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种猪养殖技术

麻烦给我全面的回答,急需。谢谢!!!

第1个回答  2008-05-01
目前,国内外好象还没有统一标准,我在原种猪场工作过,先后接触过加拿大系\瑞典系\丹麦系的原种猪,感想如下,供您参考:
1*了解一下种猪原产地的气候环境\饲养环境\特别是原猪舍的地面(大多数原种猪到中国后,肢蹄病\呼吸道病多发)2*细心的饲养,使其尽快适应现在的饲养环境,善待它,您会得到十倍的回报;
3*注意惊吓,原种猪多数胆小,容易发生应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06
第一章 品种简介
第一节 长白猪
长白猪(LANDRACE)原产于丹麦,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引入多年,由于其体躯长,被毛全白,通称为长白猪。在我国各地均有饲养,有加系长白、英系长白、丹系长白等,多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利用。长白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产仔多的优良特点。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其被毛全白,皮肤可有隐斑;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耷;有效乳头6对以上。日增重980克,料肉比2.5,达100kg体重的平均背膘厚12.8mm,瘦肉率67.14%,经产母猪产仔数11.0-12.0头,产仔活数10.6头以上。
第二节 大约克猪
大约克猪源产于英国,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产仔较多等特点。大约克夏猪全身白毛,故又称大白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鼻直,背腰微弓,四肢较长,头颈较长,脸微凹,体驱长。日增重可达1060克以上,料肉比2.3,瘦肉率68%。达100kg体重的平均背膘厚12.6mm,经产母猪产仔数11.0-12.0头,产仔活数10.5头以上。
第三节 杜洛克
杜洛克猪源产于美国,杜洛克猪全身棕红或红色,但深浅不一,从金黄色到棕褐色均有,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头较小,面部微凹,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腹线平直,四肢粗壮,背略呈弓形,乳头5-6对,经产母猪产仔数10-12头,母性较强,育成率较高。适应性强,肥育期日增重890g左右,料肉比2.4,达100kg体重的平均背膘厚10.08mm左右,瘦肉率68.14%以上,肉质好。三元杂交中杜洛克猪作为终端(第二)父本。
第二章 种猪的引进
第一节 引种前的准备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引种前的准备工作:①圈舍:彻底清洗,消毒(采用生石灰、烧碱等消毒,如条件允许采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紫外灯消毒等),并且空舍至少七天以上,猪圈或隔离舍尽量远离已有猪群。②用具和设施:清洗、消毒、完好齐备。③饲料和药品。
第二节 引种注意的事项
1.运输前停食6小时,可给种猪饲喂水(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以减少应激。
2.运输管理
①车辆最好选用近2周内未装载猪的车辆,并严格清洁消毒后(全车彻底清洗→消毒药水喷雾→干燥→待用)才能使用。
②运输途中,车速不宜过快,避免急刹。
③路程过远时,要准备足够的饮水和必需的饲料。
④不宜在养殖场周围逗留或在居住人群密集的地带停留。选好路线,避开堵车地带。
⑤高温季节尽量在夜间或早晚运输。
⑥收集所引种猪的相关资料和档案。
第三节 引进种猪的观察和饲养管理
1.新引进的种猪,如有条件,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
2.注意消毒和分群: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一般用刺激性小无腐蚀的消毒药:氯制剂、百毒杀、1210、威宝、碘制剂等),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3.注意加强管理:先给种猪提供饮水(加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休息6-12小时后方可供给饲料,为正常期1/3,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天后才能恢复到正常饲喂量。种猪到场后的前二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的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4.注意隔离与观察:观察期专人饲养,专用工作服、水鞋、用具、器械等,避免病原交叉感染。要随时观察猪群的营养状况、精神面貌、粪便、尿色、有无咳嗽、皮肤颜色、采食情况、猪舍温度、气味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饲养过程中要把体弱的、有病的、打架的猪只及时隔离并特殊护理。
5.注意运动锻炼:种猪体重达90kg以后,要保证每头种猪每天2个小时的自由运动时间(赶到运动场),提高其体质,促进发情。
第三章 猪场的管理
第一节 卫生防疫制度
1.进入生产区消毒(规模化猪场)
①进入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更衣室,消毒设备:紫外线灯管和消毒池。
②进入人员必须在消毒间换鞋更衣,紫外灯照射10-15分钟,然后从烧碱溶液(3%)消毒池中趟过生产区。
③用具在入场前需喷洒消毒药。
④在病猪舍入口应放置浸有消毒夜的麻袋片,消毒液可用2%烧碱。
2.猪舍消毒
①舍内带猪消毒,连同猪舍外、猪场道路2-3天进行一次,在疫病多发季节一天一次。
②每批猪只转出后,下批转栏前,对猪舍、栏、粪便、剩余饲料、用具、下水道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方法:猪舍放空→清除粪便→高压水枪冲洗→2-3%碱水消毒→彻底水洗→干燥数日→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放干数日→进猪
③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
猪场常用消毒药及使用方法
名 称 常用浓度 用 法 消毒对象
烧碱(NaOH) 1-5% 浇 洒 空栏消毒、消毒池
生石灰(CaO) 浇 洒 空栏消毒
复合酚 1:100 喷 洒 疫情时栏舍环境强化消毒
复合酚 1:300 喷 洒 空栏消毒、带猪消毒
福尔马林 15-20% 熏 蒸 空栏消毒后的猪舍
百毒杀 1:100-300 喷 雾 猪舍内外环境消毒、带猪消毒、饮用水消毒
碘制剂 外用、喷雾 皮肤及创伤消毒
猪舍内外环境消毒
氯制剂 1% 喷 雾 猪舍内外环境消毒、饮用水消毒

第二节 种猪免疫程序
1.参考目标猪场的免疫程序及所引种猪的个体免疫记录,根据本场和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猪群的科学的免疫程序。
2.如果所引种猪的猪瘟疫苗的免疫记录不明或经监测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不高或不整齐,应立即加大剂量全群补免猪瘟脾淋苗。如果猪瘟先前免疫效果确实,可按新制定的本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3.重点做好蓝耳病的病原的检测和疫苗的接种工作,而对于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要按国家规定执行(如五号病、某些地方的猪链球菌病等)。
4.结合本地区及本场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情况,做好针对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工作,如喘气病疫苗、传胸疫苗等。
5.可做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疾病的防疫注射,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
6.种猪接种完各种疫苗后,应用广谱驱虫剂进行全面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表1.种母猪免疫程序(参考)
免疫时间 使 用 疫 苗
每隔4-6个月 口蹄疫灭活疫苗
初产母猪配种前 猪瘟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经产母猪配种前 猪瘟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产前4-6周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注2]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注2]
备注:1.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2.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每年3-5月份(蚊虫出现前1-2月),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免疫两次。
3.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
4.[注2]: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

表2.种公猪免疫程序(参考)
免疫时间 使 用 疫 苗
每隔4-6个月 口蹄疫灭活疫苗
每隔6个月 猪瘟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备注:1.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2.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每年3-5月份(蚊虫出现前1-2月),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免疫两次。
3.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

表3.商品猪免疫程序(参考)
免疫时间 使 用 疫 苗
1日龄 猪瘟弱毒疫苗[注1]
7日龄 猪喘气病灭活疫苗[注2]
20日龄 猪瘟弱毒疫苗
21日龄 猪喘气病灭活疫苗[注2]
23-25日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注2]
链球菌Ⅱ型灭活疫苗[注2]
28-35日龄 口蹄疫灭活疫苗
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注2]
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注2]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注2]
55日龄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注2]
60日龄 口蹄疫灭活疫苗
猪瘟弱毒疫苗
70日龄 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注2]
备注:1.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
2.[注1]:在母猪带毒严重,垂直感染引发哺乳仔猪猪瘟的猪场实施。
3.[注2]: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
7.技术要求
①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并做好疫苗管理,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
②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同时要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④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⑤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紧急免疫。
⑥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第三节 猪的驱虫
1.一般采用广谱驱虫制(阿维菌素)
2.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配种前14天内用药
3.种公猪: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年内至少用药两次。
4.育肥猪和待售猪,在转群前用药。
5.对新引进的猪用药一次。
6.若猪场疥螨、血虱感染严重时,在首次用药后10天左右重复用药一次。
第四节 常见病及防治
1.猪瘟。
症状: ①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41℃上下,稽留不退,皮肤和粘膜发绀和出血,一至数天死亡。②急性型:体温40.5-41.5℃,精神沉郁,绝食,全身无力,发抖,行走摇摆不稳,常挤卧一隅或钻入草堆,呈怕冷状。两眼结膜发炎,口粘膜苍白或发绀,齿龈、口角、会厌、阴道有出血点。③亚急性型;体温先升高后下降又再升高,皮肤有明显出血点,耳、膜下、四肢,会阴有陈旧性出血点,也有新出血点,扁桃体溃疡,舌、唇、齿龈、结膜有时也可见到出血点;后躯无力,走路摇摆,多见于流行中期。病程约20-30天。④慢性型:体温40℃以上,时高时低,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时缓慢无力,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有紫斑或死痂,病程1个月以上,有的能康复,但生长缓慢,没有饲喂价值。
防治: ①平时预防。预防的首要措施是自繁自养,避免从外面引进带毒猪,须待免疫后再引进,进场后应单独隔离养2-3周。对猪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进场人员要严格消毒,以免带进病原体造成猪瘟流行。母猪在配种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新生仔猪能获得免疫,哺乳仔猪在21-28日龄用免化猪瘟弱毒苗每头注射2-4头份。断奶时(60日龄)再用猪三联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接种1次,每头猪2头份。②紧急防疫: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各类型的病猪,传染媒介是污染的场地、用具、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等。对病猪进行捕杀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对传染媒介进行彻底消毒,疫区和受威胁区应进行紧急接种,对新生乳猪初乳前进行接种猪瘟弱毒疫苗。③病猪治疗:在猪瘟流行时,提倡强制捕杀、无害化处理;对点状零星发生初期病猪,可使用猪瘟血清加40-80万单位青霉素。
2.猪口蹄疫
症状:在口腔、舌面、鼻镜、唇部、乳房、蹄叉、蹄冠、外阴、阴囊等部位出现水泡,12-36小时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伴有体温升高等现象,可达40-42℃;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蹄痛跛行,蹄壳边缘破裂;重者蹄落;母猪乳房、乳房处有明显水泡。
防治:疫苗预防。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症状:①妊娠母猪:主要见于怀孕100天以上的母猪,特别是107-112天的母猪,突然厌食、发热、喷嚏、咳嗽(类似流感)。严重的沉郁、呼吸困难、耳尖、耳边呈蓝紫色、皮肤有红斑、大疹块和大面积梗死,阴部肿胀。呈现大批流产或早产,产出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仔猪死亡率高达80-100%。②空怀母猪:感染后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发热,配种率、受胎率下降。③初生仔猪:以呼吸道综合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呼吸急促,厌食,被毛粗短,生长停滞,丧失吃奶能力。
防治:疫苗免疫;做好药物保健工作(枝原净、新霉素);做好消毒工作。
4.哺乳仔猪黄痢
症状:新生仔猪拉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粪便,粪中常有凝乳块,常因脱水死亡。仔猪初生至3日龄这一阶段发病较多,7日龄后发病极少。当猪舍内仔猪黄痢连续不断时,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明显增多,弱仔更易发生本病。
防治:①适时配种。母猪初配日龄不早于7-8月龄,体重不低于110kg。杜绝近亲交配。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种猪档案卡。做好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②给妊娠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关键是饲料搭配要科学,营养要全面,配种后最初一个月内要限饲。妊娠80天后要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产前4周和产前2周分别给母猪注射仔猪大肠杆菌腹泻基因工程苗1次。规模化猪场应采取本场病料制做自制苗,效果更确实。③生后尽快让仔猪吃初乳,帮助虚弱的仔猪哺乳。生后12小时内给仔猪口服抗菌素(通过药敏试验选出的最敏感药物),之后每12小时服用1次,连用3天。对明显无饲养价值的仔猪坚决淘汰。产后3-5天给仔猪补铁150-200毫克,补硒1毫克。⑤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治疗的同时应给仔猪补液。我场应用的一个很有效的补液方案是:10%安钠咖5ml,2.5%维生素B13ml,10%维生素C5ml,1%硫酸阿托品2ml,5%葡萄糖100ml,生理盐水85ml。用前将上述混合液加温至39℃腹腔注入。用量:每头仔猪每日龄用5ml,每天1-2次。发病窝中所有仔猪不论大小一律口服0.1%亚硒酸钠1ml。及时扑杀无治疗价值的仔猪,尸体无害化处理。
5.乙脑
症状:①怀孕母猪不表现临床症状而发生流产,流产时乳房膨大,乳汁流出,胎衣滞留,弱胎、死胎、木乃伊或胎儿大小差异很大。有的超过预产期也不分娩。②公猪常发生睾丸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逐渐变硬,交配能力下降,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上升,因此患病公猪不能留作种用。③育肥猪和仔猪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40-41℃停留,可持续几天至十几天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饮欲增加,结膜潮红,粪便干燥,仔猪可发生神经症状。如:磨牙、口流白沫、转圈运动、盲目冲撞、倒地不起而死亡。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在6-9月份。
防治:①疫苗防疫。②脱水疗法:脱水药物20%甘露醇,10%葡萄糖。③镇静疗法:对兴奋不安的病猪可用氯丙嗪等。④退热镇痛疗法:用安基比林、安乃近。⑤抗菌疗法:可试用各种抗生素、磺铵类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6.猪丹毒
症状:①急性型:突然发病,不愿行走、呕吐、体温升高42℃以上,眼结膜充血,先便秘后腹泻,发病1—2天后,在耳、颈、背、胸、四肢等处出现红斑,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1—3天,死亡率达80%以上。②亚急性(疹块型):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活动,体温升高41—42℃,1—2天后,背、胸、颈及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形状呈方开、圆形、菱形不等。疹块突出皮肤表面,界限明显,初期表现小水泡,后期因泡液干燥而形成痂皮。常取良性经过,1—2周可恢复健康。③慢性型:一般由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出现四肢关节肿胀,尤以腕关节,跗关节变化明显。
防治:①常加强管理,猪舍及用具保持清洁,定期进行疫苗注射。② 青霉素:2万/Kg体重,肌注、每天三次,连用3天。③链霉素:50MG/Kg体重,肌注、每天二次,连用3天。③ 5%拜有利注射液;0.5ml/10Kg体重,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
7.猪喘气病
症状:在清晨或气候骤变时咳嗽明显,往往会出现连续咳嗽好几声。疾病中后期出现喘气及腹式呼吸。若无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食欲和体温无明显异常,但生长性能影响很大。若有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喘气和咳嗽症状加重,体温上升,死亡率下降。
防治:采用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除病杀)在预防上,在仔猪断奶后,每隔10天喂3天除病杀(3-4疗程)。
8.猪萎缩性鼻炎
症状:幼龄猪感染后初期表现打喷嚏和咳嗽,后进一步发展为流鼻涕、鼻孔流脓症状,此时病猪表现不安、甩头、拱地、用鼻摩擦地板,产生鼻孔出血症状,流泪并在眼角形成泪斑。到中猪后鼻骨变形。
防治:淘汰发病母猪;采用磺胺类药物和光谱抗菌素。
9.猪附红体细胞病
症状:小猪主要症状是皮肤苍白和黄疸,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的高热稽留,呼吸粗砺,下痢,尿呈棕色,拱背,消瘦,全身皮肤发红,或耳,腹下,四肢先发红后出现紫斑,数天内衰竭死亡。母猪体温40-42℃,高热稽留数天,厌食,部分母猪出现衰弱,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防治:①阿散酸200克/吨对猪群连用一周,对猪群连用一周,以后100克/吨,连用一个月。②土霉素7-15毫克/公斤体重,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③血虫净(贝尼尔)7毫克/公斤体重,配成5%的溶液肌肉注射,并辅以对症治疗。④应用铁制剂作对症治疗。
10.猪伪狂犬病
症状:①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病情最为严重。新生仔猪产下后很健康,膘情也好,但在2-3日龄发病后,仔猪眼眶发红,闭目昏睡,体温在41℃左右,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有的呕吐或腹泻,初期听到刺激性声音可发出兴奋性鸣叫,后期则无反应。随后出现眼睑、口角、颌下水肿(这些症状可与低血糖、补铁制剂引起的中毒相鉴别),常在腹部出现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严重时全身呈紫色,患猪步态不稳,有的只能后退,易跌倒,有时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反张,一般持续4-10分钟。病情最短的4-6小时,最长为5天,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及拉黄色稀粪,绝大多数死亡,耐过的成为僵猪。②中猪(4月龄左右)发病症状轻微,低热,眼结膜发红,鼻镜潮湿,有鼻涕,体温40.5℃左右。③母猪发病,表现为厌食、便秘、震颤、眼眶膜炎或视觉消失。个别发病严重的。耳尖发紫,四肢叉开呈鹅步不能站立,有时头侧向一边,体温在40-42℃。最后衰竭死亡。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则分娩延迟或提前,流产,产木乃伊,流产的可达50%,所产仔猪初生重小,弱仔在2-3天内死亡。
防治:疫苗防疫
1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症状:猪突然发病,体温急剧升高,食欲废绝,高度呼吸困难,犬座式,张口伸舌,口、鼻、流出带血色分泌液,口、鼻、耳、四肢内侧及腹下皮肤呈现广泛性暗紫色,常在发病后36-48小时死亡,病死率80-100%。
防治:①氯霉素、土霉素等注射液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ml均匀混合,耳静脉注射,每天二次,连用3-4天。②5-10ml地塞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二次,连用3-4天(怀孕母猪禁用)。③全场饲喂药物饲料:每吨添加5%普尔健1Kg,连用6天,停药3天,再用6天。

第五节 猪的饲料配方

为了保证猪的正常生产,猪的营养不可忽视,生产性能越高的猪,越应满足其生产过程中的营养需要,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均会影响其生产成绩,并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饲养,以下饲料配方仅供参考。

使用对象 乳猪 小猪 中猪 大猪 怀孕母猪 哺乳母猪
使用阶段 7天-15Kg 15-40Kg 40-70Kg 70Kg-上市 怀孕期 哺乳期和怀孕后期
玉米 57.0 61.5 64 63 58 63.5
麸皮 3 6 17 24.5 12
豆粕 27 27 24 16 12 20.5
鱼粉 5 2.5 1 1.5
乳清粉 5
植物油 2 2 1
4%预混料 4 4 4 4 4 4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第六节 猪的饲养管理
1.仔猪饲养管理
①保证初生哺乳仔猪所需温度28-32℃,断奶仔猪21-30℃。
②仔猪产出后,放到预热的保温箱内,待脐带稍为变凉后,再剪脐带和仔猪犬牙,放到产床上让仔猪吃奶。防止脐带失血过多及仔猪吃奶时咬破母猪乳房引起感染。
③待仔猪吃完初乳后,24小时内对仔猪打耳号、补铁、杂交公猪进行去势。
④固定奶头,同时勤于观察母猪,母猪缺奶时注意催乳、寄养和人工喂养。寄养仔猪要吃足初乳。
⑤仔猪出生后第一天、第七天注射速可生,从7日龄开始补料,出生2周内重点防止仔猪下痢,亦可运用益生素+口服补液盐进行防治,早晚3-4次。(ors配方:氯化钠 3.5g、碳酸氢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水1000ml)。
⑥3-4周断奶后饲喂富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血浆蛋白粉,它极易被保育仔猪消化吸收,提高成活、促进生长、 减少下痢的特殊饲料过渡10-14天,逐渐过渡到小猪料。
⑦保持栏舍干燥和温度,断奶后2周温度保持30℃以上,有利减少腹泻。
⑧驱虫和免疫:按免疫程序给转入生长舍前一周仔猪添加驱虫药(要求按不同驱虫药用量用法进行)。
⑨实施全漏缝高床产仔保育,仔猪生长快、育成率高。
2.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①达到100千克以前自由采食,100千克后种猪视体况限量投料。大白、杜洛克按体重饲养阶段投料。
②达到100千克后,母猪喂怀孕母猪料,限量每头每天2.2-2.5kg。临产前一个月每天喂3-3.5kg。
③达到100千克后,公猪喂公猪料或哺乳母猪料,限量每头每天2.2-2.5kg,避免过肥 。母猪在8月龄左右,体重达125千克以上,背膘≥14mm,第三个情期进行配种,首次、第二次发情一般不宜配种。
④公猪可尽早调教,在精液检查合格情况下,8-9月龄初配。
⑤公猪应单栏饲养,切忌打架;母猪群养有利发情,适量运动,保持体况适中。
⑥配种前1个月注射猪瘟、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等疫苗以及驱虫。灭活苗间隔2-3周重复注射。
⑦引进种猪除隔离观察外,入栏前驱虫。
⑧此外要求蛋白质、氨基酸平衡,一般粗蛋白15%、赖氨酸0.7%。后备母猪培育期Ca、P含量较高,Ca0.9%、P0.73%,这样可以使骨骼中的矿物质沉积量最大。初产母猪繁殖寿命长,平均分娩间隔短。后备猪的饲料配方应该根据体重大小在饲料原料中考虑是否添加鱼粉和膨化大豆,如果体重在80kg以下:鱼粉添加1%左右,膨化大豆1%;80kg以上-7月龄此阶段主要考虑胃肠功能的挖掘、性器官的发育等,不加鱼粉和膨化大豆;7月龄-发情实施短期优饲,可以饲喂哺乳母猪料。
3.妊娠母猪
①断奶当天喂少许料、然后喂3-4kg/天哺乳母猪料5-7天。
②配种后母猪立即分开饲喂,前3周每天限食不超过2公斤;妊娠3-12周2.5-2.8kg妊娠料;12-15周2.8-3.2kg泌乳料;产前15天改用泌乳料3-4kg/天。
③妊娠期间可适当饲喂青料或富含纤维青粗饲料,避免妊娠期母猪过肥引起带仔性能差。
④ 断奶母猪放到室外运动场群饲,接受阳光照射,促进早日发情。
⑤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夏天采取滴水降温或雾化降温或者水帘降温,冬季注意垫草或木屑,同时加料15%左右。
⑥减少猪只惊吓、打架和剧烈运动,禁喂霉料等防流产。
⑦患流产、子宫炎的母猪子宫及时冲洗,处理不佳淘汰,同时断奶后50天内不发情、配种3个情期仍配不上、3年以上老母猪予以淘汰

4.哺乳母猪
①产前后饲料中加药预防细菌性疾病,或者肌注长效抗菌剂,减少乳房炎、子宫炎等产后综合症发生。
②从分娩后3天加料,第5天起,自由采食[采食量kg=(母猪体重×1%)+(0.5×仔猪头数)]。
③仔猪七天开始诱饲,喂优质乳猪教槽料,到21天能大量采食,促进仔猪发育,减少母猪的负担。
④ 注意产房温度,哺乳母猪尽可能采食,防止高产母猪过瘦引起失配或下一胎产仔数减少。
⑤做好接产准备:产房清洗、消毒,空栏一周,母猪上产床清洗母猪下腹及外阴并用0.1%KMnO4消毒。
⑥产床保持干燥,绝对不允许用水冲洗,湿冷的地面极易引起仔猪拉痢。清洁产房要注意清洁顺序:从健康猪到发病猪,对下痢栏要先撒上干性消毒剂(如漂白粉、石灰粉),十五分钟再清扫干净。
⑦分娩时,要有人在场接产。人工助产时尽量减少产道损伤,要严格消毒好双手和接产用具,凡助产后的母猪,肌注抗菌剂(如长效抗菌剂、得米先等),预防感染。
⑧注意控制母猪产后头几天有产后热、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便秘等综合无乳症发生。
⑨夏季因高温影响采食,现推荐滴水降温装在房顶上通过减少太阳辐射热来控制整栋猪舍温度,比直接滴水在母猪身体上效果好,最好采用水帘降温。
5.种公猪
①种公猪根据体况和配种情况投喂2.5-3kg/日泌乳料或种公猪料。注意防止公猪过肥或过瘦。
②加强公猪运动,尤其是后备公猪每天要保证1小时以上的运动。有数据表明,经常运动公猪肢体健壮采精量多,精子活力高10-30%。
③合理使用种公猪:后备公猪8月龄开始配种(体重120kg以上),每周配种不超过3次。1岁以上保证每周2-3天休息。人工授精成年公猪每周2次,1岁左右每周1次。
④定期检查精液,避免公猪受热应激或发热,影响精子成活。受热应激公猪出现死精,恢复需56天以上。
⑤人工授精公猪与本交的公猪分开,严禁既人工授精又本交。
⑥农家饲养的公猪,喂给少量优质青料,配种后饲喂2-3枚鸡蛋作为“奖励”,其精子的活力和抵抗低温能力均较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