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配合的解释轴承安装时用哪种配合,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16
一般是动紧静松,也就是看看轴承的外圈转还是内圈转动.转动的宜采用稍小的过盈配合,不动的采用过度或间隙配合。因为有相对运动的结合必须要保证紧密,不然出现轴承不起作用的现象。具体还是要看你应用的环境了。
轴承内圈通常与轴一起旋转,为防止内圈和轴颈的配合产生相对滑动而磨损,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因此要求配合面间具有一定的过盈,但过盈量不能太大。如果作为基准孔的轴承内圈仍采用基本偏差为H的公差带,轴颈也选用光滑圆柱结合国家标准中的公差带,则这样在配合时,无论选过渡配合(过盈量偏小)或过盈配合(过盈量偏大)都不能满足轴承工作的需要。若轴颈采用非标准的公差带,则又违反了标准化与互换性的原则。为此,国家标准GB/T307.1-94规定:内圈基准孔公差带位于以公称内径d为零线的下方。因而这种特殊的基准孔公差带与GB/T1801-1999中基孔制的各种轴公差带构成的配合的性质,相应地比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基孔制同名配合要紧得多。配合性质向过盈增加的方向转化。
轴承外圈因安装在外壳中,通常不旋转,考虑到工作时温度升高会使轴热胀,而产生轴向移动,因此两端轴承中有一端应是游动支承,可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稍松一点,使之能补偿轴的热胀伸长量,不然轴产生弯曲会被卡住,就会影响正常运转。为此规定轴承外圈公差带位于公称外径D为零线的下方,与基本偏差为h的公差带相类似,但公差值不同。轴承外圈采取这样的基准轴公差带与GB/T1801-1999中基轴制配合的孔公差带所组成的配合,基本上保持了GB/T1801-1999的配合性质。
因滚动轴承的内圈与外圈皆为薄壁零件,在制造与保管过程中极易变形(如变成椭圆形),但当轴承内圈与轴或外圈与外壳孔装配后,如果这种变形不大,极易得到纠正。因此对滚动轴承套圈任一横截面内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平均值对公称直径的偏差,只要在内、外径公差带内,就认为合格。为了控制轴承的形状误差,滚动轴承还规定了其它的技术要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