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邪不压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中国的很多电影,都不太像电影,倒很像是拿了个傻瓜摄影机拍的 ,随手剪的。以为故事情节可以遮掩粗制滥造,以为明星出场可以迷惑观众的判断。

画面的平庸,剪辑的粗糙,演技的贫乏……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我们常常在看印度电影的时候,感慨印度电影为何总是让我们眼前一亮,觉得更像电影。

思想的深度,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唯美,人物的刻画……每个点都追求完美,观众在享受视听和心灵的盛宴。

我始终认为,不论拍一部电影还是看一部电影,都需要有艺术家的眼光和情怀。你才能拍出一件艺术品,而非视频。你才能品出滋味,而非消遣。

这感觉像极了近日看过的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好些人都劝我不要去看了,不好看,也看不懂。上网一翻影评,确实评分不高,目前豆瓣只有7.2分。

而我就偏不信邪了。偏不相信能拍出叫好又卖座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子弹会飞》的姜文,花了四年隐身,还拍不出好电影来。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邪不压正‘’。

带着看不懂也不好看的疑虑,我依然走进了影院。果然,姜文还是给了我惊喜。之所以惊喜,是因为《邪不压正》太电影了。

格局和细节,虚幻和现实 ,光与影、声与色,恰如其分地成就了这一部电影。

这个‘’复仇‘’的故事在抗日救国的大格局下展开。

主人公李天然年少时亲眼所见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父因不同意卖地给日本人种鸦片,惨死在邪恶的师兄和日本人刀下,自己也险些被杀灭口。

愤恨在他心中燃烧了15年,也磨砺了他15年。他从美国回到北平,以为自己随时准备好了复仇,可每次都是莽撞草率而为。但也正因如此麻烦频出,情节才曲折波澜。

关巧红累积十年的仇恨,为了等候这个仇人的到来,她等待了十年,在裁缝店里隐藏了十年。可是真正等到仇人出现时,却发现自己下不了手。直到李天然的出现,才帮她突破隐藏在内心的胆怯。

因为格局之大,拔高了电影的高度,但也隐藏着耐人寻味的一个又一个小悬念。大格局下的小恩怨,步步惊心。 细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电影能还原历史,亦可脱离现实而虚幻夸张。

卖国贼朱光潜的虚伪恶毒,侵虐者日本人的暴戾恣睢,这些真实的历史镜象,击中观众的痛点。

而李天然来去自由无踪影的飞檐走壁,躲避飞射的子弹,夸张而神奇。好电影需要这种超脱现实的惊人效果。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展现实,造虚幻,藏真伪。带我们一起傲游如梦如真的电影世界。

如果能跟着电影,去看一看民国时期美得醉人的北平雪景图。该是多么美妙的视觉享受!导演姜文做到了。不仅还原了历史的旧貌,还融入了美得一塌糊涂的景色。

不论是李天然回到北平,一路伴着雪花纷飞美如画中游;还是火烧日本人的鸦片仓库,在钟楼观望夜色中燃烧的红云;或是身轻如燕,自由跳跃于古色古香的屋顶房梁……画面的唯美,总能在电影里很自然地浮现,让观众如饮醇香美酒。

光与影的默契,声与色的融合。是好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李天然的美国养父亨德勒医生京腔京调韵味十足,彰显汉语的魅力,让人感慨他流利圆润的北京话能把很多中国人都比下去。

姜文和朱光潜的秘密会谈,意味深长的对白,老谋深算的传神,将剧情的神秘感推向小高潮。

邪不压正,也许更多人看到的是复仇故事,而我看到的是韵味而有悬疑的电影艺术。

如果你不细细回味,你便感觉不到邪不压正的力量,你也猜不透那些复杂的关系,究竟是邪是正,是美是丑,孰能辨得清,道得明?视界的黑白灰,不在电影里,而在你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