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大米的来历及用处。

  2、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懂得爱惜粮食,从而激发他们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4、引导幼儿对大米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米粉、水、糕、粽子、汤圆、米饼、爆米花、盘子、抹布(人手一份)

  2、《大米产生》的图片

  3、已完成有关米及米制品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 看看、说说米及米制品

  1、(米饭引出 )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看图片《大米产生》)

  米除了做米饭,还可以做些什么?

  2、与同伴交流分享记录表

  师小结:米除了煮饭,还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做甜酒酿。米除了直接做这

  些食品外,还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处的食品。

  3、(看教师示范)米磨成米粉,做出了什么?对了。除了糕外,你们还吃到过什么用米粉做的食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用米做成的食品好吗?

   二、幼儿品尝米做的食品

  1、展示各种米制品

  2、幼儿品尝,并相互交流食品的味道

   三、 引导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讲述自己所吃食品的味道

   四、教师小结

  1、米可以做很多食品如:粽子、年糕、汤圆等,并口味都不同

  2、幼儿知道要爱惜粮食,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对米有更直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直接参与,于是我们请幼儿品尝了米制品,在品尝得过程中了解米的作用,以及劳动的艰辛。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巩固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增进爱家乡的情感。

   准备

  一张本地游览图;一张大四开左右的白纸;骰子和棋子。

   过程

  1、看游览图。请幼儿说出本地的著名景点、主要建筑、街道,教师在地图上找出并指给幼儿看。师生轮换,使幼儿初步学会看地图。

  2、自画“家乡游览图”。以幼儿园所在地为起点向四方扩展。师生共同提出景点名称,在白纸上标出大致方位(画上代表图形或贴上从旧书刊剪下的有关图象、写上文字均可),然后把各景点连上线,制成一张游览图。

  3、在地图上游家乡。以棋子代替小朋友,做个“小小旅行家”,从幼儿园出发游览名胜,边旅行,边向其它幼儿讲解自己的“见闻”。大家轮流做讲解。

  4、制作“家乡旅游棋”。在画家乡游览图的基础上绘制家乡旅游棋。做法:

  ①在景点之间适当增加些新点,写上旅游行为及进退棋原则。如“为老人让座前进三步”,“乱扔果皮倒退四步”、“公园好玩原地停留”,等等。这些规则由师生讨论共同确定。

  ②以幼儿园为起点,另选一终点,用双线将沿途各点连成旅游路线图。

  5、下棋。玩法:两人一组,每人各取一棋子(色或形不同)代表自己。“锤子——剪子——布”,赢者先走,掷骰子决定走步正巧遇“乱扔果皮倒退四步”,便要停在出发点不动。先到终点者为赢。

   建议

  1、自画“家乡游览图”以教师为主绘制,幼儿向教师提供景点名称及大致方位,可为图上增添剪贴图片。

  2、“家乡旅游棋”也就和幼儿一起制作,使幼儿在制做过程中大体了解进退棋规则。

  3、本活动为系列活动,不是一次完成的。

大班教案 篇4

   一、接待活动(9:00—9:30)

  (1)师迎接接待,给每个宝宝贴上写有其小名的水果胸饰。

  (2)师熟悉宝宝、家长和宝宝、家长熟悉老师。

  (3)家长带领宝宝分散区域游戏并熟悉环境。

   二、语言活动(9:30—9:45)

   活动内容 :《××宝宝,你好!》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名字,学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

  2、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不怕陌生。

   活动准备:

  1、小熊娃娃一个。苹果贴纸若干。音乐一段“达尔克洛兹”

  2、上课之前,让家长了解上课的注意事项:不要随意站起或大声和旁边家长交谈,

   活动过程:

  1、宝宝们,你们好!我是朱老师,你是谁呢?

  2、(出示小熊娃娃),这是一个小熊娃娃,小娃娃和老师都想认识你们呢,以唱歌的形式一个个问:“你叫什么名字”?(宝宝不愿意说的话可以由家长来回答)

  3、请个别愿意介绍自己的宝宝,大胆的宝宝,先上来介绍,然后上来和小娃娃握握手,老师以小娃娃的口吻对介绍的宝宝说:××宝宝,你好!

  4、依次请其他宝宝介绍自己的名字。

  5、家长和宝宝一起跟着音乐进行“圆圈活动”(结束)

  家长指导要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宝宝克服害羞心理,不怕陌生;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以后多鼓励孩子和别人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等。

  三、区域活动(9:45—10:00)

  指导要点:

  1、教育宝宝在游戏中学用礼貌用语,和同伴团结友爱。

  2、提醒宝宝及时盥洗、喝水。

  四、手工活动(10:00—10:15)

  活动内容:妈妈的手链

  活动目标:

  1、在粘贴手链的过程中感知红和绿的颜色,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以及手眼的协调性。

  2、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尝试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范例手链两条,一条全部红色,一条红绿间隔

  2、红绿爱心两盘

  3、贴好双面胶的丝带人一根

  活动过程:

  1、宝宝夸妈妈

  (1)宝宝们,你最喜欢妈妈的什么地方啊?

  (2)说一说妈妈平常最爱对你说得话

  讲一讲妈妈平常都做些什么。

  (3)你最想和妈妈说句什么话?

  2、做手链

  通过小手拍拍,引导宝宝观看老师的手链,引出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给妈妈做个礼物。

  (1)看看老师的手链是什么颜色的?这里还有一条,有什么不一样啊?

  (2)今天我们也来给妈妈做一条美丽的手链,可周老师有个要求的哦,要用一个红的一个绿的来贴。先把丝带上的双面胶撕下来,在选一个红色的贴上,然后选一个绿色的贴上,一个红、一个绿,贴好后给妈妈带上。

  (3)妈妈要帮助宝宝指认哪个大,哪个小,让宝宝贴的过程中感知红和绿。

  3、宝宝操作活动

  (1)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手链

  (2)完成的宝宝要把多余的爱心收拾好,红的放在一起,绿的放在一起。

  家长指导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提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这个呢?特别是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颜色更是五彩斑斓,爸爸妈妈要做个有心人。

  五、区域活动(10:15—10:30)

  指导要点:

  1、教育宝宝在游戏中学用礼貌用语,和同伴团结友爱。

  2、提醒宝宝及时盥洗、喝水

  六、整理离园活动(10:30——)

   温馨提示:

  1、心理准备:今天回去后,不要给宝宝任何压力,要注意正面鼓励、积极的态度评价宝宝的表现。以及下次活动前同样不要施加任何要求,鼓励宝宝大胆互动,快乐的游戏。

  2、物质准备:妈妈不穿高跟、尖跟鞋,以免地垫变形;家长和宝宝都应穿一些方便运动的着装;给宝宝带一个干净的水杯等。

大班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书的题目和画面进行思考,大胆想象图书的内容。

  2、 通过扩句的方式学习复杂句型,初步理解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黑板、大书一本、小书幼儿人手一本。

   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1)、出示大书,教师指读题目并针对书名提问。

  (2)、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请幼儿猜一猜图书的内容。

  2、大书图画阅读

  (1)、遮盖书中文字部分,留下插图,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2)、引导幼儿逐页猜图,围绕书中主人公来到的地点和进行的动作提问,以促进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五页和第六页的画面内容。

  (4)、帮助幼儿回忆自行车到过的地方。

  3、大书文字阅读

  (1)、幼儿根据首页画面内容念文字,教师示范指读,幼儿倾听。

  (2)、幼儿跟读,并尝试根据画面内容扩句,重点指导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阅读和理解。

  4、幼儿指读小书,掌握句型,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布娃娃,萌发爱护、关心娃娃的情感。

  2.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从家中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娃娃,并为小娃娃起名字。

  2.教师准备一个大娃娃。

  3.教学挂图"布娃娃"1张。

  4.幼儿操作材料"布娃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大娃娃。

  教师:我是妈妈,我有一个可爱的宝宝,名字叫玲玲,你们喜欢玲玲吗?

  教师边说边出示大娃娃,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教师:你喜欢玲玲的什么地方?

  请幼儿一边用手指一边说,如:我喜欢她大大的眼睛,我喜欢她漂亮的裙子……教师小结:我的宝宝叫玲玲,她有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裙子,摸上去软软的……看上去很可爱,我真喜欢她!

  2.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娃娃,并想大家介绍自己娃娃的名字,喜欢她的什么地方。幼儿充分表述。

  教师:我们的宝宝很可爱,妈妈和爸爸怎样抱娃娃,娃娃才会舒服呢?

  请部分幼儿用动作表示。

  3.引导幼儿欣赏操作材料"布娃娃"。

  请幼儿讲述:操作材料上的布娃娃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一个?

  4.引导幼儿按节奏读儿歌给布娃娃听。

  学习儿歌。

  5.引导幼儿哄娃娃睡觉,结束活动。

  教师:小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来拍拍她,让她睡觉吧。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认识集中容易导致危险的动作,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举止要得当,一面发生危险。

   准备: 若干画有危险动作的图片。

   过程:

  一、教师自编一个因不适当的动作而引起危险的故事,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幼儿讨论自己遇到过什么危险,是怎样发生危险的。

  三、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各种危险情况

  1、爬墙:容易摔下来,跌伤胳膊。

  2、趴在阳台栏杆上玩:容易失去平衡,摔下去。

  3、扔石子、玻璃:容易打倒人或窗玻璃等,甚至伤人。

  4、在椅子上,腿伸出去:易把别人绊倒

  5、倒着走路:容易跌倒、碰到别人。

  6、从高处跳下:容易摔倒

  7、在滑梯上或楼梯上推、挤:容易摔倒、踩到他人

  8、嘴里含着东西说话:容易呛着。

  四、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或别人在生活中处理危险情况的各种办法。

大班教案 篇8

  教具构成:捏响的小鸭

  教育目的:理解语言,能按成人要求学习与小鸭礼貌交往,学小鸭叫“呷呷呷”。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鸭:“宝宝看,今天小鸭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来一起拍手欢迎上鸭吧。”家长替宝宝说:“欢迎,欢迎!”引导宝宝跟着拍手。

  2.小鸭也要来给我们唱歌,大家听小鸭是怎么样唱歌的。说完老师边捏响玩具也念儿歌:“我是小小鸭,呷呷呷呷呷呷。”小鸭唱得真好听,我们来给小鸭鼓鼓掌吧。

  3.教师拿着小鸭来到宝宝面前:“宝宝,你想听小鸭唱歌吗?来捏一捏小鸭,它就唱歌了,”教师把一玩具递给宝宝,鼓励宝宝自己捏一捏,教师引导宝宝跟着说:“呷呷呷。”

  对做得好的宝宝大家一起鼓掌表扬。

  4.教师一一请每个宝宝捏响小鸭学说:“呷呷呷”如有不愿意做的,由家长带着宝宝做。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有重点地讲述图片主要内容和自己的美好愿望,用词较为准确。2、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3、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愿望。活动准备:1、图片三张(根据教学材料绘制)。

  2、练习册。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越长越大了,你长大想做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2、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并讲述图片的内容。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自己的愿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是怎么说的。

  (1)集体观察图一,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请你仔细看一看、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

  乐乐喜欢干什么?他长大想做什么?

  为什么乐乐想做音乐家?音乐家可以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对提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用词准确,同时注意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朗诵诗歌作为总结。)

  (2)迁移图一的讲述经验,幼儿两两合作,自主观察、讲述图二、图三。

  教师: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喜欢做什么?长大想做什么?请你和旁边的朋友一同来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文为线索,迁移图一的讲述经验进行理解、讲述。)

  (3)集体交流讲述经验。

  每一组自己选出1~2名讲得较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愿望。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讲述中用得比较好的词汇、语句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