理都非常的脆弱,反抗的力度也不够,正是需要父母与 社会 保护和正确教育的年纪。父母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就拿孩子出气,只能对孩子造成难以估量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影响子女的 健康 成长。尽管压力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但是,孩子绝对不是我们压力宣泄的渠道。

父母迁怒于孩子,起因往往是些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事,这样一来,孩子被弄得莫名其妙,再加上与平时父母的百般疼爱落差太大,委屈感就会倍增,长此以往,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

在生活中,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拿孩子当“出气筒”,屡见不鲜。有时,夫妻之间吵架,父母就会把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很多时候都在状况外,根本不明白父母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爸爸或妈妈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小鑫是一个15岁的孩子,自从7岁起,就从来不叫任何人。就算是他爸爸妈妈,也从来没叫过一句!

原来,在小鑫7岁那年,小鑫的爸爸妈妈吵架泄气,这时乖巧聪明的小鑫看爸爸妈妈不高兴了,甜甜地叫着“爸爸妈妈”,想转移父母的不快。可是小鑫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理睬小堂,妈妈反而一把将小鑫推到了地上,还没好气地吼道:“你给我滚一边去!关你屁事!滚……”无辜无助的小鑫悄悄地抹着泪走了……从此以后,小鑫变成了一个冷漠的孩子,他的妈妈绞尽了脑汁,可是对小鑫依然没有什么效果,小鑫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失去了昔日的撒娇嬉笑,再也看不到那甜甜的微笑,更不用说和父母谈心了。

可见,父母拿孩子当“出气筒”,是不尊重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行为,天长日久会对他们造成心理阴影和性格变异。孩子受到的伤害是巨大的,很有可能会终身受影响,因为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那些特别快乐和特别难过的记忆会一直保留在内心深处,并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更不能将对对方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

总之,作为父母,请别把孩子当成你的“出气筒”。无论你在生活中受了怎样的挫折痛苦,不要把那份痛苦转嫁给你的孩子,那样不仅仅是对他们不公平,还会在他们长长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一道浓浓的阴影。

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将不良情绪传给了孩子,教育结果可以说等于0。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气筒,是发泄对象,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最好想办法冷静下来,不要跟孩子面对面,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对着孩子胡乱发脾气。

这个月,王女士又被老板无故克扣工资。她心里一肚子气,一直憋到了家里。

刚进家门,王女士就看见女儿将一本自己喜欢的时装杂志给弄破了。内心的火气,一下子被孩子点燃了。王女士照着孩子的屁股就是几下,直至将手打麻了,还不解恨。女儿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边哭边说:“你是坏妈妈,我不喜欢你。”

那晚,丈夫和王女士谈心:“你这是怎么了,不就是工资少拿了点,至于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吗?她又不是你的出气筒,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她也是个人啊,也需要别人尊重她。”

一番话,说得王女士无地自容。在那之后,王女士改变了许多,她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因自身的原因,而迁怒于孩子。有时,遇上烦心的事情,王女士也能够平心静气地去面对。

  成功学常说:“掌控情绪,才能掌控未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把精力用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我们才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

李女士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一天下午,李女士和客户发生了争执,面对盛气凌人的客户,她实在忍不住与对方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吵起来。回家后,她尽量克制自己,希望不要将这种不良情绪带给儿子和老公,在公司发生的事情她只字未提,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还是将她的火气“点”了起来。 吃晚饭时,老公埋怨菜咸,吃完饭碗也不洗就和儿子玩跳棋。在她收拾完家务后,家里的玩具丢得到处都是,到了睡觉时间儿子怎么也不愿意去睡,她叫了很多次,儿子像没有听到一样,就是不去睡觉……李女士当时再也忍不住了,想到自己在外面受那么多气都是为了这个家,可儿子一点都不体贴自己,竟然这么不听话,拿着衣架,对着儿子屁股就使劲打了起来,儿子没有见过妈妈发这么大的火,吓得大哭。 平静下来后,想到儿子哭得那么伤心,李女士非常难过,因为自己心里不舒服,却将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到家人。

可见,父母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不要把家庭以外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中来,因为消极的情绪不仅会传染,也会在有意无意中转嫁他人,最典型的就是迁怒孩子。父母作为成年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将遇到的麻烦妥善地处理解决,而不是在家里逞威风,把气撒在子女头上。

一个农场主,雇了一个水管工来安装农舍的水管。水管工的运气很糟,头一天,先是因为车子的轮胎爆裂,耽误了一个小时。再就是电钻坏了。最后呢,开来的那辆载重一吨的老爷车趴了窝。他收工后,雇主开车把他送回家去。到了家门前,水管工邀请雇主进去坐坐。在门口,满脸晦气的水暖工没有马上进去,沉默了一阵子,再伸出双手,抚摸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桠。待到门打开,水管工笑逐颜开,和两个孩子紧紧拥抱,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响亮的吻。在家里,水管工喜气洋洋地招待这位新朋友。雇主离开时,水管工陪他向车子走去。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水管工爽快地回答:“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头工作,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这里头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它们挂在树上,让老天爷管着,明天出门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树前去,烦恼大半都不见了。”

生活中的确有苦恼,但我们却不能把苦恼全部转移到家人的身上。当你工作了一天,打开家门的时候,就应该把工作中的不快乐拒之门外,带一份好心情回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