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埠码头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1. 赞美漯河的诗句

《漯河赞》

沙澧汇一处,漯河由此出;

中原灵秀地,人文底蕴足;

仓颉造汉字,许慎著名书;

宫商角徵羽,骨笛出贾湖;

商桥立水上,风雨经千古;

魏汉受禅台,耳边鸣金鼓;

抗战受降亭,见证胜倭奴;

城美城半水,景色引人目;

河面映杨柳,蜂蝶花间舞;

水陆占地利,双手迎五湖!

《说漯河》

许树人

平野难兼沙澧水,

依堤开建桂林河;

楼亭桥舫皆如画,

风雨千年精彩罗。

1.漯河,是沙河和澧河交汇的地方,小舟傍水,绿柳沿堤,颇似南方水乡……有一篇《漯河赋》这样赞美它——

2.漯河,因水得名,依水而兴。古来商埠之地,今日食品名城,居中原之中,四方辐凑;融南北之萃,物阜民丰。

3.沙澧二河,汇于此地,蜿蜒东走,入淮河,通江达海;

4.水旱码头,显于当年,商贾云集,曾几度,繁华风流。

5.漯河历史悠久,古迹星罗。贾湖遗址,蜚声中外,

6.出七音骨笛,启华夏文明之先河;

隋朝商桥,屹立千年,驮古今沧桑,为中华拱桥之典范。

7/汉魏更替之碑,史称三绝:

8.春秋楚王之台,名日章化。

9.汉初樊哙,以建国之功,封侯舞阳:

10.中兴刘秀,率郾城之士,突围定陵。

11.孔子思归之处,风雪飘舞;许慎安眠之冢,芳草青青。

12.清波涟涟,有狄青饮马之湖;

13.北风呼啸,慰杨公再兴忠魂。

14.商桥鏊战,郾城大捷。

15.此可谓藏龙卧虎之地,兵家必争之城。

2. 关于枝江酒的诗歌有哪些

枝江酒自古以来就与文学家有缘,唐代“诗圣”杜甫在枝江写了《人日二首》,留下诗句“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了《自枝江山行至平陆驿站五首二十四韵》,有诗句:“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酪酊。”特别留有自注:“初泛舟荆江,棋酒甚欢,故有此句。”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入蜀时,在他的《晚泊松滋渡口》写道:“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抒发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孤愤。

明代后期出现游记、尺牍、小品独具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派”,其领袖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多次游历沮漳流域,与枝江酒有不解之缘。他在《游居杮录》记载,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春,袁中道在安福寺好友徐从善家品尝徐家酒(曲酒),“从善酿最佳,且善庖事,为二日留。”明代文学家,夷陵(今宜昌市)人,公安派成员雷思霈也曾到玛瑙河畔徐从善家作客,品尝了徐从善酿造精良的徐家酒,在他的《宿徐从善山居》诗中写道:“我爱南州老,山幽月在庭。云林相鹤法,春草种鱼经。借姓依高士,名家得宁馨。珍方能解酒,醉后不愁醒。”徐从善是隐士,与“公安派”的文人多有往来,袁中道、雷思霈为之写有诗作。

清中叶出现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即性灵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性灵派诗人张问陶也与枝江酒留下酒缘。他的《枝江舟中与亥白饮酒作》:“举酒邀三老,攻诗累百年。”亥白即张问安,是张问陶的好友,他二人以天地山川作背景,邀请当地名流,以百里洲古迹庾台为题,饮酒论诗,评述庾信的诗作。

此外,“处世三大奇书”《围炉夜话》的作者枝江人王永彬,隐居枝城镇桥西,喜欢与友人一起酒醉高论,吟咏诗文,纵谈古今,感叹人生。他的《春日杂诗》:“但逢花放即招宾,小集亭园酒共倾。白水知交明月夜,高谈动辄到三更。”描写“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雅士良友们远离庙堂,春天相聚赏花饮酒,高谈阔论到深夜,尽兴而归的快乐情趣。

唐宋以来传统的酿酒有官酿、坊酿、家酿三种体系,枝江是酿酒原料产地,民间酿酒作坊和家酿网点很多,有的作坊同样酿造不外售的“家酿”。因此,没有必要办官酿,黄金水道上码头商埠销售的是坊酿。杜甫、欧阳修、陆游、张问陶品尝的大都是作坊酿酒,“公安派”袁中道、雷思霈品尝的徐氏家酿。

3. 关于望城靖港优美句子

穿越靖港——明月湘江·乌舡子·青楼

对于望城靖港,我心仪已久。那方水土,我从未踏足。风云起落,人来人往。岁月无痕,岁月有痕。靖港古镇停泊在现代的阳光风雨之中。

假日,挥别长沙城,朝向靖港,寻找历史的足痕、心灵的闲适。友人说:靖港古镇已经开街,我们都是迟到者。我答:目光的飘拂,没有时空。

靖港为何曰“靖”?据清顺治年间《长沙县志》记载:“唐李靖驻兵于此,军令严整,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其水曰靖港,以志不忘。”芦江的原名倒不响亮。靖港是有着上千年水运历史的港湾和商埠,起于水,兴于水,也衰于水。当陆上动力交通工具代替水面的的舟楫后,靖港古镇慢慢冷清了。不少人望水兴叹,感慨岁月的无情,但靖港的深厚历史沉淀了下来。其实,靖港不曾遗失,不曾离去。它只是静穆地停留在那里,等待着重新“发现”。

“发现之旅”是这样的激动人心。2008年9月,靖港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后,望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滨江新城区、省会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对靖港古镇的总体保护性开发,终于在今年国庆前夕开街,向新中国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今天的靖港,整旧如旧,一大批观光景点、休闲茶肆、美食广场、娱乐之坊恰似一串串明珠点亮游人的眼睛。人们惊呼“看到了明月湘江,看到了小家碧玉,看到了青花瓷坛”。靖港古镇又恢复了百年风韵。

静静地穿越靖港,麻石铺就的街道犹如历史的脉络。靖港再次倾吐那些曾被淡忘的故事。

湘军统帅曾国藩与太平军在此激战,湘军水师全军覆没。曾国藩颜面尽失,竟两次投水自尽,被部属救起。曾国藩文化公园内陈列的书稿和器物则为佐证。“靖港水战”成为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靖港”名扬天下。

在半边街上,有栋“一担柴”式灰墙红瓦的老平房,曾是当年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办公旧址。为着坚强的信仰,为着神圣的目标,前辈们曾在这里日夜操劳,直至奋斗牺牲。故人不在,故居在,我们深深怀念之。

湘籍著名作家周立波曾写下名篇《湘江一夜》,描绘的是八路军南下支队夜渡湘江的情景。那场战争发生在靖港对面江心岛的洪家洲上。作为随军作家,周立波亲身感受到那种英勇、那种悲壮。

靖港见证着这一切。让历史告诫今人,要百倍珍惜如今幸福、祥和的时光。“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靖港曾经是无数商家、船家生活与精神上的港湾与驿站。“船到沩江口,顺风也不走”,靖港码头上停泊的“乌舡子”每日达千条。漂泊流浪的人们,对于靖港的“依赖”可见一斑。此情此景不再,但“复古”后的靖港魅力依然。

麻石街两边林立的木板铺面、彩色的旗幡、轻声的吆喝、水边的杨柳……我们就是靖港流连忘返的游客,曾经熟悉的事物历历在目,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俗称“乌舡子”的小船,炉火正红、叮叮当当的铁匠铺,堆满刨花木屑的木匠作坊,还有豆腐店、甜酒铺、手工杆秤铺、牙医铺,甚至包括昔日的青楼宏泰房。好一幅上个世纪40年代前的小镇风情图!平实、平和的小人物,在水一方。这就是天然、自在的生活。这就是原生态。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不能当一群靖港人,享受这样天衣无缝的生活。但我们经历过了,领悟过了。心灵的一隅,曾经是那样的浮躁,在此洗涤,不虚此行。靖港就在长沙的身边,与繁华的城市只有“一墙之隔”。它的古朴,它的厚重,它的飘逸,它的柔情,就在我们的身边。

靖港依然是一个心灵的驿站,一处精神的港湾。靖港很静。

4. 赞美漯河的诗句

《漯河赞》 沙澧汇一处,漯河由此出; 中原灵秀地,人文底蕴足; 仓颉造汉字,许慎著名书; 宫商角徵羽,骨笛出贾湖; 商桥立水上,风雨经千古; 魏汉受禅台,耳边鸣金鼓; 抗战受降亭,见证胜倭奴; 城美城半水,景色引人目; 河面映杨柳,蜂蝶花间舞; 水陆占地利,双手迎五湖! 《说漯河》 许树人 平野难兼沙澧水, 依堤开建桂林河; 楼亭桥舫皆如画, 风雨千年精彩罗。

1.漯河,是沙河和澧河交汇的地方,小舟傍水,绿柳沿堤,颇似南方水乡……有一篇《漯河赋》这样赞美它—— 2.漯河,因水得名,依水而兴。古来商埠之地,今日食品名城,居中原之中,四方辐凑;融南北之萃,物阜民丰。

3.沙澧二河,汇于此地,蜿蜒东走,入淮河,通江达海; 4.水旱码头,显于当年,商贾云集,曾几度,繁华风流。 5.漯河历史悠久,古迹星罗。

贾湖遗址,蜚声中外, 6.出七音骨笛,启华夏文明之先河; 隋朝商桥,屹立千年,驮古今沧桑,为中华拱桥之典范。 7/汉魏更替之碑,史称三绝: 8.春秋楚王之台,名日章化。

9.汉初樊哙,以建国之功,封侯舞阳: 10.中兴刘秀,率郾城之士,突围定陵。 11.孔子思归之处,风雪飘舞;许慎安眠之冢,芳草青青。

12.清波涟涟,有狄青饮马之湖; 13.北风呼啸,慰杨公再兴忠魂。 14.商桥鏊战,郾城大捷。

15.此可谓藏龙卧虎之地,兵家必争之城。

5. 周村旱码头的由来周村的古商城为什么被称为旱码头

位于山东淄博的周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乡、百年商埠、纺织名城,"旱码头"是世人对周村的赞誉。

自1904年,周村被清政府批准为自主对外开放的商埠后,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兴衰,同时也培育形成了周村以诚信为核心的商埠文化。旱码头一词,见清嘉庆王衍霖重修兴隆桥碑记.周村商业历史悠久,鼎盛时曾是影响齐鲁甚至全国的经济重镇,有“金周村”、“旱码头”美誉。

周材在胶济铁路线上,明清形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号为“聚天下之货”的“旱码头”。周村旱码头定位于:“千年商埠旱码头,北方民俗第一村”。

悠悠古韵融合在齐鲁民俗文化之中,不容错过。

6. 关于介绍武汉的好文

江湖武汉 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地形一分为三。

曰三镇 。三镇人文融和,完整得似块璞玉,只多两道深至骨髓的折皱。

两江三镇清以来,商埠码头便在沿岸星落棋布,一举跻身四大名镇之列,成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水既穿贯这城镇的心脏,如血液一般,成其命脉。

旧武汉钩缆交错、欹乃之声不绝,持旱烟杆子的当家们喷吐烟气调派货运,码头的守兵端着锃亮的“汉阳造”。各色货物在码头这张巨口下吞进吐出,人力的背负一个个源源不断。

货物有的贮积在码头上,有的输送到临岸叫汉正街的地方,那里楼瓦起伏招牌鲜亮,楼与楼之间的窄街,人头和货头相互攒动。 流淌数千年,江水满载疲惫和落寞,使这城镇也带疲惫和落寞的意味。

英法的炮舰在这里耀武扬威,日冠的铁蹄在这里肆意践踏,当年的血和泪曾经流过,荣光和灿烂曾经有过。伯牙抚琴的琴台弦歌不再,黄鹤远去的楼阁行吟不存,那些优美的词句,谁去聆听?看似闹热的土地背后隐伏着许多褪暗,这是许多在疲惫困乏中想着一点生趣的人并不觉察的。

却也有念过学堂、喝过洋墨汁的人,把目光盯向这昙昙众生。就待一天,炮响一声打开个新时代。

江水冲走租界区的十里洋场,冲走鸦楼妓馆灯红酒绿,忧患沧桑依然不断,却在强壮在成长在气壮山河。细数岁月,竟也有过太平军的千帆齐发,有过一代伟人的畅泳行吟。

江是暴龙,全不睬那岸滩上龙王庙香烟不断,曾恣肆得两岸汪洋。却不料人定胜天,倒在盛世里被降得个服服贴贴。

新堤岸傲然挺立,亲水台柔波荡漾,改造一新的江滩花红柳绿,武汉关水位牌指示历史陈迹。 桥梁是这不断振兴城市的齿牙,咬合住南来北往的如流车辆。

曾经的天堑变为通途,一桥横架锁住龟蛇两山。如今江面桥梁座座,如根根琴弦日夜拨动经济进发的清音。

江以外,湖是这土地随处的景观,如闪烁的颗颗明珠。既为人蓄集用水,也排洪防涝。

老武汉知道,当年许多人将这些淡水汲了,挑往人口密稠的地方出售;湖里产鱼,味儿肥美,打到街头巷角供人群观购。 湖上常有渔舟漾漾,钓的是静,网的是动。

涨水的时候,湖边人家的孩儿们持一把铁叉,坐在门前的青石上叉鱼,水波溅溅。湖与这个城市有不解的渊缘,即是生态破坏湖泊渐少的今天,几座大湖依然波光粼粼。

百年老店点缀五光十色的汉江路,尤以老字号小吃最为有名:、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谭炎记的水饺、小桃园的瓦罐鸡汤……。 武汉人待客之道以汤水最为隆重,鸡要用三镇土产的芦花鸡,藕要用湖沟河汊里的野藕。

先吃,再喝,有实有虚。武汉人的饮食文化和江湖水分不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印象中的武汉男人总是赤膊,穿裤脚晃荡的短裤,方言粗声大噪,并不绵软,颇似沾染这江湖之气。

今天的武汉人依然直率,看你顺眼恨不请吃武昌鱼,掏心窝子;瞧不顺眼一百个不顺快。但讲义气,帮人帮到底,愿意两肋插刀。

武汉的女人生如湖光秀色,性格个个小辣椒一般,做事精明强干风风火火,说话直肠来去,却把个家操持得风调雨顺,把个男人打理得服服贴贴。 女人吵架,十个男人不济。

火辣辣的性格让人又恨又爱。今天她们不仅与水色相映成趣,亦巧妆扮之术,且紧随潮流,应是九省通衢地域优势使然。

江和湖日新月异,尤属东湖最是宜人:踏雪,寻梅,看柳,观荷……一湖清澈的碧波荡得人神清气爽;磨山的楚天台上,又响起编钟的黄钟大吕声;江岸边的莲湖犹如一朵莲花盛开,是游乐戏水的乐园;琴台的月湖如一弯新月,蹬大轱辘的水上自行车悠游别有滋味……。 夜色中的江和湖,华灯闪烁,美不胜收。

江和湖的新异,折射着这个老城的新象。 江是热血,湖是妙目。

有江的武汉象个男人,有湖的武汉象个女人。有江有湖,便似有了果毅,又有了柔情。

如今的武汉隔宿一般少了许多冷硬,多了无法形容的妩媚。 武汉人最耳熟能详的是建科技新“光谷”;武汉人出门最想乘的是新轻轨;武汉人最乐意去的地方是新江滩;武汉人最喜欢打货的地方是新汉正街……招商引资商贾云集,城市绿化钟灵气秀,外来人口的渗入,文化人文的普及,又使武汉人温文尔雅,一改往昔的市民气。

武汉三镇落落大方一颦一笑令人瞩目,水灵灵活鲜鲜出落如大家闺秀。 江湖孕育武汉,是江湖给武汉平添了灵运之气,也是江湖给武汉涂上了浓墨重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