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外出安全总体检──交通工具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儿童外出安全总体检──交通工具篇 春日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正是许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的大好时机。不管是开车到户外踏青,抑或推着手推车到公园散步,爸妈带宝宝外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常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关键,聪明的爸爸妈妈更需要多加留心,带着宝宝快乐出门,也一定要平平安安回家!

想带孩子开心出游,任何关于安全的细节全都马虎不得,你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了吗?近日有家庭开车出游,不慎在国道上遇到车祸,过程中5岁男童竟从后座喷飞...根据报导,男童原本与妈妈、阿姨一起坐在休旅车第二排,但因好动坐不住而解开安全带,并坐到第三排玩耍,结果10分钟后竟遇车祸,男童从后窗喷飞车外,所幸男童送医抢救后,只有头部淤伤,右手骨折,没有生命危险。

<图片翻摄自 爆废公社>

一直以来,无论居家安全或外出安全,都是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而安全措施的不足,也常成为孩子身体伤害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更是所有家有幼童的家长必修的重要课题。本篇文章将针对爸妈带孩子外出时,会自行操控的交通工具进行安全剖析,至于客运、飞机等大众交通运输工具,并未列入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唷!

汽车

汽车通常是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但依据儿童福利联盟于2012年所做的「汽车行车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家有0~4岁孩子的家长当中(样本数1481人),有69.9%的家长坦承自己的安全措施不周全,有47.7%没有让孩子坐后座,有38.8%并未使用安全座椅,另外有30.8%有安全座椅却未置于后座。有时甚至因为安全座椅的使用方式不正确,或者家长贪图一时便利的举动,却都可能让孩子身陷于危险中,以下将带您一起来了解:

彻底了解现行法令对安全座椅与辅助座椅的规范

在车祸事故发生的当下,安全座椅可以发挥缓冲、避免孩子被抛出车外的保护作用。依据现行相关法令的规定,婴儿、幼儿、儿童分别该使用何种安全座椅,必须视当下的年龄与体重而定:

1岁或10公斤以内:使用婴儿卧床或后向安全座椅

1至4岁或体重在10至18公斤:幼童安全座椅

4到12岁或体重达18至36公斤:视个人体型使用学童座椅,或增加辅助座椅

体型足以使用安全带者,则可直接系上安全带

延伸阅读: 安全座椅新制9/1上路,2岁以下儿童强制「反著坐」

市售的安全座椅种类众多,举例来说,1岁以内的宝宝可使用仰躺型的卧床,也有些款式仅适合1岁以上的幼童使用。台北市儿童托育资源中心暨松山亲子馆教保督导萧珉芬提醒,价格昂贵的安全座椅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除了务必选择适龄产品,还要认明检验合格标章再购买,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乖乖待在座椅上而不哭闹,都一再考验著家长的耐心与智慧。

尽量避免让孩子独坐后座,最好有大人从旁看顾以免发生意外

让孩子独自坐于后座,有时孩子会因为好奇心而挥动双手或试图起身,除了可能遮蔽驾车者观看后照镜的视线,若孩子的安全带未扣紧,亦可能从椅子上跌落受伤。另外,有时孩子会伸手玩弄车门门把或车窗,甚至将手伸出车窗缝隙,如果没有大人在一旁留心看顾,发生伤害的机率也会增加。

萧珉芬督导提醒,现在新一代的儿童座椅,安全扣多为较安全的五点式设计,甚至部分款式在安全扣旁还有一个暗锁可防止孩子自行解开,家长在选购前可以多询问多比较。

在车内,大人不应仅用双手环抱小孩,或者让孩子坐腿上同系一条安全带

有时大人自认双臂是孩子最好的「安全带」,可是当车子受到正面撞击,孩子会瞬间以数十倍的力量往前冲(以行车时速40公里而言,瞬间前冲力道是孩子体重30倍,换言之,若1个体重10公斤的孩子,将承受300公斤的前冲力道),不仅可能直接撞上挡风玻璃,甚至会因此被抛出车外。

另外,汽车的安全带适用于4岁以上、体重超过18公斤、身高满100公分者,且单纯设计给一位乘客使用。当大人抱着孩子系上安全带,通常安全带高度会刚好勒住孩子的脖子,而且,此时安全带并非紧贴身体,若真的发生事故孩子将成为大人的安全气囊,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孩子不明了在车内让大人环抱的坏处,但大人却有能力替孩子选择更好的保护,下次即便孩子哭闹或是路程距离短,也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而轻易让孩子离开汽座!

绝对不可让孩子坐前座,既不安全且容易干扰驾驶

单独带孩子外出的家长,绝对不可贪图一时便利而把安全座椅置于前座,或者直接让孩子坐在前座,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行为难以预期,如果严重干扰驾驶有可能引起行车危险;再者,事故发生时前座乘客往往首当其冲,且前座虽受安全气囊保护,但对身躯幼小的孩子来讲,即使有使用安全座椅或安全带,但安全气囊启动时的冲击力就足以造成重伤或死亡。另外即便前座没有安全气囊,但是当车祸发生时,前座儿童被抛出车外造成重伤的机率也较高。

不随意降下车窗,避免孩子任意把头、手伸出窗外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车窗就像一台小电视,窗外的任何事物都是流动的,看起来也格外新奇有趣,此时如果车窗有或大或小的缝隙,孩子就可能因为好奇心使然而随意将头手伸出窗外。

绝不让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或许有时大人心想:「我只是离开一下买个东西,应该没有关系吧!」可是即便已有许多先例,每隔一段时间,家长将孩子独留车内发生意外的事件仍会反复上演。萧珉芬督导提醒:「孩子的安全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家长绝对不能心存侥幸,下次就算只是下车1分钟,也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延伸阅读: 男童独留车上玩耍遭门窗卡死!家长应养成这4个习惯,避免憾事发生

车内放置玩具或小点心,防止孩子哭闹

如果担心孩子在车上哭闹,或是长途车程会感到无聊,家长可以在车上准备一些玩具、布偶、音乐CD等,还有一些可以充饥的小点心,并放条小毯子入睡时可保暖。如果小孩哭闹不止,这时也不妨将车停下来,带孩子到车外面走走、透透气,转换一下心情。

机车

一提到骑乘机车,大家总不免有「肉包铁」的印象,机车虽然具有体积小、活动灵巧、速度快、方便等特性,可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相较于被汽车承载,机车驾驶与乘客的伤亡也往往比较严重。对于家有婴幼儿的你来说,这样的交通工具真的合适吗?

「三贴」、「四贴」乘载,包夹孩子一点也不安全!

平时我们在路上不难发现,身旁有「三贴」、「四贴」的机车呼啸而过,有时坐在最后面的大人,甚至半个 *** 坐在后端的铁把手上,真让旁人替他们捏一把冷汗。其实不光是三贴四贴的承载方式,常见还有让孩子站立在前踏板、未戴安全帽等行为,其实都潜藏着许多危险。举例来说,如果让孩子站立在前脚踏板,若行经路况不平的路段,孩子无法站稳极可能发生危险。而年纪稍大的孩子,容易在乘车过程中因好奇而东张西望转动身躯,驾驶也很可能因此受到干扰。

另外机车座椅的设计,本来就设定为1至2个人乘坐的坐垫长度,即便宝宝的体型瘦小,但被包夹在中间或是站立在前踏板上,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体型瘦小娇弱、反应不敏捷的幼童,倾倒摔落车外而受严重伤害的机会仍比成人高。

让年幼的孩子独坐后座,孩子容易松懈而放手

萧督导举真实的案例和我们分享──她曾目睹一位年轻妈妈骑着机车,胸前用背巾背著婴儿、后方载着约4岁的小朋友,结果后座的孩子玩心一起,想像自己坐飞机而松手将两臂平举,结果行经一段有许多窟窿的道路,孩子便从坐垫上摔落下来。

让孩子独坐机车后座,因为孩子的手不够长无法抓握后方扶手,往往仅能抓着大人的口袋或衣角,当乘坐时间一长,孩子可能因为疲累而睡着,甚至因为手酸而松懈放手,稍一不注意就向两旁倾倒而发生意外。

安全帽并不符合幼童头型

儿童安全帽的最小头围为50公分,对3、4岁的孩子而言仍嫌偏大,勉强戴着有滑落的可能,且市售的安全帽品质良莠不齐,即便大小合适,仍难以确认是否是以良好的材质制成、能否发挥保护的功效。

开车或搭乘大众运输交通工具,是更安全的选择

由上述的提醒可知,从安全面考量,年幼的孩子并不适合乘坐机车,因为危险性比大人还要高出许多,建议倘若照顾者不会开车,也应优先选择带孩子乘坐公车、捷运等大众交通运输工具。萧珉芬督导提醒,任何的原因都不能凌驾于孩子的安全上,无论如何,优先考量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选项。

延伸阅读: 机车踏板载小孩恐开罚!妈咪出门前先熟悉这些事

儿童外出安全总体检──交通工具篇

脚踏车

近几年提倡节能减碳的环保概念,所以假日常常可见全家大小每人一台脚踏车出游的景况。依据现行法令规定,骑乘自行车(脚踏车)不可载人,所以我们并不提倡爸妈以脚踏车承载孩子。但毕竟与机车相较,脚踏车的速度慢了许多,且爸妈通常仅用于载孩子上下学、到巷口买个东西等短程距离,所以与机车相较,危险性的确降低了一些。

选择安全、合适、检验合格的娃娃座椅

如果想完全禁止家长以脚踏车载小孩,依现阶段状况仍有好一段路必须努力,但其实爸妈在脚踏车上加装娃娃座椅,这样的做法不管在国内外皆已行之有年,重点在于慎选合适的娃娃座椅。萧督导建议,家长在挑选娃娃座椅前,可以多比较多了解,举例来说,娃娃座椅有安装在前方龙头与后方货架两类款式,前者虽然仅适用体重较轻的孩子,但优点是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状况。

让孩子坐在娃娃座椅上,要防范双脚卷入轮中

娃娃座椅有无扶手、两侧有无让孩子搁脚的踏板等细节,都是家长在选购时一定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另外,骑乘脚踏车在左右转前,应以手势(如果要往右转,就应将右手伸出示意)告知后方车辆,虽然以手势示意目前并非十分盛行,有的驾驶或许也对手势的意义不太明了,但只要大家都养成骑车的交通安全好习惯,就可以有效减少碰撞发生。

确认煞车等功能完好,安全装备不可缺少

等孩子开始学习骑脚车时,建议家长让孩子骑乘前,务必先替他检查确认煞车是否完好、轮胎有无打足气、链条松紧适当等细节,而坐垫高低要调至双脚可轻松着地的高度,以免有突发状况才能及时做出反应。另外,骑乘脚踏车一定要配戴专用的头盔、护肘、护膝等装备,给孩子更完善的安全防护。

萧珉芬督导提醒,即便年幼的孩子多半在公园等空旷地方骑脚踏车,但家长仍应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行车安全,比方说不可单手或放手骑车、把手上不可吊挂东西、和其他车子保持适当距离、不刻意和他人竞速等安全礼仪,才能放心享受驰骋的愉快。

婴儿手推车

几乎每个家有宝贝的家庭,都一定曾购买一至两台的婴儿手推车,以便带孩子外出时能更轻松而省力。不过,市售的婴儿手推车琳琅满目,在挑选时有哪些安全重点必须注意呢?

轻便型推车高度低,小心宝宝吸入过多废气或被排气管烫伤

轻便型(简易型)的婴儿手推车高度较低,照顾者在推行时应避免过于接近车辆,避免让宝宝吸入过多的废气,或者太过接近排气管而被烫伤。

轻便型婴儿手推车还有个常见问题──由于它的设计便利、构造简易,常是按一个按钮或是轻轻一拉即可轻易折叠车体的收纳方法,家长必须当心若误触很可能因此夹伤宝宝,所以购买前应先了解,除了按钮是否还有其他安全扣环或卡榫,选择有双重收纳机关的款式也会比较安全。

五点式安全带结构最安全,宝宝不易滑落也难以自行解开

当孩子年纪稍大好奇心越来越旺盛,乘坐手推车时常会不安份的想要起身张望,因此建议爸妈选购手推车时,应选择较为安全的五点式安全带(同时系住双肩、大腿、腰部),才能降低孩子乱动跌落的可能。至于太过容易解开的安全带,宝宝很可能自行解开而爸妈不自知,这点也需特别留意。

把手不吊挂重物,避免推车倾倒

婴儿推车的把手并非设计用来吊挂重物,所以购买时自然也不会附上悬吊的挂钩。提醒家长,使用推车时尽量不要将随身背包或重物悬挂于把手,以免手推车突然失去平衡而翻覆倾倒、造成孩子受伤。

另外,如果家有两个孩子,不可仅购买一台较大型的推车让两个孩子同坐,毕竟一台推车是单纯设计给一个孩子使用,当两个孩子共乘时,安全性与保护效果自然大大折扣。

静止时以煞车装置固定推车,避免突然滑动或翻覆

购买前要试试看若煞车轮被固定时,能否完全煞住不动、维持静止状态,才能避免手推车突然滑动而翻覆的可能。

带孩子前往试乘,更能选到符合需求的款式

欧系品牌的婴儿手推车常具有体型大、车体稳固、重量重等特性,而日系品牌的婴儿手推车则讲求轻便、多功能的诉求,但家长不能仅以此做为挑选的考量依据,建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同前往试乘,才能真正检视到容易忽略到的盲点。最后也要提醒大家,手推车的价格固然是考量的重点之一,但也同时要认明推车是否贴有标准检验局检验合格的「商品安全标章」,并确认推车的制造日期与使用年限,才是真正替孩子健康安全把关。

快乐出游前,不可不知3重点

(1)预防走失的措施

愉快出游的同时,大人应随时保持警觉、不让孩子任意离开视线。为了预防万一,家长可以在衣物内侧缝上(或口袋内放入)大人的联络方式,以备有突发状况可以派上用场。

(2)常备药物或物品

外出游玩时,务必携带孩子可能会使用的常备药物或物品,比方说外伤药、包扎用品、防蚊液、防晒乳等,以及平时会使用的过敏、疾病药物。其他如保暖衣物、遮阳帽、雨具等,可视当时需求做准备。

(3)注意清洁卫生

出门在外或许不方便勤洗手,也就必须更加留意双手的清洁卫生,建议家长应携带一些塑胶手套,替孩子处理食物时可以使用。此外也必须留意饮食是否干净,还有婴幼儿若需饮奶,家长可以多准备一点干净的冷热饮用水,以确保冲洗奶瓶和冲泡奶粉的水质干净清洁。

萧珉芬 学历: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幼教系毕 经历:私立信谊基金会附设实验托儿所所长、私立阳光宝贝幼稚园园长、台北市公设民营葫芦托儿所所长 现任:台北市儿童托育资源中心暨松山亲子馆教保督导

相似回答