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不还,消失了联系不上,可以告他诈骗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只要证据留得好,告他诈骗完全没有问题!

“借给朋友几万块,出于信任,没有写借条,事后朋友失联了,一打听,他还借了别人很多钱,加起来有几十万了”,问这种情况能否告他诈骗?

首先,对于“借钱不还”、“借后玩失踪”的行为,应当如何界定的问题

借钱不还、借了钱就玩失踪,这种现象是较为常见的。

那么对于上述行为应当如何界定呢?到底属于“债务纠纷”还是构成诈骗呢?又应当通过何种途径来解决呢?

“借钱后就玩失踪”,不同情形下,对于其定性是不一样的,处理方式更是大相径庭:

所谓诈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单从诈骗数额上来说,“数额”又分为“数额较大”(3000元-10000元以上)、“数额巨大”(30000元-100000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500000元以上)。

数额不同,则量刑标准不一,以上三个数额的量刑标准分别是:3年以下、3年以上10年以下、10年以上或无期徒刑。

但无论量刑标准如何,诈骗罪都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公安机关是要进行立案调查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区别于下文所说的“债务纠纷”:

有些“借后玩失踪”的情形,其实并不构成“诈骗”,无论数额是几万元、几十万元或者几百万、上千万。

所谓“债务纠纷”,简单理解就是因金钱而引起的,人(单位)与人(单位)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债务逾期,还是债务人失联,都属于“矛盾”、“纠纷”。

对于“诈骗”行为,公安机关有权立案调查,但是对于“债务纠纷”,处理起来就是两码事了:

“债务纠纷”属于“经济纠纷”的范畴,而不是经济犯罪。对于经济纠纷,公安部曾三令五申:严禁公安机关插手债务纠纷。

也就是说,如果把债务人失联定性为债务纠纷,那么公安机关是不能立案的,也就不能通过公安这一司法资源来调查债务人的下落,本质上这类情形属于民事纠纷。

债权人想要挽回损失,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到辖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债务人履行偿还义务,倘若裁决生效后,债务人拒绝履行偿还义务,债权人才能申请强制执行。

朋友借钱不还,消失了联系不上,可以状告他诈骗吗?

上文说了“诈骗”和“债务纠纷”的区别,接下来言归正传:朋友借了钱后失联,能否状告他诈骗,请求公安机关立案?

其实,从“诈骗罪”的释义就可以看出,但凡构成“诈骗罪”必然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采用欺骗的方法。

那么债务人失联,能否构成“诈骗”也就很明晰了,举个例子:

其一,假设朋友在借钱的时候,莫须有的编织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由头”,比如“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再比如“包了工程,急需资金周转”、“弟弟结婚,用于购置婚房”、“出了交通事故,急需资金救治”等等,这些莫须有的借口是欺骗行为,给债权人造成了错误的认知,本质上的“借钱”并非是“借”,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谎言这一欺骗的方法来“借”,那么就构成“诈骗”,公安机关可以立案并介入调查。

其二,假设朋友在借钱的时候,借钱理由存在且真实,比如上文说到的几个借款理由,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即便约定的还款期限到了而未如期还款,或者借完之后就失联了,只要借款理由真实存在,就不构成“诈骗”,本质上还是“民事纠纷”的范畴。

综上来说,到底是诈骗还是债务纠纷,界定的关键不在于数额的大小,而是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这两个条件。

说到这里,能否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能否以对方诈骗为由立案,结论就很清晰了:

倘若你手上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所谓的“借”是“非法占有”,比如之前有聊天记录说借钱是给家人治病,但事后发现他家人并未生病住院;

或者之前有聊天记录说借钱是生意上的周转,但事后证明根本名下就没有任何生意;

那么他的借钱理由就给你的认知造成了错误的引导和影响,也就可以以诈骗罪立案了。

换一个角度想,假设借款理由真实存在,而后期做生意赔了,没有能力还款而选择跑路失联,那么你作为债权人也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讨要该笔借款,同样他也不承担形式方面的责任。

写在最后:

综上,关于该类问题,能否以诈骗罪状告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关键看债权人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借钱时对方存在“非法占有”、“欺骗方法”这两个基本要素,如果存在,完全可以以诈骗罪对其立案和调查;

相反,倘若不存在,那就只能自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了,公安机关是不会介入的。

一正一反,一种情况只是民事责任,对债务人的“约束力度”较小,讨债之路无疑会艰难得多;一种情况属于刑事责任,约束力更强,显然更容易讨回欠款。

这就要求债权人多多搜集债务人构成诈骗的证据,通过警方立案、调查,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欠钱不还,可以直接以诈骗罪报警吗?

今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普通的欠款纠纷是不能报警的,经济纠纷是在法院起诉,那么什么情况能以诈骗罪报警呢?我们具体解释一下。

正常的借款,或者是欠款的纠纷都是归法院管辖的,违法犯罪的行为是归公安机关管辖的。

那么欠钱不还只有在涉嫌诈骗罪的情况下,才能报警。什么情况下会涉嫌诈骗罪?就是能不能报警的关键。

首先我们先看看诈骗罪的定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数额较大是指三千元以上。所以涉嫌诈骗罪的金额要达到在三千元以上。

在数额达到标准之后,就要看是否有构成诈骗罪的欺骗的行为了,我们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欺骗的行为。

比如:借款人答应过年之前还款,结果过年前没有还款,这是欺骗吗?这是欺骗,但是这是诈骗吗?这不是诈骗。

比如:借款人声称家人住院治疗,急需医药费,结果借款人家人没有住院的情况,那么这样的欺骗就是诈骗了。因为借款人编造了理由,骗取了借款。这样的情况就可以以诈骗罪报警,报警的时候,需要向警方提供证据证明借款人借钱的时候是声称家人住院治病借的钱,然后后期发现没有这样的情况,并且借款人不能还款,这些就能够证明借款人是涉嫌诈骗的。具体的金钱用途,警方自然会调查清楚。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不能如期还款并不是诈骗罪,只是欠款纠纷,是要在法院起诉的。

编造虚假的理由,骗取借款之后,再不还款,就涉嫌诈骗了,可以向公安机关以诈骗罪报案。

所有被个人告上法院的老赖从借钱的谎言开始到赖钱的嘴脸几乎一模一样,花他人血汗钱等着天打雷劈吧,任何人都花不到别人的辛苦钱的,这种人没有好下场的

是否可以构成诈骗?主要取决于对方是否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以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而实施的借贷行为,如果符合以上两点,金额又达到了立案标准,那么就可以以借贷型诈骗报案。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从一开始借钱就没有偿还能力,你可以查询借款时,其是否有被执行的案件,如果有,也可以构成诈骗,因为他在自己根本不可能履约的情况下,依然借款。

再一个从借款后的表现,如果不仅不还,还玩失联,那么也有可能构成诈骗。

最后一点,如果借款不确定多人,最后玩消失,不仅涉嫌诈骗,还会构成非法集资罪或者非法吸收公共财产罪,均可以报案,公安也应立案侦查,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告是可以告,但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可能性比较小,除非你手上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借你的钱就没打算还。一般公安机关会告知你到法院起诉对方,按照正常的民事纠纷处理。所以,如果你手上有对方给你打的借条,那你可以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即便联系不上,法院也会缺席判决的,等判决出来并生效后,你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人民法院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所有的银行存款,支付宝、微信中的资金,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进行查询。他人联系不上没有关系,只要能查到财产。对于银行存款,网络资金法院就会冻结扣划,然后给你发放;如果是房子会评估拍卖,所得价款会向你兑现;对于车子稍微有点难度,因为至少要找到车子在那里才行。

你的朋友借钱不还了,而且还消失了,失联了,能否告他诈骗的问题,我来帮你分析一下:


你的情况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朋友之间相互借钱,最后因为生意赔钱了,又不想面对现实,逃避现实,然后选择失联,人了无音讯,钱也打了水票。如果不弄清事实,就随意告其诈骗,难免出现打击面过大的情况,既浪费了司法资源,也不利于 社会 的团结和谐。所以,还是要充分理解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然后才能看你的朋友是否构成诈骗犯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造成他人认识上的错误,被害人基于认识的错误,处分自己的财产,行为人获得财产,被害人损失财产的行为。所以,能否构成诈骗犯罪,难点在于如何证实犯罪嫌疑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这个是办理诈骗犯罪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问题。


所以,根据诈骗犯罪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即使犯罪嫌疑人虚构了事实,骗去了他人钱财,并已经占有了他人钱财,按照刑法理论来说,这已经是犯罪既遂了,但司法实务中认定,只要在案发前,甚至立案前将该款追回的,就可以不追究其诈骗犯罪的刑事责任。我理解,之所以这么来把握,还是从维护和谐稳定出发,鼓励嫌疑人将被害人的钱款退回,尽量挽回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


至于你的问题,能否认定诈骗犯罪,关键是你的朋友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你的钱款的犯罪故意,这个是难点。我们都知道,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故意,所以你可以弄清楚嫌疑人用这笔钱款干什么了,是否有还的打算,是否有还的能力,是否有还的能力而不还,这些都是能否定案的关键。


比如,你的朋友如果用这笔钱做生意了,但借的时候是给孩子治病,即使用途不同,也不能认定诈骗犯罪。再比如,如果他以做生意的名义借的,但实际上是用于网络赌博了,这个就涉嫌诈骗犯罪了。还比如,你的朋友借钱就是做生意,实际上也是用于做生意,但因为亏本了也还不起了,就失联了,那就很难认定诈骗犯罪的!


所以,我建议你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报警处理。如果确实无法认定诈骗犯罪,那只能到基层法院提起民事债权之诉,尽量挽回自己的损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还回答了很多法律实务问题,欢迎留言关注,共同讨论提高!@龙哥哥说法

朋友和一个人,新开公司,说有笔生意,须要资金,高利润,时间短,,二十年的朋友,我没动脑子,出了一百万,打入他们公司,结果一星期钱转走了,找他们,他们说,告民事没钱,报警,说你投资,投资就有风险,我说你们说的项目生意什么也没干,他们最后说你原干吗就干吗吧,最后我到经侦,派出所报案,他们说这是民事得去法院,难道这下是诈骗罪吗?

你朋友借钱,消失了联系不上,这你告不了他诈骗,因为借钱是民事纠纷,你有通话录音,转账记录,有他个人信息可以去法院递交起诉状进行诉讼,法院判决还款就好了!

告不了,你去派出所会说是经济纠纷,去法院,你没有人家的身份证信息和电话号码,法院也是不会受理的

借贷关系无论彼此之间关系再好也要打借条或双方签定借款合同,并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住址等关键信息,即使他失联了你也可以到法院起诉他,他不到庭法院可以依法缺席判决。

诈骗是指以虚假身份捏造事实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即然提主称借款人是朋友,那么你肯定了解他的真实身份,即使他失联了也不构成诈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