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洋河八景】双桥护井——文化洋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双桥护井


古洋河八景


莲花井


洋河的地下水源丰富,镇上有许多自流的古井。除了名扬华夏的美人古泉,还有一口名扬江淮的古井——莲花井。民国版《泗阳县志》“地理•山川•关井桥渡”记载:莲花井,在白洋河镇,夏旱不涸。



双桥护井的故事


洋河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双桥护井。

据传说,中大街东首双栅栏古巷的尽头,靠近牛回大湾处有一口古井——莲花井,井水清甜甘冽,镇上的人都到这里取水饮用。

这条南北走向的古巷纵贯洋河镇,是宿迁县与桃源县(今泗阳县)的分界线,东边是桃源县白洋河镇,俗称“桃地”;西边是宿迁县白洋河镇,俗称“宿地”。如果说一镇分两县是洋河独特的风情,双桥护井就是洋河古镇的独有风景

莲花井位于市沟中央,东西两边各有一座木桥,东边桃地的人取水走东边的桥,西边宿地的人取水走西边的桥。来取水的市民,见面都会热情的打个招呼,话话家常。当时流传一首打油诗:洋河好风景,双桥护一井。同饮一井水,本是一家人。



设立界碑


唐宋金元时期,宿迁、泗阳同属一县,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1348),才以宿迁县桃源镇析置桃源县。两县分立时,正是白洋河镇兴盛时期,两县争抢这块宝地,朝廷只得把洋河一分为二,分属宿迁、桃源两县管辖。

本来是一个镇,人为地分成两个镇,自然带来一些矛盾。两县官府为赋税而争,大族富户为利益而争,200多年不断的争吵、诉讼,淮安府衙不胜其烦。到了明代天启五年(1625),经知府宋祖舜处理,以镇中的古沟为界,沟东为桃源、沟西为宿迁,并在古沟的板桥上树立了界石。



“双莎砬”


民国版《泗阳县志》说:洋河市有古板桥为界,东属泗阳,西属宿迁。明万历年间宿民苏恩科争利,贿诱泗民夏耀私买板桥,私移石碑,遂定址立双栅栏,勒砖额曰:“东临淮郡,西障彭城”。双栅栏,洋河人读为:chuang sha la。因此有些老人不认可《县志》的记载,说双栅栏应为“双莎砬”。因为洋河当地人只知有chuang sha la,不知道chuang zha lan。这应该是方言口音的缘故。


数百年来,虽然分属两县,但洋河的平民百姓一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随着朝代更替时间推移,古老的市沟成了双栅栏古巷,板桥上的界石和栅栏砖额早已移除,传说中的莲花古井在民国时就没有踪影,但“双桥护井”的情景还留在洋河人的记忆里。




文稿整理:胡惠友

文字校对:袁海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