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望仙桥的成都望仙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在青羊横街南面跨越清水河上,有一座5个桥洞的大型仿古石拱桥,桥上没有镌刻桥名,在桥南头挂有一块蓝底白字的牌子,上书“望仙桥”3字;但在桥北头绿地里,树着一块铝合金的牌子,上印有“万里桥滨河绿地”字样,这便是望仙桥。 千百年来,人们就在送仙桥的“摸底”河畔,寻觅触摸历史留下的厚重积淀,望仙桥连同附近的送仙桥,均成为川西坝子一处最具地方民俗的景观。
传说在三月三的时候,民间赶庙会,八仙到此与民同乐。在今天青羊宫散花楼附近,人们看见何仙姑在散花楼上撒下五色鲜花,如今的百花大桥地址就是当年的遇仙桥的位置;随后人们同八仙一起赏蜀人的蜀锦竹编等等,沿浣花溪(今天的青羊上街)一路走到送仙桥,时辰到了,八仙在送仙桥头凌云而去并撒下无数珍宝,人们追赶着欢送八仙,于是跑到离送仙桥不远的望仙桥,目送凌云而去的八仙。
根据《光绪三十年图》,即1904年测绘的成都市区图,上面在这一位置标注的桥名为“望仙桥”。桥两头的街道名“望仙场”,即今“青羊横街”,它直接与青羊宫山门相接,过去赶青羊宫集市即在这条街上。当地的老成都人也是这样的说法。望仙桥在1961年修建一环路上的百花潭大桥后,因该桥有碍泄洪被拆除了。1997年底,在该处仿1995年2月拆除的万里桥(老南门大桥),修建了现在的望仙桥。原万里桥为七孔石拱桥,现仿桥为五孔石拱桥,并在桥栏镶嵌的石板上浮雕有三国故事图案。因此这座桥又有万里桥的称谓。  一些老成都人回忆,原望仙桥就是一座五孔的石拱桥,横跨清水河两岸,高大雄伟,十分壮观。其桥身长约110多米,宽约20米,最高处离地面约10米。站在桥上,青羊宫一带景观尽收眼底。青羊宫是道家圣地,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是太上老君生日,在这期间举办庙会,各路神仙都要来赶庙会。站在桥上就可看到庙会上的神仙相会,因此人们就把此桥叫做“望仙桥”。如将望仙桥、遇仙桥、送仙桥连线,则成为一等腰三角形,两腰约500米,底边约730米。青羊宫山门则在等腰三角形的垂足上。 成都的一些地名,和神仙的传说紧密相连。比如望仙桥、大红土地庙街。
太上老君的派对
成都曾有三座仙桥,是指原青羊横街跨锦江南河之望仙桥;青羊正街东头跨西郊河之迎仙桥(又名遇仙桥);青羊上街西头跨摸底河之送仙桥。这三座仙桥成犄角之形,著名道观青羊宫正处在这犄角之中。好多人因未见过这些桥,方位都搞不清,肯定会发懵。没关系,听故事就行。
话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是太上老君的生日,届时必办庙会花会,老子还要在青羊宫内举行盛大的派对活动,各方神仙都会前来相聚。神仙们参加这类活动司空见惯,不会激动得失眠。但凡间的神迷仙迷们却亢奋得紧,提前若干天便以助威团粉丝群名义纷纷通过微博或QQ广传消息,并齐聚于望仙桥上,手舞荧光棒口呼偶像名望眼欲穿地等候在那里。神仙们腾云驾雾纷至沓来,快速从望仙桥通过,随即在迎仙桥上缓步踱上红地毯,边走边频频致意,然后用拂尘拐杖牛鞭子羊尾帚在签名墙上龙飞凤舞地签上其大名。神仙们进入中心会场去了,神迷仙迷们还围聚在场外久久不愿散去。哪怕只能闻到场内弥漫出来的酒香他们也感到幸福无比。到神仙们离去的那一天,怅然若失的情绪笼罩在送仙桥上。神迷仙迷们扯着横幅,声音嘶哑地呼喊着心目中神圣的名字,挥泪与神仙们依依惜别……这就是三座仙桥的传说。
市声喧哗望仙桥
三座仙桥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望仙桥。我在桥上当然没有望见过神仙,我只望见芸芸众生和与此相伴的布衣素食。儿时见到的望仙桥为五孔石桥,桥身又长又拱,桥面石板缝隙如龟纹,鸡公车辙印足有一寸多深,推板车的车夫挥汗如雨,发出嘿呀咿呀的吼声,马拉车马儿的铁蹄与石板之间火星四溅,费了吃奶的力气才翻过拱背过得桥去。桥上的行人几乎没有空手的,要么背着竹背篼、挑着箩筐、担着柴草;要么扛着长长的杉杆、抬着刚打好的木柜,埋头望着桥面匆忙而过。望仙桥有石质护栏,很厚实,但我记不起上面是否刻得有花纹图案了。从护栏处探头向河下看去,河流湍急,河水清亮,船夫用竹篙竿在用力地撑着木船来来往往。
望仙桥东头是青羊横街上最热闹的一部分。好几家饭馆齐聚桥头,临街的灶台上方挂着两排闪着油光的腊肉,铁锅底冒着欢快的火苗,旁边的蒸菜笼子慷慨地将香气洒满街道,隔壁羊杂肉大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波浪,跑堂的伙计淌着汗水在不停地奔忙。两家茶铺门前停满了鸡公车、板车和箩筐,茶铺里发出像菜花田里蜂群一样的嗡嗡喧闹声。望仙桥南头当时是西郊最大的农副产品集市望仙场,米面麦糠、蔬菜瓜果、锄头扁担、水桶竹席、鸡鸭猪羊、砂锅土碗、水烟草纸、膏药丹丸全都聚集在里面,平时人流如织,逢场天更是拥挤不堪。无序的人群,嘈杂的声浪,给望仙桥平添了许多生气。待到场散人去,那种特有的乡土气息还会久久地弥漫在桥上,似乎永远不会散去。后来我观赏到《清明上河图》大桥那一部分,心里怦然一动:其场景和我儿时见到的望仙桥何其相似乃耳!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望仙桥下游不远处建成百花潭大桥,从交通需求来讲,望仙桥已失去作用,考虑到防洪需要,遂将望仙桥拆除了。但在10多年前,为了恢复历史的记忆,其原址处又建起一座水泥石拱桥,我去游览过两次,觉得弧度比旧式望仙桥小了许多,且周边远没有昔日的热闹场景了。
风光一时迎仙桥
迎仙桥和望仙桥一样,曾经风光一时。此桥在青羊正街与琴台路的交汇处,原为拱洞平面石桥,护栏是条石砌成,不算高,偶有行人坐于上边休息纳凉。西郊河水经桥洞下奔泻而过,立即与锦江百花潭相汇合。那时河水充沛,两河河水互不相让,激起浪花朵朵,形成数个大漩涡。旧时有人遇事想不通、熬不过,常在这里来寻短见。成都人有时讽人时也爱说:迎仙桥下百花潭又没得盖盖,随便你跳!
迎仙桥曾经风光一时,它所在的青羊正街也一度热闹非凡。青羊正街是典型的古场镇街道,街两边是传统的一楼一底木榫板房,遍布饭馆货店,还有榨油房、铁匠铺、照相馆和大茶馆。上世纪60年代建成一座百花影剧院,演过两年川戏,后来专放电影。记得影片都是市区内其他电影院先上映过的,这里是第二轮播放,票价要低一些,吸引了大批观众,影院也红火了近20年。
上世纪80年代府南河工程带动了沿河两岸的彻底改造,青羊正街的旧房破屋被一扫而光,成为一条幽静的街道。在路边树木的掩映下,与路面浑然为一体的迎仙桥很难再被人发现,特别是你坐在大众或奥迪上欣赏着天路之类的神曲,更是不容易见到它了。唯一能辨识迎仙桥的办法,是桥头路边上仿造的那座散花楼。
三座仙桥中,只有送仙桥至今还为大家所熟知。原因很简单,经改造后的送仙桥桥侧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玩艺术城。这送仙桥古玩艺术城正处于青羊宫、杜甫草堂、百花潭公园和文化公园之间,与四川省博物馆也近在咫尺。在这里古玩字画、金石牙雕、古旧家具、乌木根雕、邮票钱币、军用背包、唐卡藏刀及其他收藏品都能找得到。即使在河边或通道处的地摊上,你也有可能淘到苦苦寻找的东西。既然有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东西吸引着人们,被神化了的三座仙桥的传说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慢慢消失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