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那个高手或能人帮我找点关于林业方面的报告总结。

题材不限,只要是关于林业方面的报告总结就成。

第1个回答  2014-01-10
区政府:2007年,我区的林业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各乡镇的密切配合和我们的艰辛努力,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000亩,封山育林1400亩,按工程类别分:退耕还林1000亩,三北四期2400亩(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1400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55万株。具体情况如下: 一、重点工程进展情况(一)退耕还林工程1、任务完成情况2007年春季,我区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000亩,地点在王家山镇大营水村,林种为生态林,树种为枣树,每亩定植42株,造林方式为植苗,平均成活率85%。截止目前,我区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4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32万亩,荒山造林9.6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工程区分布在6个乡镇和1个林场,其中复兴乡4.60万亩,种田乡4.58万亩,黄峤乡2.45万亩,共和镇1.62万亩,水泉镇0.89万亩,王家山镇0.57万亩,崛吴山林场2.70万亩。共涉及退耕农户5225户。2、粮款兑现情况我区的退耕还林补助粮款已按省、市下达情况及时足额的兑现给了农户,其中当年退耕还林补助粮款1171.58万元。截至9月底,累计兑现补助粮款4985万元,其中补助粮1937.9万斤,折合人民币1356.5万元,补助款623.1万元,以资代粮3005.4万元,户均9540.7元。极大地调动了退耕农户的积极性,为实现“林上山、粮下川、羊进圈”奠定了基础。3、补植补造情况由于持续干旱,近两年补植补造成为退耕还林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市核查,今年我区需补植补造的面积为11.42万亩,其中退耕地2.17万亩,荒山9.25万亩,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补植补造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在春季造林期间,督促各乡镇对“两率”低、密度不够的不合格小班按标准要求进行了全面的补植补造。6-7月,全区普降大雨,墒情较好,我局及时调运种子,对春季补植不理想的地块又进行了种子直播。截止目前,各乡镇全部完成任务,共计补植各类苗木561万株,种子2.1万斤。4、工程管理情况为确保退耕还林工作分级管理、各司其职,退耕还林任务下达后,村委会与退耕户签订了《退耕还林合同》,建立了《退耕还林分户管理卡》、《退耕还林工程汇兑表》等,同时根据各退耕农户的《林权申请书》,填写了《受理林权登记表》,并及时颁发了《林权证》,建立了《林权证发放登记表》和《林权登记台帐》。截止2005年底的退耕还林面积已全部发放了林权证,共计颁证5738本,全区退耕还林各种表、册、卡齐全,档案完备,同时建立了农户退耕数据库,以便退耕户查询。5、后续产业情况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五结合”(退耕还林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退耕还林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后续产业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封山育林与舍饲养殖相结合)的原则,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一是结合退耕还林,营造经济林1495亩,选择兼用树种—枣树营造林1800亩,其中1300亩现已进入初果期。二是扩大劳务输出,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区共计输出富裕劳动力2540人,这部分人员主要从事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年收入达508万元。三是与农田基本建设紧密结合,2002—2005年,完成坡改梯田1000亩。四是与农村能源建设紧密结合,鼓励广大退耕农户建沼气池、配太阳灶,逐步解决退耕还林者对能源的需求,减少对现有林草资源的消耗,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五是将封山禁牧与舍饲养殖相结合,在退耕还林区,实施封山禁牧,倡导舍饲圈养。六是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将工程区生态脆弱地方的农户列入计划,搬迁至旱坪川移民区。(二)三北四期工程2007年,我区共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任务1000亩,树种全部为枣树,林种为防风固沙林,目前成活良好。完成封山育林任务1400亩,地点在崛吴山林场,封育树种为栒子,封育方式为全封,封育类型为灌草型,采用机械围栏2000米。工程总投资30.8万元,其中三北专项资金2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10.8万元。截止目前,我区共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21000亩,封山育林1400亩,有力推动了全区农田林网建设步伐。(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我区天保工程规划建设期限为11年,即2000—2010年,该工程实施8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操作,停止了一切采伐天然林资源的活动,把森林经营性采伐量调减为零,加大了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妥善分流和安置了富余职工,全区10.2万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6.8万亩森林得到重点保护。在保护好公益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用材商品林和经济商品林,使公益林和商品林得到分类经营,协调发展。目前,该工程拨付到位资金123.04万元,主要用于森林管护费、养老保护费和医疗保险费。其中2007年拨付到位资金12.1万元,我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截止目前共计支付12.1万元,其中,拨付林场森林管护费3.6万元,拨付森林公安局平川分局政社性支出7.1万元,局机关支付养老保险等0.87万元,基础设施建设0.53万元,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四)重点公益林管护2007年,我们对争取到的6.1万亩重点公益林加强了管护和监督,对分布在崛吴山林场和各乡镇的部分重点公益林进行了重点管护。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在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其次,在全区组建了一支管护队伍,由30名专兼职护林员组成,在各重点公益林区四至栽植了25个林界水泥桩、8个宣传碑,把全区重点公益林划分到各乡镇和护林员个人,与各乡镇签订了管护合同,并督促各重点公益林经营单位与护林员签订了管护合同,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规范了奖惩,把重点公益林工作落到了实处。(五)崛吴山林场危房改造去年年底,我们争取到贫困林场扶贫项目资金30万元。今年在崛吴山林场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危房181平方米,共用资金49.5万元,其中项目资金30万元,使林场的面貌焕然一新,稳定了干部职工队伍。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区纪委和区财政局的检查验收。二、其它重点工作(一)其它绿化情况近几年,我区对全民义务植树和道路绿化工作十分重视,今年全区完成义务植树55万株,道路绿化18.6公理。(二)苗木调运情况2007年,我区造林共调运各类苗木625.5万株,柠条种子20500斤。其中工程造林共用各类苗木565万株(其中枣树5万株,沙棘450万株,柠条110万株),柠条种子20500斤;其它绿化造林调运各类苗木60.5万株(其中侧柏37万株,油松8万株,杨树5万株,枸杞3万株,刺槐3万株,其它4.5万株)。所用苗木严格实行“一签两证”制度,即出圃标签、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苗木检疫合格证。种苗管理技术人员从苗木起苗、包装、调运、栽植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随起随运,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苗木调运到造林地,林业局包乡技术干部和乡镇有关人员负责清点合格苗木数量,当面点清,并签字验收。苗木调运到位后,我们组织人员及时栽植,暂时不能栽植的,先假植,以防止因苗木失水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在苗木使用过程中,我们坚持选用良种壮苗,保证了种苗质量,满足了造林需要,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封山禁牧从2006年开始,我们规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封山禁牧33.59万亩,其中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种田、复兴两乡,封禁面积为12.93万亩,全为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缘区,包括崛吴山林场、黄峤乡,封禁面积10.9万亩,主要是国有林经营区和林业重点工程区;中部干旱区,包括共和镇、宝积乡、水泉镇,封禁面积5.6万亩;北部沙化区,包括王家山镇,封禁面积4.16万亩。计划于2010年全部完成所有封禁区的管护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封禁面积12.59万亩,其中今年新封7.63万亩。(四)自然保护区建设我区崛吴山林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使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保护和发展,我们已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若干个禁猎区、封护区、禁牧区、动植物种群保护区,与护林防火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将护林防火责任明确到人、区域划分到人,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今年春季,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山和严厉打乱滥猎、非法采捡发菜、滥挖中草药的活动,同时在水泉境内的黄河沿岸重点打击了乱捕滥猎国家保护动物岩羊、灰鹤等的违法犯罪活动,没收各种违法捕猎工具6件,没收中药材18公斤,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五)林政执法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委政法委下达的全年禁毒任务,在崛吴山林区破获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截止11月底,在积极争取森林公安政法专项编制工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森林公安分局还开展了区域严打专项活动,办理林业行政案件7起,刑事案件1次,林业行政处罚1.2万元,没收运费3800元,没收木材1661根,责令补种树木207株,责令赔偿经济损失188.7元。共向省森林公安局争取电脑2台、复印一体机2台、枪柜、刑事勘查箱等警用装备若干件,价值10万余元。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冬季至2007年春季的护林防火工作,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事故。(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07年全区现有林面积达到29.34万亩,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0.93万亩,其中中华鼢鼠发生0.4万亩,杨树腐烂病发生0.03万亩,经济林病虫发生0.5万亩,发生率3.2%;防治面积0.82万亩,其中中华鼢鼠防治0.35万亩,杨树腐烂病防治0.03万亩,经济林病虫害防治0.44万亩,防治率达到88.4%。产地检疫苗木100亩,产地检疫率100%,对外来苗木实施全过程监督,从包装、运输、苗木复检等环节严格管理,复检苗木100万株,做到了无《调用检疫合格证》的苗木不调,无本地《产地检疫合格证》的苗木不用,保证了春季造林苗木的安全使用,杜绝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三、主要措施 1、行政措施。一是鉴于补植补造任务量大的实际情况,我区加大了补植补造力度,三月下旬和六月雨季,区政府分两次发文安排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工作,将其具体任务下达到各乡镇。二是签订责任书,区政府与各退耕乡镇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书,内容涉及退耕还林新造任务和补植补造任务。三是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负责制。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包片负责,工程技术人员蹲点包村。2、技术措施。平川区干旱多风,降雨稀少,自然条件严酷,这些因素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是退耕还林采取小株距、大行距造林,有利于实施林草、林药间作,以培育后续产业,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和“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之目的;二是积极推广应用保水剂、菌根剂、生根粉等新技术,有条件的乡镇推行“集流”整地、截干造林、根系蘸浆、树基覆膜、压沙保墒等一系列抗旱造林先进技术;三是整地方式上,除采取“手拉手式”鱼鳞坑整地、穴状整地外,还采用水平阶方坑整地法,采取林草、林药间作。同时,举办造林技术培训班,制定造林技术规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依靠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建设质量。四、存在的问题1、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给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难。各乡镇虽然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是很难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种子的发芽率。2、“三北”四期工程的政策补助远远不及退耕还林,给任务的落实造成了一定困难。3、没有配套前期准备费用,工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五、二OO八年工作打算1、完成2007年退耕还林粮款兑现工作及5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2、督促检查各乡镇做好6.8万亩天保工程及6.1万亩重点公益林工程的管护及抚育工作。3、积极争取“三北”四期任务3000亩并组织完成。4、针对今年墒情较好,在明春积极督促各乡镇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造工作,力争全面达到国家验收标准。5、编制平川区防沙治沙规划和实施方案,争取防沙治沙工程立项。 二00七年十二月四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