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 záo 骊lí歌 叮嘱zhǚ 沼zhǎo泽

  B菜畦qí 木屐jī 脑髓 suǐ 冰雹báo

  C 蝉蜕tuì  收敛liǎn 讪xiān笑   相称chèng

  D 珊shān瑚 花圃 pǔ 盔kuī甲 尴gān尬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是( )

  A 恐惧 延绵 荒草凄凄 B 舜息 嫉妒 来势凶凶

  C懒惰 丑陋 人声鼎沸 D 沮丧 幽寂 人迹罕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

  B 我们要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 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 你的同学要布置书房,请你向他推荐一句名言佳句作为读书求知的座右铭

  5 赏析句子。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6 根据课文填空

  (1)“长亭外,古道边, 。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惟有别离多。······”

  (2)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7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们在生活中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

  8 如果同学把你刚买的书借去,归还时却弄得又破又脏,可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对此,你较好的表达方式是( )

  A这本书我不要了,我再去买本新的。

  B 你就像一只耗子,两天就啃破一本书。

  C 多可惜呀!前两天还好好的书,今天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D 你把书弄成这个样子,别想我再借书给你。

  9 综合性学习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调查问卷,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 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 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

  第一名 父亲 父亲

  第二名 母亲

  第三名 母亲

  第十名 母亲

  第十一名 父亲

  (1)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

  日本 。美国 。中国 。

  (2)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

  现代文阅读理解与探究

  五猖会(节选)

  鲁迅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

  3.文中画线句的情景,使我们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你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吗?请写出来。

  4.“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6.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

  (二)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1)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 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2)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3)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 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4)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5)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7)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8)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9)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 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 .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3 . 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三) 一顿午餐

  郭丽佳 编译

  我收到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很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有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要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鱼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你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到足够的面包和干酪,熬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10小块!”

  于是,我只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了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一个大人,有时侯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1. 文中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她的要求”“我不能”“我不能对她说”,这里三次强调“我不能”,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 比较下边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句而不用B句

  A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B到时你可要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3 . 诺拉婶婶说“我”“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我”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诺拉婶婶又说我的这种善良实在很愚蠢?请简要概括回答。

  4.你同意诺拉婶婶说“我”“实在很愚蠢”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诺拉婶婶点了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时,偷偷地看了“我”的眼色,“我”的眼色一定表露了当时心里活动的状态。试设想一下“我”当时想了些什么,请用40字左右将它描绘出来。

  6.诺拉婶婶借与“我”共进午餐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用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特色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尝试着写出一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与探究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尝: )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于: )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宾客: )

  2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 下列句子的停顿,该如何划分,请用单竖线在句子中标出

  (1)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2)父 利 其 然 也

  (3)其 诗 以 养 父 母、收 族 为 意 (4)余 闻 之 也 久

  4 文中的方仲永童年时期聪颖过人,而成年后却 。你认为 应该对此负有责任。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悲剧?

  答

  作文

  1由方仲永想到的

  2 的烦恼

  要求:

  (1).任选一题作文。

  (2)如选第二题,请把标题补充完整后,再做题

  (3)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写诗不少于20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