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05-21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展快,导致死亡。

  二.感染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急性引起发热,手掌或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和头疼等症状。

  三.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1.接触病人皮肤。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3.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4.饮用污染的水。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五.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六.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七.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八.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九.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十.护理对策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十一.国际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

  十二.我国疫情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0

手足口病是咋回事?#星知计划#

第3个回答  2019-03-14

手足口病是5-8月流行于5岁以下的宝宝的流行病,得病之后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注意宝宝卫生健康和环境卫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