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哭就是懦弱?关于孩子的心理韧性,你必须明白这几件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有人说,灾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其实不对。灾难与困境本身并不是财富,而对灾难的思考与学习,才可能使灾难变成财富。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逆境的人都能够更加坚强。

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与人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如此不同?

心理学家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每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心理韧性不同。

何为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称为心理弹性、心理适应力、心理顺应性等。一位心理学家形象地把一个人比喻成一个皮球。当我们把皮球抛到地上时,球自然就会弹跳起来。

皮球中的气体愈充足,球的弹跳力就会愈强。相反,如果球中的气体不足,球的弹跳就会显得很无力。

这种球的弹跳力就如同人的心理韧性。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韧性定义为在遇到困难(危险、逆境)时度过难关,吃一堑长一智,并继续前进的能力。

心理韧性强的人往往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因为他们往往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认真对待,并希望能借此锻炼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更大的挑战。

他们的反应方式往往是积极而非消极,具有建设性而非“驼鸟”政策。由于他们能就事论事,着眼于当前,他们往往会觉得更加自主自立。同样,当目前的困境得到解决后,他们不会再纠缠,而是向前看,着眼于未来。

心理韧性怎样影响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应能力强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也更加自如。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很快调整,不会在一件事情上长期纠缠不休。相反,适应能力差的人则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且往往怨天尤人。

但要注意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一味顺从、适应他人者并不一定意味着适应能力强,真正的适应能力是指能够正视问题的存在,并设法解决问题,使得相应的人际关系 健康 发展。

同时心理学家发现,适应能力强的父母不仅其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且对子女的影响力也强,更容易担当好作为父母的角色。通过言传身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增强适应能力。

研究发现,注意教孩子一些有用的应对困难的技巧,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坚定、有力,且处事冷静、有效。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更为重要。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心理韧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遭遇了重大变故的群体中,比如亲人离世,家道中落,遭遇自然灾害,生于贫困等等。近年来,对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广泛,个体该如何应对压力等话题被更多地关注了。


对心理韧性有20多年研究经验的Bonnie Bernard 认为,高韧性的孩子具备四大特质:



关于心理韧性的5个误区


误区一 :心理韧性高的孩子不会哭


心理韧性的高低与哭、不哭没有太大关系。哭有时可以看作是压力的释放和宣泄,是积极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韧性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抵抗力,挺过挫折后获得新生。比如,日本一个综艺节目,6岁男孩,一边哭一边继续尝试,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跳过了10级箱子,你能说他心理韧性不高吗?


误区二 :心理韧性高的孩子不需要别人的帮忙


正好相反,寻求帮助是提高心理韧性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你今天没考好,非常难过,在好朋友肩膀上靠一靠,或者一起在操场散散步,聊聊天,可以极大地缓解负面情绪。


最佳损友见过我们最狼狈的一面,也给予过我们最多的支持,伴随我们走过泥泞之路。


误区三 :受苦式和打压式的挫折教育利于培养孩子的韧性


一味地受苦和打压可能会起反作用。英国学者对16916名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根据儿童家庭的贫穷状况、所在社区的好坏以及所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比如离婚,亲人离世等,将儿童分为高风险和无风险2组。


高风险组的儿童,所在家庭更贫穷、住的社区有更多问题、也经历了更多的负性事情。结果表明,与无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儿童出现了更多的行为问题。

而无论是在高风险,还是无风险组的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越积极,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越少。


也就是说,在越苦和越高风险的环境下生活,儿童出现问题的几率越高;积极和温暖的教养,是儿童成长的保护伞。

误区四 :男孩的韧性都比女孩高


这可不一定,女孩可能更占优势。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约2000名8-12岁的儿童研究发现,女孩在心理韧性上可能更占优势。


女孩比男孩有更高的同理心、更好的交流能力、更能寻求帮助,同时女孩也得到更多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等,这些能力和支持都对提高韧性有帮助[8]。


误区五 :心理韧性高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


生活不可以被预测,心理韧性的高低不是在于遇到的事情,而在于遇到这些挫折和打击后如何应对的能力。


如何培养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并非天生,它需要学习且可以学习,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建议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方式来锻造心理韧性:

(1)建立并善用人际关系。

建立并保持密切的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接受家人或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有助于应对逆境,锻造心理韧性;而提供帮助,在他人需要时施以援手也同样有益于自己的身心 健康 。

(2)在面对危机时不要一蹶不振。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的快乐需要积极寻求,而不幸或困难则常常不请自来。你唯一能做的改变自己对这些应激事件的解释或应对方式。

放眼未来,并积极从当前的事情中学习如何应对,这样在未来类似事情发生时,你就会有所准备。很多人在经历逆境后更加珍惜自己的配偶或家庭,生活目标更加清晰,对人更加宽容,对事情更加豁达。

(3)学会适应变化。

人生即意味着不断变化。要逐渐适应、接受新的现实,随时调整生活目标。少沉溺于过去,着眼现实,为所当为。

(4)要学会当机立断。

在面对困境时,要及时采取行动,积极面对危机。回避问题往往会使问题更难以解决。

(5)挑战自己,发现新的自我。

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创造并迎接新的挑战,如学习新的技能,去探险 旅游 ,参加新的 体育 运动等。很多人会发现在面对挑战后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能力,或发现自己更加成熟。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要挑战自己,这样可增加自己的心理韧性。

(6)善待自己。

要善于呵护自己。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要寻找培育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学会让自己放松。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要找时间锻炼身体。

善待自己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一旦出现逆境或困难,你就能更好的应对,从而锻造的心理韧性。

(7)保持乐观,不放弃希望。

保持乐观的思维,往往会增加成功的概率。要经常想像你想要什么,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少花时间去担心如果做不好怎么办。

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8)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放松技术。

每个人的放松技术各有不同,有的喜欢野外活动,有的更爱欣赏音乐,有的偏爱静坐,有的则喜欢散步或慢跑。在实际中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并行之有效即可。

(9)放眼长远。

虽然目前的困难看似难以解决,甚至觉得如泰山压顶,但如果放眼长远,或想想很多人都曾经面临相似的困境并顺利度过,避免思维陷入死胡同,往往会觉得事情容易得多。


如何亲手毁掉心理韧性?


相比于如何做,哪些行为最好不要做,也许对大家参考意义更大。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做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远离底线,防止踩雷。


1、过度控制或是保护


过度控制和保护就好比想让孩子有个强壮的身体,但是家长自己去做了所有的运动,接受了所有的训练,孩子还在家呆着。


比如,我们小区有个妈妈,从来不让自己的女儿去小区的儿童场所玩,理由是那些器材没有专人每天清洗,会把衣服弄脏。小女孩每次经过那儿,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儿。



2、出面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



当孩子提出类似要求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求必应吗?当然不要,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小问题,如果没有尝试过解决小问题,当有大问题时,自然也会不知所措。


3、只关注负面信息。


很多家长会说,我不表扬他,是为了不让他骄傲,我就要捶打他,一分没做好,就用十分的捶打来让他长记性。锻炼韧性不等于打压,如果只关注负面信息,伤害的不仅是韧性,还有可能是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


4、虐待和遗弃。


这一点不仅仅会毁掉孩子的心理韧性,还会毁掉其他能力。


任何形式的虐待和遗弃,无论是情绪还是身体上的,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伤害,有童年创伤的孩子会有更大几率患上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走上极端。


5、忽略 社会 关系的建立。


在鸡娃的年代,每个孩子都很忙,不是在上各种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孩子的 社会 支持系统因而变得脆弱。


很多研究都表明,心理韧性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 社会 支持系统,系统越强大,越能帮助孩子走过坎坷。与朋友有良好关系的青少年,更能减少压力对大脑的影响,提高韧性。

*声明:本文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公众号【核桃编程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