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活物资匮乏,却几乎没有抑郁症,现在却越来越多,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抑郁症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它来自于现实又深藏于现实,当它显露于外表的时候,却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以前的时候,物质生活相对贫困,人们的目标只在于满足“吃饱穿暖”的低级层面上。对于精神生活也没有过高的追求,每月一场电影或者文艺演出,便是最好的精神享受了。

我记得那个时候的晚上,大人聚集在一起聊天讲故事,尤其是传说或鬼故事特别多,越听越怕,越怕却越想听。而小孩子们会去村头的野地里捉迷藏,不到半夜不回家。

虽然很贫穷,但是大家却很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我们说的“穷开心”吧。

反观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凭票供应物资和吃顿饺子算过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老人们一再告诫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要知足啊”! 可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的潮流,使人们完全颠覆了过去的陈旧观念:“我的理想是”“我的目标是”........不满足便成了一种常态。

对于新事物的追求,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10%的人会成功,40%的人会受挫,50%的人会失败。明明都是一样的人,也都生活在一个相似的环境里,为什么有的人会成功,而有的人会失败呢?

于是,不甘服输的人则会继续奋斗,甚至孤注一掷地将全部精力和资产都投入到其中。这种带有赌博式的“最后一搏”,往往也是收效不佳甚至依然是铩羽而归。 虽然有的人成功了,但也是“神情疲惫、遍体鳞伤”。他们的这种状态反映了另一个现实:人往高处走,但高处不胜寒啊!

为了给家庭带来一个幸福生活的梦想破灭了,有的人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背负了债务。

那么,结果出来了,为什么现在罹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屡战屡败、没有出路、竞争激烈的 社会 中,人们的精神需要难以满足,多次失望之后产生了绝望的眼神。

社会 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思维却很难适应。此时如果不能找到对策,那就会陷入“天不助我”的泥潭。

俗话说: 哀莫大于心死。

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写照啊,我是不是说得太直白了。

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屡败屡战,奋起直追。只要你不停止奋斗的脚步,总有一天会赶上大部队的,此时你回头一看,你会惊奇地发现:哇,我已经超过了许多人啊!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比上不足,但比下还是绰绰有余啊。

什么焦虑情绪?什么抑郁症?这些不良心理在你取得的点滴成绩中都会烟消云散的。

记住了: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

是的。

现在抑郁症患病率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

有报道说10个孩子中有5个左右抑郁症。

住院时亲眼看到一个8岁、一个9岁的抑郁症,都是男孩子,满脸天真幼稚,在不知道抑郁为何物的年纪,抑郁了。从此,是艰难痛苦的一生。

为什么?

扪心自问,现在的孩子穿越回过去,一样能 健康 成长。

而我们重新投胎到现在,大概率一样会抑郁。

看呀,那压力山大的学习压力,“眼睛一睁,就开始竞争”。赢了一次,不行,还得次次赢。

虽衣食无忧,生活上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一旦考差了,父母不再是父母了,如此凶言厉色、面目狰狞。哪有安全感、幸福感?

物质匮乏的年代,一颗鸡蛋、一块肥肉、一个气球、一支蜡笔,足以很幸福很快乐好几天。

而衣食无忧的现在,孩子们追求的是精神需求。但父母无力供给。孩子们现在精神匮乏程度等同于过去物质匮乏程度。

什么都别干,全部时间都被要求学习、补课、刷题。不能和小朋友疯玩,不能发发呆,不能发展爱好。灵魂一直在疲于奔命中。活得好痛苦好厌烦,却无力抗争。一年年煎熬着,苦难无边无际。

缺乏快乐、放松、运动、友谊、爱好的人生,不是人的日子,是做为学习机器的存在,能不抑郁吗?

就算成年人,一样的模式和强度,工作、加班,你以为你能坚持多久?


这个问题的确应该引起重视。身边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感觉这个病症年轻化、广泛化了。

我不是医生,以外行的眼光,从两个角度说说:

1、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现在,人们的欲望被一次一次引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规律让欲望被一次一次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像蜗牛一样不敢伸出触角。

人们文明的进步,首先由经济带动,继而价值观、 社会 观、人生观等等都会调整到适宜的程度。越高级的文明,面对的问题也会更复杂,当个体的人生经历与其大脑中的认知出现背离,而不能解决的时候,错乱就会发生。

复习一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第一层是生存的需求;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爱与被爱的需求;第四是尊重的需求;最高层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那么,物质匮乏时,人们能吃饱饭、能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就算完成了 历史 使命,哪怕 社会 上乱一点也能苟且。而现在,不一样了,人们面对的问题更多,受制约的方式多种多样。

2、学习很重要,多看看所谓的“国学”类。

中国儒家文化,大家能看到的有很多,会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说做事为官等等。我不评价它的牧民思想,可以肯定会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起来。

我一屁股的债,好几次想“了此残生”,但是一想到孩子、想到心中的价值背离就会不服输。妻子的一个好朋友,去年吧,买了宝马、搬了新家,可今年却患上郁抑症,还动不动就昏死的那种。当然,女的可能要比我们男的脆弱,但是也不至于吧,要抑郁,我tm早抑郁几十次了。

总之,希望大家都能开拓视野,能找到自己的绝对坐标,比上不足,比下一定有余。不要耳目闭塞,在相对的坐标里“自怨自艾”地苦,“何不食肉糜”地乐,都是不对的。

国强民富,望大家安好。

以前虽然物资匮乏,但人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大家彼此关怀,相互帮助,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最主要的是:不需要为买房,看病,上学发愁,大家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未来充满想往,大家无论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很多人都是以做好事学雷锋为人民服务为标准的,很多小孩子从小就立志长大要当科学家,学习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作为自己以后理想的榜样,做好事不留名,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同舟共济,共度时艰,艰苦奋斗,同甘共苦,没有人耍特权,更没有人以权谋私。医疗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品行端正大公无私的好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 社会 风气蓬勃向上,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尊敬老师,找对象结婚很少考虑钱的问题,随便一间房子就可以作为婚房,大家都体现出一种平等和相互帮助的品质,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人工作,全家哪怕七八口人一样可以过的简单舒适,而且从不需要担心食品的安全性,几乎没有什么医患纠纷,没有任何不安全的感觉。现在在物质上比以前丰富了很多,但是肉没以前香了,菜也没以前好吃了,吃水果也必须削皮才能吃着踏实,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增大,首先就是看病贵,住房贵,上学贵,养孩子成本太高,没有一项让人省心的事,处处需要钱,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而生活中的花费一刻都不会停。这就是现在人们普遍焦虑的根源,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必然会使人抑郁,所以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一种必然。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邀请我作答。

提问中说到

针对这个困惑,我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我感受到你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看到似乎抑郁症在现在越来越多了。

其次,我从提问中也了解到在这里,你暗含了一种假设:

抑郁症和物质的匮乏丰盈程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这种假设非常常见,大众往往会认为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寻找如何果腹,满足温饱。“连饭都吃不饱,更应该抑郁才对啊。”

但这个假设下面有两个想要澄清的部分:

一、抑郁症的发生和物质程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抑郁症的成因,我之前回答中有过详细地阐释,我这里就不重复说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翻阅我前面的回答。

二、以前看不到抑郁症,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心理科普程度有限,很多抑郁症被忽略或被误诊,导致可见度降低。

以前物质匮乏,大部分的人也都在生存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理 健康 。有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正在遭受着抑郁症的困扰,只是受限于经济水平,这部分人没有能力得到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心理 健康 ,这也让抑郁症这个病症有了更多曝光和能见度。加上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从前便利了千万倍,抑郁症也变得更加地广为人知了。

以上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是不探究人性,只关爱人心的林心理,感谢你的时间阅读这篇回复。

生活物资匮乏的时候,抑郁症也很多,但是人们都穷疯了,不会在意抑郁症的,只管嘴肚子就行,

温饱思淫欲,物质丰富了,想法会多,思想也会活跃,欲望会增加,这样就会引起思想上的一些混乱

以前也有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以前的网络、自媒体没那么发达,有什么事情都是小范围内传播,口口相传,哪家有什么病人,哪里有什么灾祸,都是道听途说,也不知道究竟是抑郁症还是精神病,反正死了就是死了,疯了就是疯了,自杀了就是不想活了,谁也说不出是什么症什么症?不像现在网络用语一大堆,专业术语也很准确,专家一大堆,外行也成了内行,说的头头是道,活灵活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点评,发表自己的专业见解,不是抑郁症也被说成了抑郁症 。

有人说抑郁症是富贵病,杞人忧天,没事找事干。也有人说抑郁症是内心孤独,对生活不满,找不到发泄的地方,郁结成病。还有的人说是现在网络太发达,抑郁症是被唾沫堆积起来的。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而言之,还是生活压力太大了吧。

很简单,物资匮乏,节奏就慢,节奏慢这人就悠哉悠哉,就有闲余的时间享受精神层面的东西,以前老一辈的人包括我们小时候,甭管懂不懂什么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却实实在在的享受着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七八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虽然落后,但却有数不清的回忆,现在的人吃穿不愁,天天就知道干活,活得跟牛马一样。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想未来、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没有时间陪老婆孩子,但即使自己整天忙得团团转,每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时候能不抑郁吗?快节奏带来的结果就是忙碌、压力、焦虑,其实我很羡慕以前老一辈的人,等到风烛残年的时候还可以有很多事情回忆,我们这一辈人估计到老,脑子一片空白。流水线、工厂、工地?一辈子跟一部没有灵魂的机器差不多。



人活着是要满足各种需要的,包括物质需要(吃喝拉撒睡)和心理需要(安全感,接纳认可,爱的需要),需要得不到满足,人是无法正常、 健康 的生存和成长的,会生病甚至死亡。当然物质需要是优先的,物质需要满足了,心理需要才会凸显出来。

过去年代物质匮乏,当然优先想的是吃饭问题,物质需要都满足不了,哪里顾得上心理需要,但是近些年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心理需要自然呈现出来,但是从小人们的心理需要根本没有得到满足,所以都是匮乏的,因此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就如同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必然生病一样!

最重要的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心理需要,不知道心理需要有多重要!

这一个很好的问,这是对 社会 的关注。的确,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只为更好的生存下来而积极努力,而现在条件好了却比较得多了,不满足、不满意的情绪就多了起来。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不良的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