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县城到大上海,普通学生的自卑谁懂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繁华热闹的大上海从来不缺少让人流泪的故事,

往来的高架桥上车水马龙,它不缺故事也不缺某一个微不足道的你!

可反过来,对于微小的你,大上海又会是一个多么可望而不可即。

出身小县城的大学生初次来到繁花似锦的大上海,

面对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

你可知道这可以让一个人多么的自卑,

或许很多时候,人们都知道,

但不承认,不正视,甚至隐藏与鄙视,因为很多很多原因。

当代知名作家郭敬明曾经接受鲁豫有约的采访,当时的他已经是功成名就,身价千万。

在与主持人交谈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郭敬明表现出了对得起自己身价的稳重。

但谈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他最终也难掩伤感。

他开玩笑的用“变态”来形容他的母校,这座位于上海的学校。

在主持人的提醒后,他改用“夸张”来描述自己在上海大学求学阶段的经历:

原本在小县城锦衣玉食的人,来到大上海后突然发现

同学多是上海本土人、手机和衣服每天基本不重样~~~

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是比你现在拥有的好太多,

这种巨大落差造成的失落感产生了一种情绪:自卑。

主持人笑着说:“应该是成年人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啊,小孩子们会有感觉吗?”

郭敬明笑了,我也笑了。也许这名主持人从未经历过同样的事情,难以理解。

但就像郭敬明说的那样:“当你周围的同学永远在用最新款的手机,

他们都穿名牌的时候,然后你用的最老土的手机,然后什么都不能穿,

然后不能出去逛街,不能去餐厅吃饭,只能吃食堂的时候,

那么你就会觉得这座城市不属于我。”

不得不说的是,对郭敬明的风评各色各样,但他对世界的观察是深刻的。

尽管这种观察在很多时候被认为带着拜金的色彩,

但这正是人生那个阶段大部分年轻人最真实的感受,你无法避免,无法超脱。

在鲜明而直接的对比下,你很难逃脱自卑的魔爪?

而郭敬明的成功也许正是因为他准确的抓住了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内心最真实的痛。

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有一个人物很有代表性——石小猛,

张译扮演的石小猛是一个从农村到北京读大学的小伙子,毕业之后留在北京打拼事业,

他希望带给自己的女友幸福的生活,

你看,这多么像刚刚从农村考入大学的你我?

但客观上他无法像公子哥程峰那样在打拼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女友。

当程峰开着豪车、追求自己女友时,

他发现了自己真实的自卑,他发现了自己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的时候,

那种自卑感转化成了对金钱的追求的欲望,甚至有些不择手段最终变成孤家寡人,惹人唾弃。

与他不同的是,选择权还在我们手中。

这是大城市带给小人物的压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城际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郭敬明、石小猛感受到的这种真实感受,那种由外物带来的自卑感。至少在你一无所有的年纪里,这种自卑感是让人痛彻心扉,终生难忘的。这样的感觉不是他们独有的,在每个从小县城到大上海求学、打拼的你我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

但说到底,这种自卑感都应该是暂时的。

因为差异永远都会存在,沉醉于这种差异带来的自卑中往往让人迷失,或者沉沦,或者走向弯路,如石小猛一般。

此外你还有另外的道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时代发展的红利为青年人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正视自己的情绪,充实自身,迎难而上。郭敬明的经历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他的作品销量火爆,之后开公司,拍电影,参加节目,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人生巅峰,他也确实取得了成功。但当初的感觉仍然可以在他的文字和其他作品中捡拾到一二。我们不去评价其他,或许对郭敬明的争论永远不会停止,但他面对这种情绪的选择是正确的。最后我们只想说,这种自卑感确实会影响人的行为,或沉沦自卑下去,或奋斗摆脱困境。如何选择,诸君可要想清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